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简介

眼眶简介,第1张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眼眶应用解剖(lied Anatomy of the Orbit) 4.1 骨眶解剖4.2 眼眶软组织解剖4.3 眼眶4个解剖间隙 5 眼眶手术器械和设备(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of the Orbital Operations)6 眼眶手术(Orbital Operations)7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眼眶 1 拼音

yǎn kuàng

2 英文参考

fossa orbital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orbit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an eye socket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an orbit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orbital cavit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眼眶(orbital cavity)是一个容纳眼球的方锥形骨腔,由上颌骨、腭骨、颧骨、额骨、蝶骨、筛骨与泪骨共7块颅骨所构成[1]。

眼眶为四边锥形的骨窝,其底边向前尖朝后,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等7块骨组成,深约5厘米。

容积为25~28毫升。内有眼球、脂肪、肌肉、神经、血管、筋膜、泪腺等。眼眶与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相邻,故副鼻窦的炎症或肿瘤可影响至眶内。眶尖有一孔二裂。尖端即为视神经孔,有视神经和眼动脉通过。视神经孔外侧有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眼支和眼静脉由此通过。眶外壁与眶下壁之间有眶下裂,三叉神经的第二支和眶下动脉由此通过。

中医称眼眶为眼眶或目框。

4 眼眶应用解剖(lied Anatomy of the Orbit)4.1 骨眶解剖

骨性眼眶是一锥形、梨状结构,容积约33ml。眼眶前部开口宽4cm,高3.5cm,然而,眼眶最大径位于眶缘后1cm(图8.12.601)。

轴位平面,眼眶呈一对三角形结构。有此测量值对眼眶手术很有帮助,并应牢记。两侧眶内壁距离为2.5cm,自前泪嵴至视神经管眶口前端约4.5~5cm。外侧壁与内壁相交约45°角,两侧外壁略呈90°角。外壁自眶缘至眶上裂距离4cm。由于眶外缘与内缘相比明显靠后或者称眶开口的平面略向外旋转,故眶外缘接近眼球赤道部的水平。

眼眶壁和有关腔隙:眼眶在结构上虽不呈盒状,但它有四个壁。内壁和眶顶向后延伸至视神经管;外壁向后终止于眶上裂;眶底和内壁向后达眶下裂。

眶顶:眶顶呈三角形,面向下,也稍向前。前部显著光滑、凹陷,最大的凹陷处距眶缘1.5cm,相当于眼球赤道部。眶顶由额骨和蝶骨小翼构成。前面部分眶顶被气化额窦占据。眶上切迹或眶上孔位于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

眶顶除蝶骨小翼部分较厚外,其余均很薄,半透明,并且脆弱。眶顶可因各种外伤如木棍等直接刺伤致眶顶骨折。额神经在眶顶部的骨膜下,从后向前经其全长,并与之接触。

内壁:内壁略呈长方形,内壁主要是筛骨纸板、筛窦和额骨间缝(相当于筛前后孔的水平)是内壁眶减压的重要标志,它标志着筛窦顶部,切除骨质时超过此缝可能暴露额叶硬脑膜,此种结构的关系最好以冠状面显示。手术前冠状CT了解筛骨水平板的位置、形态至关重要,因筛窦顶部并非与此缝平行,可能有的地方位置靠下,尤其是前组筛窦。前、后筛血管神经束位于此缝中,也是手术中必须确定的标记。前、后筛孔向后延续即达视神经管上缘。另外,为了提供内壁严格的手术标志,内壁减压时需要仔细分离骨膜下并电灼。前颅凹的某些脑膜瘤和筛板上部的血供主要来自筛动脉,因而术中钳夹此动脉可减少术中出血。从前泪嵴至前筛孔约24mm,前筛孔至后筛孔12mm,后筛孔至视神经孔前端5~6mm。

泪骨位于筛骨前部,并构成泪囊凹后部,泪骨是鼻外侧壁的一部分,它覆盖中鼻甲前端,内眦韧带的后支插入后泪嵴。泪骨向上隆起构成前泪嵴,是内眦韧带前支的附点,由此可见前后泪嵴构成泪囊凹。

内壁后端由蝶骨构成,蝶筛连接处变异较大,主要是视神经管区。

筛骨和上颌窦间的骨质构成内壁下缘,此处有较坚硬的骨嵴支持内下方眼眶。一般眶外伤很少伤及此处,此骨嵴在内下壁眶减压时前部应保留,以减少眼球及眶内容的移位。

眶底:眶底呈三角形,上颌骨和蝶骨大翼构成眶下裂的关系应认真研究。经眶下裂前部从眼眶至翼腭窝并无明显的神经血管结构。事实上,从骨膜外暴露眶底和外壁时,手术中可用电刀切断眶下裂前端的组织。眶下神经经翼腭窝进入眶底,眶下神经有一从内向外的走行,眶下裂前端距眶底前缘约2cm,再向前进入眶下管,最后经眶下孔达面部。手术经骨膜下分离,或绕过眶下裂等操作均在眶下神经之上进行,所以在处理此处尤其是眶底骨折时或眶底减压手术中勿损伤眶下裂结构。

鼻泪管位于眶底前内角,向前、下、后2cm进入下鼻道。

腭骨位于眶底最后端,在经上颌窦行眶底减压时,它是重要标志。

眶外壁:眶外壁为三角形,基底向前。眶外壁由颧骨和蝶骨构成,后部以眶上、下裂为界。蝶骨的厚度不同,前端较厚,至眶上裂处较薄,此厚度对外侧开眶很重要。所以外壁前端用电锯锯开后,用咬骨钳向外骨折较容易。

