1、高度不同
蒿草的高度要低一些,主干也比较细小,茎部呈暗红色。
艾蒿它的主干略粗长,茎部呈淡绿色,靠近地面的根部稍木质化(比较硬),有的直径可达1.5厘米,高度在80一250厘米之间。
2、叶子不同
从叶子形态来看。蒿草叶片通常较细,正面颜色泛白,会有一层白色绒毛,柔软光滑,叶片小,其周围的锯齿纹路深,整个叶片呈狭长状。
艾蒿表面为五瓣灰绿色,白色绒毛在背面,叶面看起来胖胖的,叶片相对于蒿草更宽大,叶片周围的锯齿也小得多,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
3、味道不同
蒿草的香味偏清淡一些,有的甚至略带一丝草臭。
艾蒿的味道,则稍显辛辣的清凉油味。
4、用处不同
蒿草耐干旱、盐碱,作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或为辅助性的植物。
艾蒿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晒干粉碎成艾蒿粉,是畜禽优质饲料添加剂。还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蒿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蒿
旁风草可以长到2米的高度,茎上有四条纵棱,密披绒毛,叶片为阔卵形,长约10厘米,边缘有不规则锯齿,花朵轮生于叶腋,形成总状花序,叶片为浅绿色,果实为褐色,且旁风草耐寒性、耐旱性较强,冬季可以露天越冬,但栽种时不能选择低洼、黏重的土壤。
旁风草的形态特征
旁风草又叫防风草,是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株高约为2米,茎秆上分布有四条纵棱,叶片为阔卵形或卵形,长约10厘米,宽约5厘米,叶边有不规则锯齿,且防风草的花轮生于叶腋,花序为总状,萼片为浅绿色,果实为圆形。
旁风草的生长习性旁风草的耐寒性较强,到了冬季,地上部分会干枯死亡,但地下根茎仍然保持着活性,且植株耐旱、忌水涝,可以短暂忍受干旱缺水的环境,并且旁风草对土壤的要求不高,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土壤中就能生长,但栽种时不宜选择低洼、黏重、盐碱地土壤。
旁风草怎么播种繁殖播种旁风草的最佳时间在每年的春秋季节,春播以5月份为宜,播种前要将种子放入35度的温水中浸泡一天,然后捞出沥干备用,再在田地中挖出深度为5厘米、行距为20厘米的浅沟,将种子条播其中,最后覆土浇水即可。
旁风草的田间管理养殖旁风草的过程中,要在6月份之前,每隔一月除草一次,清除萌生的杂草,减少养分消耗,而且要为旁风草追施一次腐熟的饼肥或者尿素,促进茎叶的生长,因植株怕水涝,多雨的天气要及时挖沟排水,避免株苗烂根死亡。
苏东坡有一首为人熟知的《惠崇春江晚景》,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有美景,有美食,既饱眼福,又饱口福,把碧如玉针的芦蒿推上了春蔬的殿堂。
时令刚交春,菜场上已能见到白嫩、纤细的野生芦蒿。芦蒿原名蒌蒿,又名白蒿,古名蘩、皤蒿、旁勃等,是我国南方土生土长的蔬菜,最早见之于《诗经》《左传》等典籍。
《诗经·召南·采蘩》云:“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邢昺注解说:“蘩,蒿也。皤,犹白也。”古代芦蒿曾用作祭品,诗的意思是说,去哪儿采白蒿?去那洲与池。哪儿用白蒿?公侯的祭祀。哪儿采白蒿?去到山涧旁。《尔雅·释草》中也有:“购,蔏蒌。”郭璞注曰:“蔏蒌,蒌蒿也。”宋人的《集传》解释得更清楚:“蒌,蒌蒿也。叶似艾,青白色,长数寸,生水泽中。”
芦蒿有水陆两种,形状相似,但水生者气味较香,质地脆嫩。三国时陆机在《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里说:“蒌蒿,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又可蒸以为茹。”蒌蒿天生碧绿青翠,即使煮过依然鲜艳可人。而且芦蒿本身会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菊香,开胃醒酒。嚼之外脆里糯,清甜无渣,满嘴生津。所以不管是煸炒,还是烧汤,那种天然新绿,犹如根根碧玉簪,活色生香,显得特别生动。
“厥蒿二月生,细白美盈寸”。早春二月,芦蒿应市,正是绵绵春雨柔情缠绵,把江南的原野润染得如锦似绣。西窗下一盘碧绿的芦蒿,一瓶通红的葡萄酒,邀几个“好友围桌三面坐,还有一面让桃花”,此情此景,让江南的春天永久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了。所以元代诗人耶律楚材在垂垂老矣时,还忘不了那“细煎蒌蒿点韭黄”的日子。
芦蒿是春蔬之上品,古人对其喜爱有加。清诗人朱彝尊写的一首《鸳鸯湖棹歌》诗,其中有:“鸭馄饨小漉微盐,雪后垆头酒价廉。听说河豚新入市,蒌蒿荻笋急须拈。”陆游《戏咏山家食品》诗说:“牛乳抨酥瀹茗芽,蜂房分蜜渍棕花。旧知石芥真尤物,晚得蒌蒿又一家。”满含一种天真,一种风流,是对田园生活恬静舒适的渴求。正所谓“农家别有农家语,不在诗书礼乐中。”
在南京人眼里,臭干炒芦蒿,是一道较有名的菜肴。即用质地较硬的臭干,切成丝和芦蒿一起炒制而成。上桌时臭干的臭香和芦蒿的清香,会产生一种更浓郁的香味。另外芦蒿炒肉丝,芦蒿经过一冬风雪滋补以后,与肉丝一炒,更觉清鲜不腻,脆嫩味美。还有冷拌芦蒿,将芦蒿放在沸水里烫上数分钟,捞起后用干丝、盐、味精、香油等拌之即可食用。用芦蒿烧汤,荤、素皆宜,成汤后,飘起根根青青的芦蒿,色、香、味俱佳。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蒿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世间,“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古人的眼光像是穿透了文字,没用多少跌宕起伏的文笔渲染,就把春天的神韵与芦蒿那不着痕迹的神态描绘出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