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
一天=1440分钟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一刻=15分钟,一字=5分钟(闽南广东地区用法)
人类日常生活的时间度量一般是以小时为单位进行的,例如一天中的时刻,如早晨8点就是一天中的第八个小时。
扩展资料:
中华民国成立以前,采用十二地支计时,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时,将一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采用公元记年、月、日、时,同时又保留中国的阴历,公元记时,把一天分成24个时辰,比传统的十二个时辰小一倍,故称之为小时。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时
1. 半小时是30分钟。1小时= 60分钟,半小时= 30分钟。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前,时间是由12个地方分支测量的。当地的分支机构不仅表示年、月、日,而且还表示小时。一天分为十二小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
2. 中华民国成立后,公元记录了年、月、日、时,保留了中国的农历。在公元,一天被分为24个小时,比传统的12个小时小了两倍,所以它被称为小时。
半小时是30分钟,是1800秒;
1时(h)=3600秒(s),半个小时=3600/2秒=1800秒
一个半小时=90分=90ⅹ60s=5400s
小时作为一个时间单位。小时不是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而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
扩展资料:
中华民国成立以前,采用十二地支计时,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时,将一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采用公元记年、月、日、时,同时又保留中国的阴历,公元记时,把一天分成24个时辰,比传统的十二个时辰小一倍,故称之为小时。
1、幼年或少年时候。
2、时间单位。我国古代每天分十二时﹐以十二地支依次标记。至近代每时又分为二﹐适与国外每天分二十四点钟相合﹐故沿称现行二十四分法之时为小时。
中华民国成立以前,采用十二地支计时,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时,将一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采用公元记年、月、日、时,同时又保留中国的阴历,公元记时,把一天分成24个时辰,比传统的十二个时辰小一倍,故称之为小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