眶外壁和眶顶交界处为蝶额缝,在蝶额缝附近的眶上裂外端常有一孔,经此可自眼眶通向颅中窝,有一支脑膜动脉和一支小静脉经过。眼眶后上外壁,蝶骨大、小翼构成眶上裂。从前面观和后面观了解眶上裂对经眶或经颅开眶手术有指导作用。

眶外壁的下端,蝶骨大翼下缘和光滑的上颌窦后壁构成眶下裂。眶下裂后为翼腭窝。外壁前部由颧骨构成,眶外结节位于外缘后5mm,眶外结节是外直肌制止韧带、眼球悬韧带、睑外侧韧带和提上睑肌腱膜等组织的附着点,眶外缘上1/4交界处为颧额缝,外侧开眶分离骨膜时此处粘连重。

眶上裂:眶上裂在眶顶和眶外壁之间,是蝶骨大、小翼间的裂口。其外端由额骨封闭,内端较宽,在视神经孔之下。眶上裂长约22mm,为眼眶和颅中窝间最大的通道。一般认为眶上裂外端被硬膜封闭,无任何组织经过。经过总腱环之上的有滑车神经、额神经、泪腺神经、眼上静脉及泪腺动脉返支。经过环内或外直肌二头之间的,由上向下依次为动眼神经上支、鼻睫神经、睫状神经的交感根、动眼神经下支及外展神经,有时最下为眼下静脉。

眶下裂:眶下裂在眶底和眶外壁之间,构成眼眶和翼腭窝与颞下窝的通道。眶下裂自视神经孔外下方、近眶上裂内端起始,向前、向外,长约20mm,其前端距眶下缘约20mm。

眶下裂的后端接近圆孔和蝶腭孔。此裂有三叉神经第二支、颧神经、蝶腭神经节的眶支及眼下静脉至翼丛的吻合支经过。

翼腭窝:翼腭窝与眶下裂后部有关,其前界为上颌窦、蝶骨翼、蝶骨翼突、蝶窦和内侧的蝶腭孔。

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从圆孔经此间隙进入眶下沟(图8.12.602)。上颌神经的分支在颅内为返支或脑膜支;在翼腭窝有颧神经、蝶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在眶下管有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前神经;在面部有睑支、鼻支和唇支。

颞下窝:颞下窝是颧弓深部的腔隙,经眶下裂前部与眼眶沟通。内有颞肌、颊部和颞脂肪垫及上颌窦动脉和神经。外侧开眶时,需将颞下窝的颞肌附点分离后,切开眶外壁。

视神经管:视神经管直径4.5mm,长8~10mm,眶口位于眶尖最内上方,其走行向内呈45°度角,向上呈15°度角,此种走行可经筛、蝶入路时见到视神经管的内壁。

实际上,视神经管有3个壁:内壁、外壁和顶壁。内壁是眶内壁最上和最后端的延伸,并在蝶窦外壁前上部形成骨压迹。但视神经管内壁的形成可有变异,包括部分或全部筛窦气房所包绕,后者称Onod气房。

视神经管顶部是蝶骨小翼的根部、视神经管内壁和顶部联合,其骨壁厚度2.3mm。视神经管顶与蝶窦顶相连,构成前颅窝底。

外壁由起源于蝶骨体下部的小翼柱构成。视神经管外侧柱位于Zinn环内,构成眶上裂的内界。经筛蝶入路不能达到此处,但经颅手术可将此切除。

视神经:视神经是大脑的白质,长4~5.5cm。视神经分四段: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眼内段长1mm,眶内段长3cm,而眼球后极部至眶尖视神经管前端长度为2cm,所以视神经在球后呈“S”形,使眼球自由活动。当有占位病变时,出现眼球突出,高度眼球突出时视神经可将眼球后极部拉成“帐篷状”。

管内段5.8mm,颅内段自视神经孔颅内开口至视交叉前端10mm,中央动脉在球后8~15mm处进入视神经,并有额外的血管供应神经纤维,在此区分离视神经应格外小心。剥离视神经鞘后,其软脑膜血液供应会因此导致栓塞,这就是为何视神经鞘脑膜瘤将肿瘤完全切除,保留视神经,但功能完全丧失。但可行视神经鞘开窗或切除此鞘,或检查视神经周围的蛛网膜腔并引流或开窗,但应避免损伤视网膜中央动脉。

4.2 眼眶软组织解剖

骨膜外间隙是眼眶手术的常用途径。骨膜在眶缘、眶上、下裂等处与骨壁紧密粘连,手术分离应小心。若撕破骨膜可导致眶脂肪脱出。由于眶缘后1cm的眶腔较宽,此种结构给手术中的分离带来麻烦。如不了解此种关系,垂直向眶内分离则撕破骨膜,眶内脂肪涌出。实际上除眶外结节和眶缘外,其余骨膜非常易于分离,当然眶上、下裂处粘连也较紧密。

Knoornneef认为眶内网状结构将脂肪分成小叶和脂肪袋。在眼眶中后部,这些间隔呈隔膜状,界限不清,以至无明显的肌间隔将锥内和锥外分离。眶内容的自由活动依赖于这些间隔向后滑动,且互不影响。而外伤或手术及炎症后可使之破裂或瘢痕化将在临床上产生眼球运动障碍,即使眼外肌无明显瘢痕和直接损伤,这就部分解释了眼眶爆裂性骨折后的复视问题。

