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过后,天气由热转凉,草木在清晨时凝结晶白的露滴,而人体需要在这时候“进补”,对普通大众来说,简单实用的食疗更容易接受,在崇明,就有“白露吃鸡”的风俗,特别是妈妈在老虎灶上炖出来的土鸡!白露吃鸡既有大吉大利之美好寓意,又兼具天凉贴秋膘、补身体的效用。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21][22][30]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3][23]
按近代学者张宝堃提出的“候平均气温”标准,候平均温度在10-22℃期间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从白露节气开始,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民谚云:‘白露身弗露。’言至是天气乃肃,可以授衣耳。”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尚热,但早晚天气已有凉意,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此外,这个时节还需预防秋燥。[31]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