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维持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中热能的消耗。一般是指清晨睡醒后未进餐前仍静卧在床上的状态,此时只有肺的呼吸和心脏搏动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因年龄、性别和体表面积影响基础代谢,所以用基础代谢率(BMR)表示。
2、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是影响人体能量消耗的最主要因素。在体力活动中需要消耗能量,除消耗机械能外,有关细胞组织、器官合成许多物质也需要消耗能量。肌肉活动越强能量消耗越大,肌肉活动持续时间越长能量消耗也越大。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因摄取食物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如碳水化合物摄取6694千焦(1600千卡),按理只能产生6694千焦(1600千卡)的能量,但实际上产生了7096千焦(1696千卡)的能量,增加了6%,摄取脂肪和蛋白质时也有这种现象,可分别增加能量4% ~5%和30%,其中蛋白质特殊动力作用最强。这种额外增加的能量,不是来源于食物,而是体内储备的能量,所以只能视为一种消耗,故在计算能量的供给时,将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引起的能量消耗以10%计算,即在基础代谢率加体力劳动能量消耗,再加10%的能量为总能量消耗。
4、生长发育
儿童和孕妇所消耗的能量还包括生长发育的能量。新生儿按千克体重与成人比,能量消耗多2~3倍;3~6个月婴儿每日有15% ~23%所摄入能量被机体用于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保留在体内。孕妇除供给胎儿的生长发育外,机体本身进一步发育也需特殊能量。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者在体内经过氧化都可产生能量,故称生热营养素。1克碳水化合物产生16.7千焦(4千卡),1克脂肪产生37.6千焦(9千卡),1克蛋白质产生16.7千焦(4千卡)。在合理的膳食中应当有一个适当比例,根据中国人的膳食习惯,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占总热量的60% ~65%,脂肪占20% ~25%,蛋白质占10% ~15%。
人类婴儿太弱了!出生2个月才能抬起头,6个月才能翻个身,1岁才能爬几步,吃饭要人喂,睡要被人哄,行动要被抱,如果没有成人照顾,结局一定是死亡。 而动物呢?马、牛、长颈鹿的幼仔出生后进入的幼崽出生后一个小时内就可以站立,出生第1天就可以躲避捕食者。猴子幼仔能紧紧抓住母猴的毛,挂在母猴的肚子下,一站式解决温饱和安全问题。鱼、鳖、鲸鱼的幼苗可以在生下来后就会游泳。鸡、鸭子出壳后就可以满地乱跑。 为什么我们爬到了食物链顶端却生出弱到不行的幼仔呢?生理限制是一个重要原因。动物学家计算认为,婴儿要被怀上18~21个月,才能达到黑猩猩的幼崽出生时的成熟度,而人类平均孕期是9个月,就说,出生后9个月到一岁大的婴儿,才跟刚出生的猩猩差不多。 那么为什么人类不能怀孕久点再生下来,让婴儿成熟度高一点呢?有两种理论,传统观念认为,是骨盆太小了,直立行走时骨盆狭窄容易保持平衡,于是人类有了相对狭窄的骨盆,那如果孕期太长的话,胎儿头骨会变得更大,会导致女性分娩死亡率变高,为了更好的繁衍子嗣,减少人口损失,人类需要早产。
第2种理论,从营养供给角度分析,认为是代谢负担限制人类的孕期。怀孕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如果等到婴儿发育到出生就可以行走程度,怀孕末期孕妇的身体会负担不了,也难以供给应有所需营养。而数据的证明啊,在6个月身孕时,准妈妈要花费两倍能量去维持基本的新陈代谢,到怀孕9个月,要分娩的时候也差不多到能支撑极限了。
在怀孕这件事情上,人类妈妈已经尽力了,只能让婴儿发育到一定程度生下来,再依靠后天漫长的哺育,让婴儿继续发育,虽然早期婴儿成熟度不够,但人类社会的群居行为,一个社群里面的成年人都会帮助该社群的幼儿,给了婴儿们足够的生长时间和环境,所以成熟度不够带来的副作用,比如说不会走、无法保护自己,整天昏昏欲睡这些缺点都被弥补了。让婴儿大脑可以得到足够的发育,这个“半成品”是被自然允许的。 而动物则不同,大自然的弱肉强食是不允许普通动物发展缓慢的,所以他们幼仔必须要快速成熟并独立生活,这是自然逼迫的结果,另外脆弱的幼崽也改变人类的习惯,我们变得惯于将幼仔带在身边,长期照顾,培养了亲情,形成了人性,逼迫成年人类变得更加强大,去保护幼儿,也让人类群体更依赖后天学习,而不是先天本能。 这种照顾可能也极大促进了智力发展,让我们人类发展成如今自然界中的统治者,所以这就是上帝关上了门却打开了一扇窗,婴儿弱小或许也是符合了自然规律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