这些间隔在眶前部界限清晰,如肌肉间、内外眦区、Tenons囊、提上睑肌、泪腺和滑车等处形成肌肉之间的间隔。这些间隔构成了手术中可见的韧带和膜状物,包括Whitnall和Lockwood韧带。肌间膜在眶前部构成较好,可分为锥内和锥外。Tenons囊自角膜缘至视神经包绕眼球,并将巩膜和周围的锥内、外脂肪隔开。此囊从眶脂肪经过,进入Tenons囊内插入巩膜,与眼外肌呈漏斗状开口。在这些漏斗状区域内,Tenons囊与肌间隔和附属的复杂眶前部结缔组织系统融合。

Lockwood韧带扩展于眶下部,自眶外结节至内眦韧带间像一悬吊床,并位于下睑缩肌内。Whitnall韧带是一重要的眶上部解剖标志,它于提上睑肌腱膜内呈弓形横行于眶上部。

眶脂肪由囊膜围成大小不同的脂肪叶,在外侧更明显。从囊膜发出中隔,向内作为小叶的分界。中隔是软而有血管的组织,又易含水而膨胀,炎症和血液可沿中隔扩散。

脂肪被眼外肌肌间膜分为中央部与周边部,后部无肌间膜,故二者相互连续。

中央部:环绕视神经四周是疏松的组织,当眼球转动时,视神经及四周的血管神经易于移动。脂肪小叶很小,所包围的中隔也极细薄,解剖时容易剥离。一般脂肪叶为纺锤形,其长轴平行于视神经。眼球后部的中隔连续至眼球囊,使脂肪剥离后尚有齿状突起遗留在眼球囊上。脂肪和眼球囊之间没有间隔,故眼球与囊共同转动时脂肪也随之移动。

周边部:位于骨膜和4条直肌之间,前方以眶隔为界,于直肌附着部最厚。脂肪被一层透明薄膜包复,此膜又发出易撕断的细纤维连续至眶骨膜。此膜虽薄,若不破裂,膜和眶骨膜之间的血液只到眼睑而不达结膜;一旦破裂,即形成结膜下瘀斑。后部脂肪遮盖4条直肌的始端。眶脂肪的周边部因位于四条直肌之外的间隔区,故形成四叶,每一叶的后部连续到中央部,并且相互间有许多结缔组织中隔连接。

眶上裂的神经血管结构经海绵窦,从眶上裂入眶,其结构关系与海绵窦内的位置有关。

在海绵窦内三叉神经第一支分为3个分支,泪腺动脉和额神经位于眶上裂的最上端,其下为眼上静脉于Zinn环上面的眶上裂上部。

眼外肌是眶内最明显的解剖标志。四条直肌起于肌腱环。上、内直肌起始于蝶骨小翼和邻近视神经管的蝶骨体的Zinn环部;下直肌起于蝶骨体至大翼的Zinn环肌腱处;外直肌起于眶上裂缘和Zinn环上腱的蝶骨大翼结节。

眼外肌经眶脂肪向前走行,并以肌锥为界限,肌间膜在眶后部不清,而眶前部界限明显。上斜肌起于Zinn环的最内上端,在眶内向前紧贴额筛缝水平上方内壁走行。肌腹紧靠骨膜,内上方开眶时常可见到上斜肌腱穿过滑车。眼眶手术时如必要可在脂肪内暴露和切开滑车,但应小心,因为滑车内的任何瘢痕都可导致上斜肌运动受限,即Browns综合征。离开滑车,上斜肌向外、向下穿过上直肌下附着于眼球。

下斜肌起始于内侧眶下缘骨膜、泪导管开口外侧。肌肉向外、后经下直肌下方,以宽面附着于眼球外下方。当下斜肌经过下眶时,囊睑筋膜和Lockwood韧带包裹下斜肌。

提上睑肌起于Zinn环外的蝶骨小翼之骨膜,走行于上直肌之上和鞘内侧。在眶上部与上直肌间有许多纤维附着。在眼球赤道部分开向下达睑板附点,而提上睑肌腱膜加宽并在Whitnall韧带内改变方向。腱膜附着于睑板、眼睑皮肤和内眦韧带。

供应直肌的神经在锥内于后1/3进入肌腹。手术显微镜下可见神经进入肌腹点。滑车神经走行于肌腱环外侧,进入上斜肌肌腹。下斜肌的支配来自动眼神经下支的分支,下直肌手术易损伤。

4.3 眼眶4个解剖间隙

眶内有4个解剖间隙,每个间隙的位置不同,其所发生的病变也不同,了解这些间隙对了解眼眶病变非常有帮助。

①中央外科间隙:由肌肉和肌间膜围成的锥形间隙,也称肌锥内间隙。前为眼球后为眶尖,其中主要有视神经、球后脂肪和神经及血管。这是眼眶肿瘤多发位置,常见的有海绵状血管瘤、静脉性血管瘤、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鞘脑膜瘤、神经鞘瘤等。因为此间隙位于眼球后部故所引起的为轴性眼球突出。又因为肿瘤距视神经较近或粘连,切除此部位的肿瘤有引起视力丧失等严重合并症的可能。

