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县境南与通州区为邻,西与如皋市接壤,西北与海安市毗连,东面和北面濒临黄海。截至2020年末,全县下辖3个街道、12个乡镇。
如东是江海盐垦文化的代表。秦汉以前县境为长江口沙洲,故称扶海洲。因长江、黄淮冲积成陆后,如东盐业兴起,亭场林立,至明清繁盛一时。民国之后,沿海逐步废灶兴垦,现代农渔业得到发展。1988年对外开放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迈入全国百强县。21世纪初,沿海经济带工业化进程加速,建设南黄海优良深水港口洋口港,构建南通市新出海口北翼通道。
如东县属于江苏省南通市。
如东县,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南与通州区为邻,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西与如皋市接壤,西北与海3市毗连,东面和北面濒临黄海。陆域面积197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758平方千米,海岸线全长102.59千米,约占全省的1/9。如东县境内地势平坦,从西南略向东南倾斜,西北部高程为4.0米至5.0米,东南部高程在3.2米左右。
如东陆地地貌是典型的滨海平原,分属三角洲平原区、海积平原区和古河汉区三种类型。沿海地区建国后经讨二十多次围垦,形成大片陆地。如东是全国最大的文蛤和条斑紫菜生产和出口基地。近海内有各种浅水贝类50余种,常见鱼类有100种以上,虾蟹类出名的有红虾、白虾、对虾、金钩虾以及梭子蟹、大青蟹等。
如东县的民俗活动:
如东春节俗称过年,腊月中旬即开始蒸馒头、炒炒米、做米酒、采购年货等一系列活动。除夕又称三十晚上或三十夜,讲究祭祖、烧经、吃团圆饭。初一多不出门,出门遇人须贺喜;初二女儿回娘家;初五迎财神。正月十五,普遍兴吃圆子,儿童晚上流行拉兔儿灯。
江苏省南通市。
1941年3月后,如皋县隶属于苏中第四行政区。
1945年9月22日,如皋县易名如东县,如西县复名为如皋县,如东县隶属于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专员公署;翌年秋,隶属于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区。
1949年后,如东县隶属于苏北行政区南通专区。
1953年后,为江苏省南通专区。
1968年后,改称江苏省南通地区。
1983年,江苏省南通地区与南通市合并,如东县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
历史沿革:
据现存明、清时期的《如皋县志》载:春秋时(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如皋叫郧,又名发阳、发繇口、发繇亭(故址即今立发桥),属吴国。战国时(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改属楚。秦时属九江郡。
楚汉相争时,为东楚所有,隶属于东阳郡。汉初,为吴王刘濞封地,属于海陵县(故治今泰州)。三国时,曹操令江淮地区居民迁徙,海陵县废,为隙地。后吴主孙亮以吕岱(吕是海陵人)为大司马,吕复置海陵县。晋太康元年(280年),如皋地属广陵郡海阳县。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分广陵郡而析置建陵、宁海、如皋、临江、蒲涛5县。(据《太平寰宇记》载:“县西百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县因此以得名。”)北周废蒲涛县,并临江县入宁海县。如皋县隶属于海陵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如皋县并入宁海县,隶属于扬州总管府(605年改为江都郡)。唐太和五年(831年),设置如皋场,隶属于海陵县。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升如皋场为如皋县,隶属于泰州。北宋初,如皋县隶属淮南道泰州军。
元代,如皋县隶属于扬州路泰州府。明代,如皋县隶属于扬州府泰州。清康熙六年(1667年),置江苏省,如皋属江苏省泰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如皋县隶属于通州。民国初年,如皋县先后隶属于苏常道和淮扬道。1927年,废道存县。
1933年3月,如皋县隶属于江苏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38年3月19日,日军侵占如皋城,如皋县政府先后迁移至李堡、丰利、马塘。
以上内容参考 如东县人民政府——概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