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每个父母喂孩子吃药,方法大不同,最忌哄、吓、压方式。稍有不慎药水呛入小孩的气管,非但病没治好,还可能对孩子产生危害。喂药要注意哪些事项,以及如何克服孩子得吃药的恐惧,以下分析,我们一起来了解。
给宝宝喂药不能强迫,讲究技巧。 给宝宝喂药的7注意事项:1、平时不要利用吃药、打针、去医院恐吓孩子,造成孩子对一些医疗行为的恐惧感,要告诉孩子生病后就需要吃药,接受医生的治疗,这样疾病才能很快痊愈。
2、吃药前一定要核对药物名称、药物剂量、使用说明、有无禁忌、是否在保质期内,准确无误后方可喂孩子。
3、如果是液态制剂吃前一定要摇匀后再吃;药片研碎后倒入少许水,调成混悬状备用。吃完药后注意如何保存,防止由于保存不当引起药物变质。
4、喂药时不要采取撬嘴,捏紧鼻孔,强行灌药,这样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感,孩子挣扎后很容易呛著孩子引起误吸。尤其是一些油类的药物更要慎重,防止呛后引起吸入性肺炎。
5、不要在孩子张口说话或者大哭时突然喂药,这样很容易随着孩子的吸气而将药物误入气管。
6、药物不能与果汁、牛奶、豆浆、饭菜等食物一起同服,除非有特殊需要。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引起药物与食物间的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的药效。
7、家长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当孩子看到榜样被奖赏的行为时,就增加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反之,当孩子看到榜样被惩罚的行为时,就会抑制产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正确给孩子喂药的方法:1、喂药前,先诱导或分散小儿的注意力,并使小儿的情绪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2.、喂药前,不宜给小儿喂奶及饮水,这样既可以防止发生呕吐,又可使小儿处于一种饥饿状态,便于药物咽下,对于熟睡的小儿喂药前应唤醒。
3、给新生儿及幼儿喂药时,应将小儿抱于胸前,用手臂支起头部,以防因其后仰动作药物被吸入气管中。
4、在小儿拒服药时,应用拇指与食指按压双颊,迫其张口,然后再将药物慢慢倒进嘴里,注意不宜将药物直接倒入咽部,以免引起呛咳而使药物被吸入肺中。
5、五岁以下的小儿可将药片研碎,溶于糖浆或某些食品种。
6、当用塑料滴管等喂药时,管口端要指向口颊内侧面,以避免吸入或引起呛咳。
7、喂药后,应继续喂温开水20~30毫升以利于残存在口腔与食管的药物进入胃。但注意不宜马上喂奶,以免引起呕吐。
8、刚喂过药的小儿不宜马上躺下,应该让其直立或坐几分钟,以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而被吸收。
9、小儿用药必须严格掌握剂量,按说明或医嘱定时定量服用。
克服孩子的「服药心理」4要点。1、让孩子理解疾病痛苦: 让孩子知晓疾病魔给身体所造成的痛苦。使孩子产生厌病感,继而形成强烈的治疗欲望。
2、让孩子知道用药的好处: 你应该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充满信心的语调告诉孩子,药物会帮助他杀死病菌,消除痛苦,变得像平常一样的舒舒服服、自由自在。症状减轻后,家长应及时赞扬药物的作用。当孩子感到了打针和吃药的作用时,便会乐意去吃药。
3、引导孩子自己吃药: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和表扬孩子自己服药。这样做可分散孩子对药物的注意力,减轻药物在口中的苦涩感,还可以使孩子由此获得一种愉快的心理满足。
4、用柔情驱散孩子的恐惧: 父母温柔的举止、和善的眼光、亲切的话语,常会大大减弱孩子对服药的恐惧感。父母千万不可用惩罚的方法,强迫孩子服药。
结语: 生病,是无法避免的一件事,特别是娇嫩的宝宝,季节变化期间更容易生病。生病了免不了要吃药,而分析小儿不愿吃药的原因,主要是怕苦,其次是家长经常给予孩子吃药、打针是一种惩罚的暗示。因此,家长在平时不要用打针、吃药吓唬孩子,当孩子顺利地吃下药时,就要鼓励和称赞他,让宝宝快快好起来。
文章来源:新浪亲子中心、宝宝树、家庭生活教室、偶爱家
喂宝宝吃药的14大禁忌 妈妈必知 喂婴幼儿宝宝吃药全攻略 喂宝宝吃药技巧与禁忌 妈咪必读孩子生病是父母最担心的事情,但对于儿童的用药,很多父母通常只有一知半解,有时候还会根据成年人的经验去给孩子服药,从而导致出现不必要的后果。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儿童安全用药原则,希望能帮到你。儿童安全用药原则
1.谨慎选择用药品