②周边外科间隙:为骨膜与肌鞘膜之间的间隙,前部主要有泪腺,后部为脂肪充填。此间隙常发生的肿瘤有泪腺上皮性肿瘤(良性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等),泪腺各种炎性假瘤、肉芽肿、神经鞘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畸形等。此间隙病变体积较大时可侵及肌锥内。

③骨膜下间隙:为骨膜与眶骨间潜在的间隙,易于分离。此间隙在眶上、下裂、视神经孔处粘连紧密。此间隙常发生的肿瘤有皮样囊肿、鼻窦黏液囊肿、肉芽肿、外伤性骨膜下积血和炎性积液等。由于骨膜下一般不与眶内沟通,手术切除此位置的肿瘤一般不应出现眼眶手术常出现的合并症,因为术中操作均在骨膜下,并未进入眶内。

④巩膜上间隙:为眼球与筋膜囊之间的潜在间隙,两者之间有疏松的结缔组织。此间隙在眶内或球内某些炎性病变时使之扩张,即间隙增宽,在B超上显示为筋膜囊水肿。

5 眼眶手术器械和设备(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of the Orbital Operations)

眼眶手术器械一般采用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和颌面外科的手术器械。眼科显微手术器械很精细,但对眼眶手术太短,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器械又显得太长,所以眼眶显微手术器械应特制而成。目前国外已有商品化眼眶手术专用器械。

牵引器械:眼眶手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充分暴露,否则在狭小而深在的位置手术操作很困难,所以手术中应备宽窄不同的各种牵引器。目前常用的是各种宽窄不同的脑压板,其质地中等,可任意弯曲,以适应手术中的不同需要。另一类是甲状腺拉钩,其弯度固定,较窄,另一端是带齿的拉钩,术中使用较好。

牵开器:规格样式较多,多采用耳鼻喉手术用器械,有平板式,半自动固定式,上颌窦手术固定或牵开器等。

剥离子:规格式样也很多。在一个手术过程中,往往要按被剥离的组织的性质、形状和范围,选用不同式样,不同厚薄和大小的剥离子。常用的有骨膜剥离子、上颌窦剥离子、神经剥离子等。而在一些眼眶显微手术如视神经管减压、视神经鞘开窗中,需显微剥离子。

骨凿:主要用于凿除骨质,如眶外壁或泪腺凹的骨质切除。常用的有平凿、沟状凿等。

刮匙:用于刮除肿物或病变骨面,常用的有乳突骨质刮匙,较小的病变可使用霰粒肿刮匙。

鼻窦钳子:经筛窦内侧开眶,经眶筛蝶视神经管减压等手术,均需在鼻窦内操作。钳端须锐利,咬切快,并有不同样式和角度,以便清除窦内病变或气房间隔。

骨钳:用于眶外壁的骨折或咬除骨质,后者需较锐利,且钳的前端较小,利于咬除骨质。

电锯:是外侧开眶必备器械。眼眶手术使用的电锯是往复式或矢状锯,切线薄,晃动轻,切口整齐,锯片深度为2cm。

电鉆:用于眶外壁的固定鉆孔。磨鉆用于磨除骨壁,如视神经管顶等。

锤子:其重量要合适,即要有叩击力,又要尽量减少震动。

手术显微镜和放大镜:对大多数眼眶手术2~5倍放大镜即可满足手术需要,如再加上冷光源头灯则更好。但有些手术需要细致的操作,则手术显微镜是必备的,如视神经手术、泪腺手术、眶深部肿瘤的切除及经颅开眶等。

脑膜剪:神经外科使用的脑膜剪前端较薄且窄,不很尖锐,又有一定长度,适合于眼眶肿瘤的切除。

其他常用有关器械:电刀、电凝和吸引器是眼眶手术必备器械。

其他眼科器械;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眼科一般常用器械仍可使用,如眼科剪、眼科镊、斜视钩等。目前国外先进的眼眶病中心已具备眼眶手术用自动拉钩、自制的各种眼眶深部操作器械,为眼眶手术提供了方便。

6 眼眶手术(Orbital Operations)

眼眶是一个窄小的解剖空间,内含许多重要结构,特别是眶内有丰富、疏松的脂肪组织,对手术野是一个干扰,眶尖部神经、血管和肌肉密集,解剖层次不清,而且眼眶又被鼻窦、脑和眼球等器官围绕,位置深在,使眼眶手术更加困难。

眼眶手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传统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手术治疗的范围不断扩大,手术适应证也在变化,手术操作技术不断提高,新的术式不断涌现,这就需要眼眶外科医生知识面要宽,跟上当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近十余年来,医学影像技术介入眼科领域使眼眶病的诊断有了突破性进展,眶内肿瘤揭示率接近百分之百,定性定位诊断准确性大为提高,诊断技术的进展带动了眼眶手术学的发展,手术方式更趋合理,手术入路选择、分离、切除等技术操作更加细腻,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和肿瘤的复发率。

眼眶手术对医生和患者来说,均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因为绝大多数患者除眼球突出外,其他功能均正常,如正常的视力;正常的眼球运动;正常的提上睑肌功能,任何一个手术并发症如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甚至视力丧失对医生和患者都是一个沉重打击。所以在一个解剖位置狭小、正常结构居多、暴露困难的眼眶内切除一个肿瘤,而不出现明显并发症并非易事,切不可掉以轻心。所以眼眶手术是一种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手术。

