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是有生命的,人类的生命活动可以看做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存在的形态,所以元气学说对世间万物以及自然现象进行唯物主义的解释的同时,还对人类的生命源头以及身体上的一些生理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解释,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朴素见解和看法。
而且人体的元气学说也是推动中医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根据元气对人类生命起源以及本质的认识过程,从而对人体的元气进行分析,可以对人体的一些疾病以及身体状态变化,归结为元气的变化。
所以元气是人体能够保持正常运转的重要所在,只有人体的元气充足,才能保证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常的运转,如果是当人出现元气减少的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出现一些身体状态的异常,比如出现体虚、气虚、血亏等等症状,都是因为元气不足导致。
在中医上有很多药物可以补充人体的元气,从而改善身体的状态,当身体的状态恢复好了,自然而然身体的疾病也会自然的消失,这也是为什么中医可以有效的治疗未病,而西医仅仅能够治疗已病的原因。
中医通过调理人体的元气,可以保证身体的 健康 ,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
什么是元气?
元气又称为原气,生气,真气,真元之气。它禀受于先天之精,而受水谷滋养,依赖三焦而通达周身,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元气愈充沛,脏腑就愈强盛,身体就 健康 少病;若是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伤元气,则脏腑气衰,抗邪无力,就会生病,治疗时就须培补元气以固根本。辩证施治举例如下;
1.气虚:证见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倦怠乏力,自汗,活动时加重。面色苍白,舌质淡,脉虚无力。或见内脏下垂,小便失禁,大便滑脱,或软而难排。或见出血等气虚不能摄血诸症。
治宜补气。
药物: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炙甘草等。
2.气滞:证见胸,脘,腹,肋,胁等处胀闷,疼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胀甚于痛,每与情志有关。
治宜理气行滞。
药物:青皮,陈皮,木香,香附,只壳,缩砂仁,郁金,佛手,合欢花(皮),延胡索,川楝子,大腹皮等。
3.气逆:证见喘息,呃逆,呕吐,气上冲胸,腹中痛等。
治宜降气镇逆。
药物:苏子,沉香,丁香,柿蒂,厚朴,法夏,代赭石,旋复花等。
《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治疗元气要培补元气以固根本。但仍须整体观念,全局权衡,综合治疗,才能事半功倍。
以上供参考之。
中医说人体的元气就是人体的真气、中气、精气,并且还将其分成胃气、肝气、心气、肾气等等。元气是正名,原气、真气是别名或小名,正气是表明元气抵卸邪气的功能,中气实际是元气的一部分,指脾胃之气,也就是中焦之气,其实中气同肝气、心气、肾气都是元气的一部分。因为元气是生命的源动力,充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络皮腠,所以也是各脏腑功力的源动力。如同水一样,元气随不同部位,不同功能可用不同的名字。但归根结底都是元气的派生。没有元气,人的生命也就中止了。气虽有种种不同的含义,但我们通常所讲的气专指元气,"益气活血”之气也是元气。补充元气是中医用药的最高境界。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的源动力,元气充足与否,决定着人的 健康 和寿命。元气充足则 健康 ,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元气的盛衰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对于元气衰竭的人,就必需补足元气。所谓补元气,也就是对元气阴阳平衡的调节。元气需要阴阳平衡,阴不足则为阴虚,阳不足则为阳虚,阴阳平衡为 健康 之元气。阴阳调节需要度,过之则为病。生命宣言的最大的功效是补元气,调节阴阳平衡。它既不是补阴,也不是补阳,它是在补元气的基础上自然调节阴阳平衡。因此,各种虚证人群,可以长期补元气,有病治病,无病 养生 ,益寿延年。
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淑)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能,阴阳二气相互转化,《辞海》:“元气,亦称‘原气’,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现代医学所称人本新陈代谢。 元气具体到现代医学的概念,可细化为思维反应正常,睡眠好,能吃能喝消化好,能跑能跳心不慌,不咳不喘气顺畅,气色良好声音亮。
免疫力依赖于人体的原动力----元气。中医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 健康 ,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说,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从而战胜疾病。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因此造成死亡。
健康 在手APP为你的 健康 随时随地保驾护航。赶紧下载使用
元气是称呼,人体的气,血,阴,阳,精都是元气,而不是单说的气,比如常有人说,某某人喜欢搞两性关系,搞多了伤了元气,单说两性关系只能产生精亏,为什么说伤了元气呢?因为精也是元气的一种,还有说,某某人做了手术,伤了元气无法恢复,做手术只伤血,因为血也是元气的一种。
所谓元气我体会应该是身体所有的气,因为中药讲求归经各种补气的药对应它的脏府効果比较好而象人参可补元气也就是全面滋补。有的人得了大病医生会称为伤了元气它需要全面滋补一定要用人参。
元气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在探索宇宙万物过程中的智慧结晶,不仅推动了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当今世界对自然规律和生命科学的探索!
元气,最早属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说”始见于《冠子》,其《泰金录》载:“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神圣乘于道德,以究其理”。元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指宇宙万物和人类生成的本原物质,天地阴阳二气是元气的存在形式,阴阳二气合和方能生成宇宙万物和人类。先秦时期诸多气论,如“冲气”、“天地之气”、“阴阳之气”、“五行之气”、“精气”、“元气”等学说,至两汉时期被“元气说”同化而发展为“元气本原论”。如西汉·董仲舒论述道:“元者,始也”(《春秋繁露·王道》),“元者,为万物之本”(《春秋繁露·重政》)。其后至东汉·王充《论衡》,明确提出了元气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思想,开“气本论”哲学之先河。北宋·张载的《正蒙》指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的“气本体论”,认为气是宇宙的最初本原,是宇宙的本体,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气的存在形式。从而将以气为最高范畴的“气一元论”哲学推向发展高峰。
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经由历代医家的阐释与辨析,逐渐形成了中医学中独特的元气理论。“元气”在中医理论中的含义,一般公认的定义为:“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和原动力;由肾中精气所化生,又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中医学所说的元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禀受于父母的精气,称为“先天之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榖产生的水榖之气,合称为“后天之气”。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作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气机不调”。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传统中医认为,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元气,元气处在不断消耗之中,消耗的速度决定了健康状态和寿命的长短。善养生者,肉身元气充足,则身强体健,寿命延长,反之,不善养生者元气消耗,体弱多病寿命缩短,因此养生就是养元气。
元气只耗不补,才是免疫力低下、各种慢性疾病、过早衰老和老年年常见病肆虐的关键。正所谓:气聚则生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人体长寿与否,跟元气紧密相关。因此,几千年以来,中国美食和药膳产业经久不衰,这是通过饮食补充元气最好的写照。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元气补给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可以把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元气直接补给到人体。通过案例数据显示,该项“元气补给”技术不仅可以快速提升身体的免疫力,而且还有改善视力、延缓衰老、返老还青的效果。很多人会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科学的进步,不都是从异想天开的想法开始的嘛?
元气补给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