安全用药的第一步便是便是选对药。宝宝生病不可马马虎虎地就选择成人用药,而是要用心选择儿童专用药。例如,如果给新生儿服用阿司匹林,会使新生儿胃里的黏膜缺损,对宝宝造成巨大的伤害幼小的儿童盲目食用感冒通,就极易造成尿尿时出血对于抗生素,12岁以下的儿童应该谨慎使用,或者禁用。爸爸妈妈还应注意的是,不可随意让宝宝服药,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药物为宝宝治疗,不可断然自行服药。
2.控制联合用药
药物之间容易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而形成配位化合物,所以联合用药可能会使药效减弱,使不良反应的机率大大增加。宝宝用药品种不宜过多,如果几种药有相同的效果,就保留一种为好,宝宝一次吃三四种药是大忌。例如,抗酸药物与抗贫血药物中,含有的某些钙、镁、铝、铁等元素会与抗生素发生反应,生成某种能够阻止药物吸收的物质,从而降低了药物的抗菌作用。例如,在宝宝生病时,医生如果开具了抗菌素药物,那么吃药这段时间,最好先就不要服用钙片。另外,除了药物之间控制联合,药物与食物之间也不宜联合,如某些药物与乳制品相结合后会导致药效降低,因此牛奶与药物不建议一同食用。此外,在给小朋友服用药物时,如果与葡萄柚汁一起服下的话,那么葡萄柚汁会使药物的剂量在原定的基础上增多。因此,父母应尽量避免此做法,以免对宝宝造成危害。
3.用法用量要精准
小朋友用药的时间、频率、次数、用量等,家长应做好合理的安排。如果超过合适的用量,容易引发中毒的现象相反,若用量不足,则达不到药效。
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一般有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三种方法。按年龄计算及不同年龄儿童用药占成人用药的比重相对简单:1个月为1/14、6个月为1/17、1岁为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2、14岁为2/3肥胖或瘦弱患儿除外。还有一点,一岁之前的宝宝最好服用药水,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掌控药量,而且宝宝也容易接受。在联合用药的情况下,若几类药物具有共同的成分或作用,剂量应相对减少。例如,若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速效感冒颗粒和阿苯片需一同服用,因为二者都有解热镇痛的作用,所以要减少二者用量。
4.用药方法须得当
药物的使用方法需要经医师的指导。虽说婴幼儿药物对宝宝肠胃等的危害已经大大减少,但分清餐前还是餐后还应格外注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药效,还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宝宝的伤害。
此外,大多数小孩儿因为苦涩等原因不喜欢服用药物,这时爸爸妈妈不应该采取强硬的态度或行动,如捏著鼻子掰著嘴强灌等逼迫小孩儿吃药,这样在挣扎或哭闹时服药容易呛到小孩儿的气管而发生危险。对大孩子来说,可以通过讲道理或物质奖励的方法让其主动吃药对年龄较小的小朋友来说,可以将药物研碎肠溶片、控释片、薄膜衣片除外,然后将其混合在容易消化的食物中,让宝宝连同药物一起服下。如果孩子还在喝奶期,可以将药物碾碎在糖水中给他服下,或者将药物涂抹在奶嘴上,让他在进食奶水的时候将药物一同服下。
5.营养药不可滥用
除上述四种用药须知外,还应注意不可让宝宝乱服营养药。宝宝成长所需的营养主要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果宝宝饮食正常,这些营养大可以在日常的饮食中均衡摄取。宝宝缺少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时,家长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给孩子补充。长不可因为出于对孩子疼爱,让宝宝盲目地多吃营养药,这样不仅起不到补充营养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宝宝的机体功能失调。例如,如果给宝宝长期服用补钙或补充VC的营养药,容易使宝宝得泌尿道结石。所以,适可而止,有益于宝宝健康。
家庭儿童常用药
家里有了宝宝,就应当储存些常用儿童药。否则宝宝生病了,爸爸妈妈就会猝不及防。但如果发觉宝宝病情严重,药物已经不起作用时,爸妈应尽快将宝宝送入医院接受治疗。
1.一捻金胶囊
适用:宝宝不想吃奶、吃饭肚子胀、肚子疼大便秘结。
用量:1岁以下:1粒/次,1-2次/天1-3岁:2粒/次,1-2次/天4-6岁:3粒/次,1-2次/天。
提示:为了方便宝宝服用,可以将药物溶于果汁或牛奶,宝宝更易接受。
2.珠珀猴枣散
适用:宝宝发热咳嗽并伴有痰鸣肚子胀,不想吃饭比较烦躁,容易惊吓,晚上睡不好。
用量:百天内:每次1/3瓶,2-3次/天1岁以下:每次1/2瓶, 2-3次/天1-4岁, 1瓶/次, 2-3次/天5岁以上,每次1瓶半至2瓶, 2-3次/天。
提示:平时每周服1-2次,也有助于宝宝健康。可溶于果汁或牛奶,也可混入稀饭,让宝宝一同服用。
3.醒脾养儿颗粒