欲使眼眶手术成功,术中各种技术的使用当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操作者术前对眼眶病的全面了解,术前对病变的精确定性定位诊断,合适的手术入路选择。相同的病变不同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不同的病变所采用的手术入路均不一样,这需要手术者的综合整体水平。

手术治疗仅是眼眶病治疗的一部分,只有掌握恰当的适应证,才能达到手术目的。

现代影像学检查已为眼眶手术术前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如病变的形状、位置、大小、范围及病变性质,以往那种开眶探查术已基本不在,因为绝大多数病变术前已了解很清楚。当然这还取决于医生对各种临床及影像资料的理解和认识,并非所有医生对术前的各种资料都能了如指掌。在眼科领域内和其他专业相比,目前眼眶病尚存在诊断和治疗问题,误诊误治率较高,这在其他专业是非常少见的。原因在于临床医生尚缺乏对眼眶病的认识,缺乏对影像资料的深刻理解。

眼眶手术入路分几种:

(1)前路开眶:适用于眼眶中部以前肿瘤的切除。外上、内上及下睑睫毛下皮肤切口,眶外下、内下或眶下方皮肤切口因瘢痕较显著而淘汰,被睫毛下切口或下穹隆结膜切口所替代。

(2)经结膜入路:适用于眼球周围或结膜下肿瘤的切除,也可用于球后肌锥内无粘连的海绵状血管瘤的摘除。球后海绵状血管瘤是成年时期最常见的眶内良性肿瘤,目前80%的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可经结膜入路切除(余20%采用外侧开眶或前路开眶等术式),手术时间仅需要15分钟,且无并发症。

(3)外侧开眶:一般均为球后粘连较重的肿瘤、视神经肿瘤、眶尖肿瘤、泪腺上皮性肿瘤的切除。外侧开眶近年来发展较快,手术方式也在改变。主要方法包括三种;常规外侧开眶、“S”形切口外侧开眶和内外结合开眶。由于外眦结构外观上很重要,除内外结合开眶外,其余外侧开眶均不需切开外眦,而将切口延至眉弓下或下睑睫毛下替代,外观良好。另外由于手术器械和手术方法的改进,外侧开眶可将大部分眶上缘或眶下缘连同眶外壁一同切开,利于眶上部或眶下部肿瘤的切除,术野范围很大,暴露良好,为以前认为难于暴露和彻底切除的一些肿瘤提供较好的暴露范围,如神经鞘瘤、眶尖肿瘤等。

(4)内侧开眶:适于眼眶内侧或视神经内侧及内直肌内侧肿瘤的切除。方法是经皮肤切口,切除或不切除筛窦,自骨膜下进入眶内切除病变。

(5)经颅开眶:主要适于颅眶沟通肿瘤的切除,如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神经鞘瘤颅内蔓延等。实际临床上大多数眶内肿瘤均不需要经颅手术,可经外侧开眶等术式完全切除眶内病变,因为毕竟开颅手术风险较大,对患者损伤较重。

简介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由眼球和眼的附属器官组成,主要部分是眼球。 眼睛结构图

人眼是望远镜放大倍数的基准,就是说放大倍数是1,口径就是人眼瞳孔的大小,它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2到7毫米之间波动。 眼睛是人类感观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光线,再将这些视觉、形象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由于视觉对人如此重要,所以每个人每隔一两年都应检查一次视力。

编辑本段器官部位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

编辑本段器官结构

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白”。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角膜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周边厚约1mm,中央为0.6mm。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虹膜: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瞳孔。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视网膜的视轴正对终点为黄斑中心凹。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直径约1~3mm,其中央为一小凹,即中心凹。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称生理盲点。 眼内腔和内容物 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者均透明,与角膜一起共称为屈光介质。 房水由睫状突产生,有营养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晶状体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眼球后4/5的空腔内。主要成分为水。玻璃体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视神经、视路 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视路是指从视网膜接受视信息到大脑视皮层形成视觉的整个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 眼副器 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和眶脂体与眶筋膜。 眼睑分上睑和下睑,居眼眶前口,覆盖眼球前面。上睑以眉为界,下睑与颜面皮肤相连。上下睑间的裂隙称睑裂。两睑相联接处,分别称为内眦及外眦。内眦处有肉状隆起称为泪阜。上下睑缘的内侧各有一有孔的乳头状突起,称泪点,为泪小管的开口。生理功能: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由于经常瞬目,故可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并可清洁结膜囊内灰尘及细菌。 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按解剖部位可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由结膜形成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 泪器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眼外肌共有6条,使眼球运动。4条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2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上提上睑:上睑提肌和Müler肌。 眼眶是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颅骨构成,呈稍向内,向上倾斜,四边锥形的骨窝,其口向前,尖朝后,有上下内外四壁。成人眶深4~5cm。眶内除眼球、眼外肌、血管、神经、泪腺和筋膜外,各组织之间充满脂肪,起软垫作用。

编辑本段人类的“眼睛”是进化了的“复眼”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复眼”只是“昆虫”等的专利,人的眼睛是“单眼”/“摄像头眼”。

