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
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同情心和同理心,都需要从小培养,但是很多父母会将两者混淆,同理心比同情心程度更深,因而更难达到,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也更大。
同情心,是认知到别人的痛苦,从而引起恻隐之心。同理心,是能够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实际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当听到他人遭遇不幸时,有同情心的人会说:“我真的替你感到难过。”
但是有同理心的人却会这样说:“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我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同理心是牵涉两个人的互动过程,必须认真地倾听,而且了解、接纳对方的感觉,这是一种认同他人体验的态度。同理心是一种关心与爱的艺术,是高情商的表现。
不过,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育出来的。英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两点建议,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发展同理心:不嫉妒,不攀比。在和孩子的玩耍中,父母可以有意将这些引入游戏中,加深孩子的体会。这对孩子情商的培育是有很大帮助的。
扩展资料:
同情心,首先是指对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觉察与同情感,同时也指这种感情的表露。这是同情心的基本含义和初级层面,人人都应该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情心。
但同情心又是一种才能,往往指培养成能与他人感情起共鸣的一种才能,而这种感情不必一定是悲伤。这是同情心的引申含义和高级层面。
同理心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A-1:很少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沟通时讲客套话,无法引起对方的共鸣,对方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不愿意倾听;安排事务几乎不考虑下属的需要。
A-0: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与人沟通比较真诚,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想法表露出来;能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学会倾听,工作中尽量考虑对方的需要。
A+1: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能够使人不知不觉地将内心的想法,感受说出来;能够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能够用心倾听;在安排事务时,尽量照顾到对方的需要,并愿意做出调整。
A+2: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工作依据。有优秀的洞察力与心理分析能力,能从别人的表情、语气判断他人的情绪。投其所好,真诚,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以对方适应的形式沟通。
同理心的培养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
1.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同理心的起始是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假如无法触及自己的感受,而要想体会别人的感受,就太难了,因为这个领域对你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呢!因此,首先你必须能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发掘自己的感受,能体会这些感受。
2.表达出自己的感觉,重要的是选择表达感受的方式。
3.倾听他人的感觉。一旦你自己的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再干扰你倾听别人后,你才能开始练习体会他人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出别人感受的线索很多。
4.用体谅来回答他人的感觉。最后,你一听到别人的感觉就会发出某种反应,并能让对方认为你听进去了,且能体会他的感觉。因此,倾听自己以找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他们、与体会他人的感觉并与之起共鸣,是同理心发生的四个过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同理心 百度百科-同情心
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区别是:
1、同情心:同情是对某人的关心的一种感觉和表达,通常伴随着对他们的祝愿:“哦,亲爱的,我希望化疗有帮助。”一般来说,同情意味着比怜悯更深、更个人化的关心,是一种简单的悲伤表达。
然而,与同理心不同的是,同情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觉是基于共同的经历或情感。
2、同理心:同理心需要从他人的角度识别他人的痛苦,并公开分享他们的情绪,包括痛苦的痛苦。
同理心通常与同情、怜悯和同情相混淆,后者仅仅是对他人痛苦的认可。怜悯通常意味着受苦的人并不“活该”发生在他或她身上的事,而且无力为此做任何事。与同理心、同情或同情相比,怜悯表现出对受苦人处境的理解和参与程度较低。
三种同理心是:
认知共情:也被称为“取观点”,认知共情是一种通过想象自己处于他人处境中来理解和预测他人感受和想法的能力。
情感共情:与认知共情密切相关,情感共情是一种能够真正感受到他人的感受或至少感受到与他人相似的情绪的能力。在情感共情中,总有某种程度的共同感受。情感共情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一种特征。
同情心同理心:基于共同的经历,他们会深刻理解他人的感受,同情心同理心的人会努力去帮助他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