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蛋白呈碱性,结构稳定。与DNA结合形成、维持染色质结构,与DNA含量呈一定的比例。v非组蛋白呈酸性,种类和含量不稳定,作用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染色质结构调节有关,在DNA遗传信息的表达中有重要作用。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每个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呈赤道状彼此分离,只有着丝粒处相连。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分为三种类型,中部着丝粒型,亚中部着丝粒和端着丝粒型。
种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染色体组型(Karyotype):描述一个生物体内所有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信息的图象。
人类染色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体(体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异体染色体)。 某些遗传特征与一个人的性别有关,并通过性染色体传播。
人类拥有23对不同的染色体,其中22对属于常染色体,另外还有1对能够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分别是X染色体与Y染色体。
1号到22号染色体的编号顺序,大致符合他们由大到小的尺寸排列。最大的染色体约含有2亿5千万个碱基对,最小的则约有3800万个碱基对[2]。这些染色体通常以细丝状存于细胞核内,若将单一细胞内的染色体拉成直线,那么将大约有1.83米(6英尺)长[3](1英尺=30.48公分)。
在人类个体的体细胞中,通常含有来自亲代的1到22对体染色体,再加上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以及来自父亲的X或Y染色体,总共是46个(23对)染色体。
科学家将这些染色体分为7组:1号到3号是A组;4号与5号是B组;X染色体以及6号到12号是C组;13号到15号是D组;16号到18号是E组;19号与20号是F组;21号、22号与Y染色体是G组[4]。对于一般人类来说,每个细胞核内只有两套染色体。
扩展资料:
畸变原因
体细胞或性细胞内染色体发生异常改变称为染色体畸变(chromosomal aberration),可分为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两大类。染色体畸变可以自发地产生,称为自发突变;也可以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诱变作用而产生,称为诱发突变;还可以由亲代遗传所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类染色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