●因为像“蜻蜓”、“苍蝇”的“眼睛”在显微镜下,是由很多个“独立眼睛”构成的一个“整体眼睛”,每个“独立眼”都发挥着一个“眼睛”的“功能”。而我们人类的眼睛在“显微镜”下是一个像“单孔摄像头”的“眼睛”,所以人们就将我们的“眼睛”说成是“摄像头眼”。 ●然而当您做完以下的实验,您即将改变以前的看法。我们拿一根不细不粗的线,如耳机线。然后闭上一只眼睛,将耳机线凑到“眼前”,这时候,你将会发现,你是可以“透过”耳机线,看到“后面”的东西的,而且就算是它编成了“网状”,我们也依然能够透过它,看到背后的东西。然而“摄像头”是不行的,会被“挡住”的。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个原理和我们用“两只眼睛”看东西时,可以“透”过手指,看到背后东西的“原理”是一样的,就是一只眼睛看到的,补偿了,另一只眼睛没有看到的。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一颗“眼睛”里的所有“视觉细胞”都是起了“单颗眼睛”的作用,从而互相“补偿”视觉。 ●那么为什么以前人们都没有发现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我们的眼睛直观的看,太像“单孔摄像头”了,根本就看不出是由千万只单眼组成的。2.由于人们总是在“学习”别人的知识,也就很难想到要去“检验”这些东西的“正确性”。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实验”很难想到要去做。 ●这样一来,也就是我们“眼睛”都是高级的“复眼”。那么为什么“复眼”会进化成这样子呢?因为这样子,可以“统一”和“随意”的调整“焦距”和“方向”。 ●这点应用到一些“机械设备”或“机器人眼睛”上,也将实现把物体“隐形”的功能。 【眼睛的进化】 眼睛或许是最突出的一个功能强化的例子。达尔文曾经无法解释眼睛这种完美地器官是怎么可能逐渐进化的。通过对生物形态的比较研究,找到了答案。在眼睛产生过程中,最简单最 软体动物眼睛进化阶段

原始的阶段是表皮出现一个感光点。从一开始,这种感光点就具备了选择优势,而且任何有助于提高这一感光点功能的其他表现型改变都受到了选择的支持。这其中包括感光点周围色素的沉积,而且色素的加厚还会导致晶状体、动眼肌及其他一些附属结构的发育,当然最重要的是,类似视网膜的感光神经组织的发育。 在动物序列中至少40次独立地发展出类似眼睛的感光器官,并且仍然可以在现存各种分类群的物种中找到从感光点到脊椎动物、头足动物和昆虫这些动物的复杂眼睛的所有进化阶段(右图,软体动物眼睛的进化阶段,从左往右依次是a色素点b简单的色素杯c在鲍鱼中发现的简单的感光杯d海洋蜗牛和章鱼的具有复杂晶状体的眼睛)。这些进化阶段包括一系列过渡阶段。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进化树上的40个分支中眼睛的起源是一种独立的趋同进化。现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最近发现,有一种调节基因(叫做Pax6)似乎在控制着进化树上多数分支的眼睛发育。 【我们“眼睛”让物体“隐形”还有绝招】

除了人类"复眼"(请查阅前面的资料)可以使小物体变得"隐形"外,我们的“眼睛”要使物体变得“隐形”还有两种方法: ①:比如,我们的手指放在书上,遮住了文字,但一旦我们“快速,来回移动手指”,手指即将变得“隐形”。如果是摄像机,每一个”静止的画面”必然都是有东西“遮住”文字的。当然这时候我们通过“摄像机”看到的动画中,我们的手指也是“隐形”的。为什么呢?我们的“眼睛”看东西是会有“图像缓冲”的,也就是说:前一秒左右的“图像”会留在我们眼睛里一段时间,而这些图像,就刚好可以用来“补偿”后来“看不到”的图像了。 ②在大红透明胶片下的淡红色文字会“隐形”。这也许跟“光线”的反射更有关系了,因为这时候,那些淡红色文字都反射不出光了。

编辑本段为什么“视觉神经”要连接到脑后

为什么“人”的“视觉主要大脑功能区”是在大脑的最“后面”,而不直接在前端? ●因为,“视觉”信息是“比较丰富”和“实用”的信息。这样的“形状”就可以使“大脑各部分”都最“快速”、“广泛”的得到“视觉信息”从而进行“知觉活动”。

编辑本段我们“眼睛”注视物体时的神秘现象

编辑本段①

●当我们“注视”一个“物体”,而人却在“运动”时,这个“物体”和它的“背景”在我们“眼睛”的运动是“不同”的。如:我们“注视”面前的一个“物体”,并把身体往下“蹲”,您将会发现,那个“物体”会微微的向上移动,但几乎是“静止”的,然而它的“背景”,却和眼睛一块“向下”移动;当您注视的是“背景”时,“背景”也会微微的向上移动,但基本“静止”,而它前面的“物体”却很快的“向上”移动。我们知道“摄像机”是不会拍出这种特殊“运

动”状态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又是“复眼”的一大“功劳”了!因为基本上每个“视觉细胞”都有“单眼”的功能,当我们“注视”一个“物体”我们“瞳孔”周围的部分“视锥细胞”,就好像是和那个物体“捆绑”在一起,而其他“视觉细胞”却是比较自由的,所以就出现了“两种”运动状态!

编辑本段②

●坐火车,或高速汽车等交通工具,并注视窗外景色时,您将会发现眼里的“景象”会绕着“注视点”进行“旋转”。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复眼”的功能。换句话说:就是因为我们的每个“视觉细胞”可以充当一个“眼睛”的功能,所以处在眼球下方的“视觉细胞”的“单眼”就和“近景”进行“捆绑”,中间的“视觉细胞”就和“注视点”的“景象”进行“捆绑”,上端的“视觉细胞”就和“远景”进行“捆绑”,最后就像是一根“木棍”,被一个“钉子”钉住了“中间”,当“木棍”的“一端”被“移动”起来后,便自然的“旋转”了起来!