适用:宝宝不愿吃饭贫血有慢性腹泻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晚上爱哭。它能帮助宝宝消化开胃,还能起到安神的功效。
用量:1岁以下, 1袋/次, 2次/天1-2岁, 2袋/次, 2次/天6岁, 2袋/次, 3次/天7-14岁, 3-4袋/次, 2次/天。
提示:服用时用温水冲泡有感冒、咳嗽、发烧症状的宝宝不可服。
4.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适用:小朋友吃饭不消化,致使积食症状的出现,并诱发咳嗽、喉痰鸣、肚子胀、不吃饭、嘴有酸臭气等。
用量:小于1岁, 5m /l次, 3次/天1-2岁, 10ml /次, 3次/天2-4岁, 15ml /次, 3次/天大于5岁,20ml /次, 3次/天。
5.脾可欣婴儿健脾颗粒
适用: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身体虚弱,脸色惨白去厕所排便的次数变多且变稀,气味难闻,大便中还存留着没有被消化的食物,或大便的样子像蛋花汤,同时还睡眠质量下降。
用量:1岁以下, 1g /次, 3次/天1-3岁, 4g /次, 2次/天4-7岁, 8g /次, 2次/天。
6.小儿化食丸
适用:宝宝吃太多过凉的食物时,造成肚子胀,恶心呕吐,易烦躁,经常口渴,舌苔变黄变厚,大便干时。
用量:1岁以下, 1丸/次, 2次/天大于1岁, 2丸/次, 2次/天。
提示:用开水冲泡完全后服用。
7.康宁糖浆
适用:宝宝体质虚弱,较瘦,不易消化,没有食欲。
用量:10ml /次, 3次/天。
儿童安全用药的技巧
1.平常时,可以运用上网、电话联络、多方打听等方式,找到一家可以为宝宝提供儿童专用要的院所。
2.就医前,对宝宝的病症如食欲、情绪、睡眠、排便等做好记录,并上网查询有关治疗的儿童专用药。
3.就诊时,积极主动地要求医生为宝宝开儿童专用药。
4.领药时,要主动问医生这是不是专门给宝宝用的药。
5.家长可以先上网查询有没有与宝宝疾病相关的儿童专用药,然后就医时可以建议医生开儿童用药。
1. 儿童怎样合理用药儿童服药量和成人大不相同,不能单纯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 来用,例如成人用量为一日一片,如果给儿童也照此用药,可能会 导致药量过大。
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选择用药:(1) 按体重计算。有的药物小儿服用剂量按体重计算。
例如头孢克肟颗粒,每 次按1。5 ~ 3毫克/千克体重服用,可按此计算后的量内服用,病 情轻者剂量相对减少。
年龄稍长的儿童有时按体重计算后其剂量 会超过成人量,则给药量不超过成人量的下限即可;肥胖儿可按 剂量的低值计算。(2) 按年龄计算。
有的药物说明书上标明各年龄的剂量,例如泰诺林混悬滴剂 2 ~ 3岁为1 ~ 1。5毫升,即2岁限1毫升,3岁限1。
5毫升。按年 龄计算的药物剂量往往不需要十分精准,例如止咳药,一般按每 岁1毫升,最多不超过10毫升(成人量)。
(3) 以成人剂量为基数折算。计算公式:小儿剂量=成人剂量x小儿体重(千克)/50。
如成人剂量为10毫升,5岁小儿体重20千克,则小儿剂量为10x20/50 = 4毫升。 体重偏轻者剂量偏小,体重偏大者剂量偏大。
(4) 以体表面积计算。此法比以上三种方法更为精准,常用于抗癌药等对剂量要求 非常严格的药物。
要根据身高、体重再查体表面积计算用药量。(5) 简易计算法: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千克体重 计算的剂量。
总之,儿童服用处方药时应遵医嘱,服用非处方药可按说明 书上的剂量。如果有“儿童酌减”的备注,其剂量可参照以上介绍 的方法,这样才能用准药量。
2. 小儿合理用药的要点有哪些
小儿机体正处于不断发育阶段,其新陈代谢旺盛,循环时间短,一般 对药物排泄较快。
但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及某些酶系统尚未发育成 熟,用药不当可致不良反应或中毒。小儿时期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 大,水盐转换率较成人快,但调节能力差,故易致平衡障碍。
新生儿和婴 儿的胃排空慢,出生后6〜8个月开始接近成人,新生儿的胃酸分泌较少, 胃液pH很高,大约2〜3岁开始达成人水平,这些都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和 生物利用度。新生儿和婴幼儿膜通透性较高,药物易于通过,特别是其血脑屏障不完 善,药物与血浆蛋内结合较少,游离药物浓度较大,易发生药物中毒,中枢神 经系统特别敏感。
小儿用药剂量比 *** ,应根据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进行计算。
3. 儿童用药安全知识有哪些
原则1:用法用量要精准。
不论是药品的使用 时间、频率,还是次数、用量等,都需要父母严密管控。一旦超出剂量,就容易引发中毒,而剂量过少则不易达到疗效。
