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当然是没有
胡子的,因此,胡子只是
男人的一个性征,就像雄师的鬃毛。一头繁茂浓密的鬃毛使雄师显得威武勇猛,草原之王的形象呼之欲出。其实,那是雄性激素分泌的外在表征,专门用来吸引异性的。如果剃掉一头雄师的鬃毛,几乎没有雌狮愿意靠近它。男人的胡子也是激素造成的。古时进宫做公公的,净身之后三日
胡须就掉光。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展开拉锯式杀伐。宦官们杀了外戚大将军何进,何进的部下攻入皇宫,要捉杀所有的宦官。士兵们知道宦官是不长胡子的,于是见到不长胡子的人就杀。一些天生没有胡子的官员为了避免被冤杀,只好脱掉衣裤,亮出鸡鸡,让士兵检查,确认自己并非宦官,才免一死。 由此可见,胡子是明显的雄性体征。一些影视男星,为了摆脱过去脂粉气的形象,要显得成熟而有男人气,就有意蓄起胡须,以展现另类的酷。比如刘德华和张学友都曾蓄过须,只可惜他们胡子稀少,蔫蔫的几根,反倒让人觉得别扭好笑。 倒是白种人的胡子比较发达。在影视节目里见得最多,胡子浓密而有型,加上挺拔的身材,雕像般的面孔,显得冷静而彪悍。这种角色在西部片里特别多。要想胡须美,必须得浓密,再配上成熟的气质,让人没来由地觉得雄浑而野性,即使安静地坐着,浑身上下都散发出迷人的力量。这就像我们见了蛇都会没来由地悚然一惊,是遗传下来的本能反应。白种人须多,所以很多男人崇尚蓄须,即便是文人。海明威就是个大胡子。伊斯兰世界也崇尚胡子,有些教派还明令男人蓄须,比如塔利班,伊朗。有人觉得满面胡子显得邋遢,其实胡子跟头发一样,是需要精心打理的。修饰整洁的胡子,会平添一份魅力。《乱世佳人》里的白瑞德就有一撮漂亮迷人的小胡子。 黄种人须少,蓄须倒显得另类,总给人张飞一样鲁莽无礼的印象。实际上历史上爱胡子的美髯公是很多的,比如关羽,苏东坡。传统戏剧里的人物,常戴着长长的假髯,可见中国男人也是崇尚蓄须的。影视作品里偶尔能见到此类猛男。电影《少林寺》里的大反派王守则一脸俊逸的大胡子,阴鸷而威猛。何平执导的《天地英雄》里,跟着姜文一起跑的有位老武士。须发浓密而潇洒,一改中国老人羸弱的形象。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男人蓄须是很难获得认同的。我有一段时间心血来潮,接连三个月不刮胡子,任其疯长。我以为这是我自己的事,结果仍然受到干预。我们的领导有点看不惯,她用了一个十多年前常用的词来评价我:不修边幅! 女人的乳房也是性征,但除了是性征之外,还可以用来哺乳。男人的胡子却真没有其他什么实际的用途。在动物世界里,雄性总以强烈鲜明的性征去吸引雌性,获得交配的机会。鸟类大都是雄鸟更漂亮。公孔雀有着灿烂眩目的尾羽,公羊会长出美丽的角……这也是男性喜好竞争的天性的由来。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男人的竞争力早已不再依靠胡子一类的东西。女人一般都喜欢有钱而又有情的小白脸,水浒里所谓“潘驴邓小闲”是也。反倒是女人在努力突出自身的性征本钱,追求年轻娇好的面容,凹凸有致的身材。没看见美容院和丰胸产品的生意那么火吗? 在这个时代,男人的胡子真的是个尴尬的东西,就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没人能说清它为什么还长在男人的脸上有杂色的胡须很正常,不用特别在意。而且也不是单独的没想因素造成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红胡子,我的胡子里面也夹杂者红色、棕色甚至还有金色的。这都是正常的。
排除遗传的因素,胡子出现杂色的现象肯定是一种体内元素、营养不平衡或者周边环境剧变带来的反应。
但是,人体自身内部的完美平衡、人与周围环境的完美和谐只是人类苦苦追求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理想状态。也许这种状态曾经在你身上出现过那么万分之一秒,但无法长期的保持。大部分人都能处在某种摄入不足或者过量、体内储备匮乏或者过剩、对周围环境不适应当中。所以不平衡是肯定的永远的,平衡是不存在的。
个人认为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得道成仙的境界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种情况,众所周知,成仙只是幻想。
另外,异常现象的出现,是内在变化的表象,你把胡子染了对这些内在变化也不能起到丝毫的改善。只是掩耳盗铃、自欺其人。
注意一下生活习惯、改善一下生存条件。其他的顺其自然好了。
胡须什么年纪开始生长,什么年纪长成什么样,胡须的浓密形状以及覆盖范围(比如络腮胡,八字胡还是山羊胡)全部由基因决定!后天根本无法用什么可以改变。
有的人发育期甚至发育之前就已经长胡须,有的人四五十岁了才开始长一点,有的人胡须浓密覆盖范围多,有的人稀少。这些都是基因遗传,个体的差异。年纪越大胡须越多。
所以年纪轻轻就有胡须也是正常的,人家基因遗传就是这样,不是人家20多岁就老了。有的人天生就是能够长寿,有的人天生就能逆生长,基因不同,个体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