编辑本段③

●当我们“注视”物体(特别是大的),但同时又左右“摆头”时,将会发现自己注视的物体会像播放不连贯“影片”一样“一卡,一卡”的。 ●我们会这样呢?这就是眼睛“图像缓冲”功能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会自动的将整注视物体的“图像”进行“清晰化缓冲”,而当我们把脑袋左右摇摆的时候,“摇摆速度”超过了“缓冲速度”,但于又不至于太快时,是就会造成有比较多的“清晰画面”一卡,一卡的组合在一起,但如果摇摆和太快了,画面来不及“清晰化缓冲”,就会变成一个“模糊”的连续图像,就像是“摄像机”所拍摄的。 ●出自“全集然文明X档案”

编辑本段“眼睛形状”的秘密

我们“眼睛”为什么是“球状”的,而不是“平面”的?今后的“摄像器材”行业会怎么发展? ●除了“调整焦距”的原因外,还有的就是完美的发挥“复眼”的功能。 ●如果“眼睛”是“平面”的,那么和“复眼”相关的“功能”几乎都会变的“毫无用处”,毕竟只有“球状”才能最大范围的进行“视觉补偿”。 ●未来的“摄像器材”行业必然是要往“球状复眼”的“照相”和“摄像”进行发展的,因为这是更先进和有前景的技术领域。

编辑本段人眼只能看到“可见光”吗

我们具有“虚”神经系统! ●“虚”神经系统,的意思是产生“虚拟”事物的“神经系统”。 ●以前人们以为:如果外界没有“光”射入“眼睛”,我们就“见”不到“光”的现象,但是到了晚上,我们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却发现眼前并不完全“黑暗”,如果我们用手指,刺按眼睛,我们将会发现居然眼前出现了“白光”!(按左边时,白光会出现在右边) ●以前人们以为:如果没有声音传入耳朵,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但是当一切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却听到了“耳鸣”! ●一切的“想像内容”都是可以不通过外界的“真实刺激”而存在的,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有两套神经系统,他们分别是“实神经系统”(感受现实世界的神经系统)和“虚神经系统”(产生想像中之世界的神经系统)。 ●以前人们没有发现“虚神经系统”,主要是因为这些现象太普通了,所以没有人去重视它们;而且人们又把“思想意识”和“想像力”这些问题想得太“神秘”了,所以就走向了错误的探索方向,最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编辑本段我们最“重要”是“视觉”吗?

●其实我我们最重要的是“触觉”,因为没有了“触觉”,我们也就感觉不到疼痛了,而且一切都东西都显得“不真实”,我们就像个“植物人”,而没有了“视觉”我们却还能用“触觉”的辨别出一些“形状”。 ●想象一下,一个“速度快”的“车”撞到你,你是不是感觉有大的“压力感”呢?如果这辆车“速度”减慢,你的“压力感”是不是减小了呢?说明,“速度感”其实和“触觉”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我们之所以有“空间感”也是因为“触觉”给我们“制造”了一个“碰壁”弹回的空间假象。 ●也就是说,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想像”中,“触觉”的地位都是要高于“视觉”的,而且“触觉器官”——“皮肤”也是我们最大的“知觉器官”。

编辑本段睡眠与眼睛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一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有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编辑本段人眼与“可见光”

科学研究表明,眼睛的性能与太阳的关系最为密切。这正如前苏联科学家瓦比洛夫所指出的:“眼睛是人类经过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自然选择结果。它是外部世界、外界媒质作用以及生存斗争,人们对外部世界很好适应性水平的总变异”。他同时还认为:“地球上人眼是对太阳光线的适应结果。不掌握太阳知识,就不能明白眼睛的作用机制”。事实上,人眼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复杂灵巧、维妙传神的光学系统,是人类漫长进化的一个必然结果。这正是太阳的杰作。 科学实验和研究表明,宇宙天体发出的电磁波,包括了从无线电波到γ射线波长的很宽范围。对于这些从宇宙空间投来的电磁辐射,地球大气层仅仅留下两个允许通行的“天窗”,一个是波长范围大约在0.39~0.76μm 的光学窗口(或称可见光窗口),另一个是波长大约是1mm~10m左右的射电窗口(或称无线电窗口)。也就是说,地球大气层只对这两个波段的电磁辐射才是“透明”的。 拿太阳来说,它除了发出可见光之外,同时还不断地向四周喷发紫外、红外、无线电波和其它辐射。但是除了上面所说的“两个窗口”所允许通行的以外,其它波段的电磁辐射则由于受到地球大气的吸收,在到达地面之前就已基本“耗尽”。既然它们不能“参与”照明,那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眼也就没有必要再为它们“设置”感光细胞了。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人眼能够感受的所谓的“可见光”是在这样的一个波段,而不是在电磁波谱的其它波段。 人眼所能接受的光波波长约在390nm~760nm,这个波段范围正好与光学窗口所透过的波段相吻合,这是人眼对大自然(或说对太阳)适应的必然结果。 而另一个电磁波窗口则被现代天文学(射电望远镜)用来探索来自宇宙的射电信息,故称射电窗口。