原则2:早预防、早治疗。 妈妈要成为孩子的第二个医生,多了解孩子的生理特性,有针对性的对小孩易患的疾病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小儿上火,是年轻父母经常忽视的常见疾病,它一般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口舌长疮或者爱哭闹等症状,很多家长往往会忽视治疗,殊不知儿童上火不加以控制治疗,往往会引发扁桃体炎、咽炎、肺炎、感冒发烧等症状。治疗儿童上火,现在很多年轻妈妈都选择三公仔小儿七星茶,就是专门针对儿童上火的中成药,药性安全温和。
有一百多年的使用历史,孩子爱喝,是常见病儿童上火的不错选择。 原则3:推荐使用儿童专用药物。
婴幼儿脏器娇嫩,发育不完全,适合使用药性温和、 *** 少、副作用小的药物。如小儿上火了,可考虑使用三公仔小儿七星茶,专门针对儿童上火,可预防治疗使用。
1、注射法应慎用:注射对小儿的 *** 较大,次数多可造成臀肌挛缩(表现为走路歪斜等),甚至注射不当有可能造成坐骨神经损伤。 2、注意药袋标示:服用前检查药袋上的姓名、药品总量、用法用量、临床用途及注意事项、用药指示、药品的保存方式等。
3、一小时内的吐药才需补服:小儿药物起效很快,如果在1小时以内大量呕吐,则再补服一剂;若超过1小时后呕吐,不需补服。 4、出现副作用后带药品迅速就医:任何药品都可能有程度不一的副作用,若服药后有任何不适,有可能是疾病本身所致,或是药品所引起,所以用药后出现新的症状,请随时与医生联系。
万一不慎误服药品或服药过量,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应带着药品迅速就医,可为患儿获得正确诊断争取宝贵的时间。 5、不要挑战儿童的好奇心:大人应避免在儿童面前服药;在喂食儿童药物时,避免哄骗小孩药品是糖果,以免孩子对药物产生好奇从而引起误服。
6、喂服儿童药物要领: 婴儿以毛巾或衣物包裹固定,使用吸管或口服注入筒,采取少量、多次给予原则,避免婴儿呛到;幼儿给予选择权,如让其选择服药姿势、场所、药丸先后顺序等,并鼓励幼儿合作,服药后给予糖果或饮料奖励,同时也可起到去除药味作用。 。
4. 小儿合理用药应注意哪些事项
(1)选择用药品种应谨慎:小儿用药应注意选择,不可简单地 用成年人的药品直接减量服用,最好选用小儿专用药品。
例如,在 使用解热镇痛药时,成年人用的索米痛片中部分成分易使儿童出 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新生儿使用阿司匹林易在胃内形成黏 膜糜烂;感冒通可造成儿童血尿。 目前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 童高热时首选的解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但 应注意剂量不宜加大。
再比如,12岁以下的小儿尤其要注意禁用 或慎用的抗生素:四环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 诺氟沙星可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抑制骨骼生长;庆大霉素 可致儿童永久性耳聋及肾脏损害;新生儿使用氯霉素和磺胺类可 引起灰婴综合征和溶血。 (2)联合用药要控制:由于药物之间产生物理吸附或化学络合 作用形成配位化合物,联合用药不当时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不良反 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
例如,部分抗生素与钙、镁、铝等无机盐 类抗酸药或含铁的抗贫血药合用会生成配位化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因而在服用抗生素期间,应暂停服用钙片等 药品。 小儿用药品种应尽量减少,能用一种药物治疗的,就不用两 种或更多的药,一般合用药品以不超过3〜4种为宜。
(3)严格计算用药剂量:小儿用药的剂量一般可按照小儿的年 龄、体重、体表面积3种方法计算。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肥胖或 瘦弱患儿除外),即不同年龄儿童的用药是成年人剂量的:1个月 为1/14,6个月为1/17,1岁为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 2/5,9岁为1/2,14岁为2/3。
同时应注意计算联合用药时同一类 药物的总用量,如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速效感冒颗粒) 同时使用阿苯片解热时,因都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剂量应适当 减少。 (4)不能使用成年人药物:有些家长会给患儿吃一些成年人用 的抗生素、感冒通之类,虽然剂量减半,但这也是不妥的。
