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因
1.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密度过大导致水槽、料槽不足,鸡群争抢水料,使有些鸡只体内营养缺乏,易发生啄癖。
2.鸡群整齐度差:0—20周龄,鸡群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重和骨路快速增长,若饲养管理不当,会造成鸡群的体重、胫长不达标,使鸡群整齐度差,这样会造成鸡群发生啄癖。
3.鸡舍环境调控不当:如果鸡舍内的空气污浊或有害气体超标,鸡群就会烦躁不安,发生啄癖;若温度不均衡,忽冷忽热,会给鸡群造成很大的应激,发生啄癖;鸡舍光照时间过长、强度过大、光线不均匀、外界光线直接照射鸡群,均易使鸡群发生啄癖。
4.日粮营养不合理:日粮中动物蛋白含量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致使鸡群不能有效地利用日粮中的蛋白质,进而引起啄癖;钙和磷的缺乏,维生素B2,B6和B12的缺乏均可引起啄癖。
二、常见类型及诱因
1.啄肛:啄食肛门及其腹部是最严重的一类啄癖,多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开产鸡群,诱因是过大的蛋排出时努责时间过长造成脱肛或撕裂,多见于高产母鸡,也常见于发生腹泻的雏鸡,诱因是肛门带有腥臭粪便。
2.啄羽癖:个别自食或相互啄食羽毛,鸡常皮肉暴露,出血,发展为啄肉癖,常见于产蛋高峰期和换羽期,多与含硫氨基酸、硫和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
3.啄蛋癖:母鸡刚产下蛋,鸡群就马上去啄食,有时产蛋母鸡也啄食自己生的蛋,主要发生在产蛋鸡群,尤其是高产鸡群,发生的原因多由于饲料缺钙或蛋白质含量不足,常伴有薄壳蛋或软壳蛋。
此外,啄趾癖多见于小鸡,啄冠、啄髯多见于公鸡间争斗,啄鳞癖多见于脚部被外寄生虫侵袭而发生病变的鸡。
三、对策
防治该病时,首先应了解发生同类相残的原因而加以排除,进而根据诊断出的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的鸡只,单独饲养,隔离被啄鸡只,在被啄的部位涂擦龙胆紫、黄连素和氯霉素等苦味强烈的消炎药物,一方面消炎,一方面使鸡知苦而退。可用发电机用过的废机油涂于易被啄部位,利用其难闻气味和难看的颜色防止鸡只发生啄癖。
2.断喙尽管不能完全防止啄癖,但能减少其发生率和减轻损伤。7—10日龄断喙效果较好,开产前再修喙一次。断喙务求精确,最好请专业人员来做,成功的断喙既可以防止啄癖又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
3.光照不宜过强,以3瓦/平方米的白炽灯照明亮度为上限。光照时间严格按饲养管理规程给予,光照过强,鸡啄癖增多。育雏期光照控制不当,产蛋期易发生啄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4.降低密度,为鸡只提供足够的空间,可减少啄癖发生的机会。
5.加强通风换气,最大限度地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
6.严格控制温湿度,避免环境不适而引起的拥挤堆叠、烦躁不安、啄癖增强。
7.提供完善的平衡日粮,注意玉米含量不要超过65%,无动物性蛋白配方应特别注意氨基酸的平衡,避免饲料单一,会收到良好效果。
8.在日粮中添加0.2%的蛋氨酸,能减少啄癖的发生。每只鸡每天补充0.5—3克生石膏粉,啄羽癖会很快消失。缺盐引起的啄癖,可在日粮中添加1.5%-2%食盐,连续3—4天,但不能长期饲喂,以免引起食盐中毒。
9.已形成啄癖的鸡群,可将舍内光线调暗或采用红色光照,也可将瓜藤类、块茎类和青菜等放在舍内任其啄食,以分散其注意力。
10.补喂砂砾,提高消化率。可从河砂中选出坚硬、不易破碎的砂石,雏鸡用小米粒大小,成鸡用玉米粒大小,按日粮0.5%-1%掺入。
产生的过程很简单: 环境突然恶劣→不吃亲子的→死亡 ↓ ↓ 吃亲子的 →将全部亲子吃掉→种族灭亡 ↓ 选择性噬亲子→母体存活 →继续生产(保留部分基因) ↓ ↓ 强壮亲子存活 → 种族延续 当然,这里还存在循环关系,那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噬亲只是优胜劣汰的一种表现。跟本和心肠扯不上关系。再用个最简单的假设来证明我的观点,虽然这个假设有些残酷: 地球到了第二个冰河期,就在明天。以地球现在的科技只能维持2万人的生活。存活下来的人不过以下几种: 1,心狠手辣、生存能力强、有社会人际经验的。 2,技术人员,第一种人需要依赖的精英。同时需要具备第一类人的部分素质。 3,维持种族延续的异性。同样需要具备前两类的部分素质。 4,等等 “1”+“2”+“3”+“4”<20000人 他们的后代,无论是基因还是教育的目的都只会有一个,就是“生存”。 这个时候,就能简单的能看出,占主导地位的不是“心肠”,而是“本能”。鸡鸭啄羽症是由于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或饲养管理不当等引起的纯属恶癖的一种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一旦鸡鸭群发生该病,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常造成较大损失。病因
鸡鸭群发生本病的原因很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鸡鸭啄羽症是由于综合因素引起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如过度拥挤、闷热、饮食不足、环境潮湿等。
2、
日粮中某些蛋白质和氨基酸缺乏等往往是鸡鸭啄羽症发生的根源。
3、
钠、铜、钴、锰、钙、铁、硫和锌等矿物质不足都可能成为鸡鸭啄羽症的病因,尤其是钠盐不足使鸡鸭喜啄食带咸性的血迹等。
4、
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维生素E和泛酸缺乏,使鸡鸭体内许多与代谢关系密切的酶和辅酶的组成成分缺乏,可导致体内的代谢机能紊乱而发生啄羽症。
5、
鸡鸭群中有外寄生虫症,以及皮肤外伤感染也可能为诱因。
临床症状
鸡鸭啄羽症一般在换羽期多发,表现为鸡鸭只间相互追逐啄食羽毛或多只鸡鸭集中啄食一只鸡鸭或自己啄食自己的羽毛,这时鸡鸭群往往骚乱不安,而被啄鸡鸭羽毛蓬松脱落,皮肤出血破损,背后部羽毛稀疏残缺。成年母鸡鸭产蛋量减少或产蛋停止,雏鸡鸭生长发育受影响。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即可做出诊断。
防制措施
1、预防
纠正啄羽症需费很大工夫,因此应着眼预防,消除上述引起啄癖的各种因素,主要措施有以下四项:
1)、要切实改善饲养管理,清除各种不良因素或应激原的刺激,如饲养密度要适中,不宜过分拥挤,搞好通风换气等。只要认真地管理便可以收到效果。
2)、饲料要配合适当,不能饲喂单一饲料,特别要注意补充一些重要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盐等。
3)、有啄羽癖的和被啄伤的鸡鸭,要及时尽快地挑出,隔离饲养与治疗。
4)、对集约化高密度饲养的鸡鸭群可以在雏鸡鸭出壳后断喙,这是目前解决啄羽的最有效的办法。
2、治疗
鸡鸭群一旦发生本病,要立即将被啄鸡鸭隔离饲养。最主要的是改进饲养管理条件,如降低饲养密度,同时可采取以下的一些办法补救:
(1)、在饲料中添加2%的食盐,对缺乏食盐引起的啄羽癖有效。
(2)、按每羽每天投服0.5~1.0g,成年鸭1~3g石膏粉效果较好。
(3)、增加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