眼睛是人类感观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光线,再将这些视觉、形象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由于视觉对人如此重要,所以每个人每隔一两年都应检查一次视力。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由眼球和眼的附属器官组成,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白”。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角膜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周边厚约1mm,中央为0.6mm。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虹膜: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瞳孔。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视网膜的视轴正对终点为黄斑中心凹。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直径约1-3mm,其中央为一小凹,即中心凹。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称生理盲点。

眼内腔和内容物

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体和玻璃体。三者均透明,与角膜一起共称为屈光介质。

房水由睫状突产生,有营养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晶体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眼球后4/5的空腔内。主要成分为水。玻璃体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视神经、视路

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视路是指从视网膜接受视信息到大脑视皮层形成视觉的整个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

眼附属器

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眼睑分上睑和下睑,居眼眶前口,覆盖眼球前面。上睑以眉为界,下睑与颜面皮肤相连。上下睑间的裂隙称睑裂。两睑相联接处,分别称为内眦及外眦。内眦处有肉状隆起称为泪阜。上下睑缘的内侧各有一有孔的乳头状突起,称泪点,为泪小管的开口。生理功能: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由于经常瞬目,故可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并可清洁结膜囊内灰尘及细菌。

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按解剖部位可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由结膜形成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

泪器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

眼外肌共有6条,司眼球的运动。4条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2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

眼眶是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颅骨构成,呈稍向内,向上倾斜,四边锥形的骨窝,其口向前,尖朝后,有上下内外四壁。成人眶深4~5cm。眶内除眼球、眼外肌、血管、神经、泪腺和筋膜外,各组织之间充满脂肪,起软垫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4398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7
下一篇2023-03-07

随机推荐

  • 丸美的眼霜怎么样用过的姐妹可以分享 一下吗

    丸美是国内眼霜做的最好的一个品牌,也是国产护肤品最高端的一个品牌。很多年龄40+,消费力强的大姐姐们,几乎都钟情于丸美这个牌子,别的都看不上!国际大牌也没用!1巧克力青春丝滑眼霜专柜版和电商版包装略微有区别,听名字就能听出来,这个系列主要针

    2023-12-14
    96500
  • 丸美弹力蛋白凝时紧致眼精华和丸美眼部多元 细胞日夜修护素这2种怎么使用

    很多朋友选择眼霜不会选,认为贵的就好,其实真的不是,俗话说的好,不选贵的只选对的,这句话可能很多人都深有感触,花钱好几百甚至上千元买了眼霜,但是效果却不佳,甚至还不如国货用的效果好,这个时候你是不是感受到了对和贵是不同的区别,所以今天我们就

    2023-12-14
    30600
  • 玫琳凯有没有能去黑头的洗面奶啊,大概要多少钱呢急啊...

    去黑头和皮肤上的东西五步第一步,用热水洗脸,用洗面奶打出泡沫在鼻头画圈,这样可以把毛孔打开 第二步,把黑头导出液(家美乐和柏纷都不错)挤在化妆棉上,一定要浸满 第三步,把化妆棉敷在鼻子上,十分钟后取下 第四步,把鼻子拍湿,用鼻贴,十分钟后取

    2023-12-14
    21800
  • 兰蔻小黑瓶 浦东机场免税店内的价格

    关于小黑瓶的价格就这么多,应该够你用了。兰蔻小黑瓶面部精华 50ml640兰蔻小黑瓶精华肌底液100ml990兰蔻小黑瓶眼霜 348 兰蔻小黑瓶眼霜套装 15ml2660兰蔻小黑瓶眼部肌底液 eye illuminating y

    2023-12-14
    31400
  • 女士口红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女士口红品牌前十名有:迪奥Dior口红全新烈艳蓝金唇膏哑光999#、YSL圣罗兰小金条细管口红1966#、YSL圣罗兰黑管唇釉镜面口红416#、兰蔻菁纯丝绒雾面唇膏196#、汤姆福特烈焰幻魅唇膏16#、YSL圣罗兰小黑条口红302#、兰蔻黑

    2023-12-14
    21900
  • nest什么意思英语,nest什么意思中文

    1nest英[nest]美[nest]n巢; 窝; 鸟巢; 巢穴; 藏匿处; 秘密窝点; v筑巢; 巢居; 嵌套(信息);[例句]The cuckoo lays its eggs in other birds nests杜鹃在其他鸟的巢中产

    2023-12-14
    29500
  • 怎么分辨淑美华化妆品真假

    一:看文字。在国内销售,应该使用规范的简体字,而不能使用繁体字或其他。字体的高度一般也有规定,不能小于18毫米。字体印刷清晰,不掉色。二:看是否有经销商。在国内销售,应该有相应的在华经销商进行产品的销售行为,查看后可以再查询经销商的相关信息

    2023-12-14
    29500
  • infinity茵菲妮是什么牌子高丝旗下的宠儿

    infinity茵菲妮,这个牌子我要介绍是高丝旗下的护肤品品牌,而不是音响品牌哦!这个牌子的东西很好用,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不火,小众产品我来推infinity是什么牌子 INFINITY茵菲妮,唤醒肌肤无限潜能。幸福,女性美的泉源

    2023-12-13
    29500
  • 如何内涵姓李的人

    名字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身份象征,很多的准爸爸准妈妈们都早早的为孩子起好了名字。 李姓的来源和说法源出嬴姓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3-4] ,遂以官命

    2023-12-13
    22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