因为儿 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药物解毒的酶系统、代谢系统均未发育成 熟,许多药于儿童不宜。例如,多西环素可影响小儿骨骼正常生 长,且易沉淀在牙组织中导致牙釉质发育不良;感冒通中的有效成 分双氯芬酸对肾有损害,并可引起急性血小板减少。
(5)不可随意改变药物剂型:有的家长常把成年人用的胶囊内 容物倒出来喂儿童,或把针剂改为口服液,给患儿服用。 这样随意 改变药物原有的剂型,减弱了药物的作用,增加了药品的不良反 应,有的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6)不能滥用解热药、止泻药:有些解热药对儿童的呼吸中枢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于家长缺乏医药常识,且急于减缓患儿病 情,儿童发热时便随意增加解热药的用量或多种解热药并用,引起 儿童虚脱、休克。
儿童腹泻发病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脱水、电解质紊乱程度适当 给予液体疗法、饮食疗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但有些家长不加选 择地乱用止泻药,用后腹泻虽然减轻,但因肠道的吸收而使毒素增加,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状。
(7)不可擅自使用抗生素: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感冒发热,便盲 目使用抗生素,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滥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造成 耳聋,青霉素可致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磺胺类引起过敏性皮疹等。
有的可引起二重感染,其中以鹅口疮及真菌性肠炎最为多见,且较 难用药物控制。 (8)不可滥用营养药:儿童生长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主 要应当从食物中均衡吸收,饮食正常的儿童一般不必服用营养药。
有些儿童因某种原因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补充时,应咨询 医生适当补充。然而,不少家长误以为此类营养药多吃点没坏处, 就给孩子盲目过量服用,实际上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招致机 体功能失调。
一些家长长期给孩子服用钙剂,造成骨骼的过早钙化,影响了 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过量补充微量元素锌易发生脓疮病;鱼肝油 (含维生素A与维生素D)吃多了可引起发热、厌食、烦躁、肝肾脏 功能受损;维生素C服用过多可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更甚者 给予大量营养滋补品,却不知道这些营养品中有的含有一定量的 激素或类激素物质,用之过多会造成内分泌功能紊乱,形成早熟或 影响发育。 顺便还要提醒家长,存放药品的地方应注意安全,牢记药品说 明书上的警示语言:“请放置于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
以免发生 误食。
5. 怎样做到儿童合理使用药物
儿童药物使用合理与否,关系到药物能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及患儿能不能尽快恢复健康。
因此,用药必须强调“安全、合理、有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 了解用药史。
家长要向医生提供患儿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家族史。 (2 )正确计算药量。
(3) 不能随意给药。没有明确诊断的疾病不能盲目给药,以免掩盖病情,拖延治疗。
对已有明确诊断的病症,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4) 定期随访观察。
对一些需要长期服用,但又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如服用激素、抗结核、抗癫痫等药物的病儿,要定期做好随访观察,经常做血、尿、X射线等检查,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5) 药物配伍合理化。
在合用药物时,切忌将两种毒副作用相似或相如的药物配伍。 (6) 血药浓度监测。
对一些安全系数小、治疗剂量和中毒量接近的药物,最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这样可避免用药过量或药物在小儿体内蓄积而造成不良反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