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集处,分布着60多个穴位和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连接的反射区,分别对应于人体五脏六腑。泡脚有舒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早上泡脚比晚上泡效果好,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道理。气温低的时候,人体更容易出现手脚冰凉以及寒性胃痛等因为受凉而引起的各种不适。另外,有一些人一早穿鞋总会感觉脚凉,还会由此影响一天的工作效率。
在冬季,早上起来泡泡脚不但能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解表散寒,起到缓解手脚冰凉、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脑部供血等作用,还能提神醒脑,让你一天精神满满。泡脚时用双手在温水中按摩脚心、脚趾间隙,还能起到按摩的作用,这对于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来说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儿。
大多数人平时都是在晚上临睡前泡脚,早上泡脚的人目前还为数不多。谁能够大清早起床去泡脚,能争分夺秒多睡会儿已经非常知足了,尤其是冬天。所以说,理论上是早上泡脚好,实际操作晚上泡脚也没错。每天泡脚15~20分钟,微微出汗的节奏,就可以了。
其实对于泡脚的时辰,中医并没有多少讲究,但是早晚泡脚的确有些许不同的功效。同样一盆水在早上或晚上几乎不会有差别,但是人体早晚的生理状态是不一样的。早上刚起床时人难免困倦,此时泡脚可以活络气血、恢复体力、提神醒脑。晚上是肾气旺衰交替的时刻,此时泡脚可以起到补益肾气、解乏的作用,临睡前泡脚更有助于睡眠。
早上洗脚方法很简单,将水温控制在40℃左右,以舒适不烫为宜,浸泡5分钟左右。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摩双脚涌泉穴各1分钟左右,再按摩两脚脚趾间隙半分钟左右。为保持水温,可分次加入适量热水,重复3~5次。在水中加点中药,还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水温37℃-43℃,时间15-20分钟为宜。另外,泡脚的水温在37℃-43℃之间比较合适,水温高了不要强撑,否则易被烫伤。像糖尿病人等皮肤不敏感的人群泡脚时尤其要注意,如果温度太高,他们会因为没有及时察觉而被烫伤,所以一般不建议糖尿病人泡脚。除了皮肤不敏感的病人外,小孩和低血压者也不适合泡脚。小孩子阳气重,平时没有泡脚的必要,除非伤寒感冒,可以用热水泡脚的形式来发汗治疗;泡脚后血管舒张,血压会降低,可能会导致低血压者晕厥。另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脚部急性感染的病人也不适宜泡脚。
泡脚是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超过了30分钟,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缺血,而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等患者要适当延长一些。饭后半小时内也不宜泡脚,因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气温较低时泡脚,应在膝盖上加盖大毛巾保暖,泡完后立即擦干双脚,注意足部保暖。
:
第一,泡脚时长要适宜。很多人现在泡脚的同时跟玩手机、看书、工作等事情同时做,一不小心泡脚的时间就过长了。我们知道在泡脚时,血液更容易流向下肢,这个时候脑补的供血会减少,平时患有因脑血管疾病的人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头晕、胸闷的症状。正常的泡脚时间一般建议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不宜过长。第二,不能用过热的水泡脚。首先过热的水会损伤皮肤,其次长期过热的水泡脚会引起足底韧带松弛,对脚部的韧带结构造成破坏,影响走路和活动,而如果是小孩长期热水泡脚,容易导致足部发育异常,形成扁平足。而且本身具有心脏病的人,若长期用过热的水泡脚,可能会加重心脏病情。
第三,饭后不应立即泡脚。泡脚会使大量血流流向脚部,饭后若立即泡脚,血液从胃部流向双脚,长期这样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第四,有足癣感染者不适宜热水泡脚。有足癣的患者用热水泡脚之后,往往会出现皮肤瘙痒加重,甚至起水泡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继发性的细菌感染。
第五,有静脉曲张的人群不宜泡脚。上下肢的静脉曲张是因为静脉回流不畅所导致,若此类人群还长期热水泡脚,增加下肢的局部血流量,这会加重静脉回流血液的负担,使得静脉曲张更加严重。
每家足浴店的流程有所不同,一般流程流如下:先将脚放入37℃左右的水中,然后让浴水逐渐变热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温,足浴时水通常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搓动。足浴时间不要少于30分钟,40分钟较适宜。
扩展资料
先将脚放入37℃左右的水中,然后让浴水逐渐变热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温,浴足时水通常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蹉动。浴足时间不要少于30分钟,40分钟较适宜,这是普通热浴足方法;还有中药热浴足方法:每次足前先在水里放入煎煮过的药液(可兑水稀),然后按普通热浴足的方法进行。还有足浴时要注意:
第一、足浴时要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40-45℃),既防止水温过灼伤皮肤,尤其是昏迷、生活不能自理者,同时凉水对血管的收缩作用而有利健康。最好能让水温按足部适应逐步变热。
第二、足浴的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足浴时间内水温要保持,尤其进行足浴治疗时,只有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第三、足药浴时,如给予足部以适当的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脚或搓脚等,有条件者也可使用具有加热和按摩功能的足浴盆进行足浴,效果更佳。
第四、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进行足浴,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饭前足药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第五、足药浴治疗时,有些药物外用可起泡,或局部皮肤发红、瘙痒。有的病人属特异体质,用药后可出现过敏反应。出现这些症状后,应停止用药。
第六、足药浴所用外治药物,剂量较大,有些药物尚有毒性,故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药治疗完毕后,应洗净患处,拭干。
第七、有传染性皮肤疾病者,如足癣病人,应注意自身传染和交叉传染的可能。同一家庭成员,最好各自使用自己的浴盆,以防止交叉感染或传播传染病。
第八、在进行足浴时,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可引起头部急性贫血,出现头晕、头眩。出现上述症状时,可用冷水洗足,使足部血管收缩,血流充分流向头部,消除头部急性贫血,缓解症状。
第九、有出血等症状患者,不宜足浴。
注意事项
不适合足浴的人群:严重心脏病患者;脑溢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患者;对温度感应失去知觉者;严重血栓患者;心脏病患者;孕妇;小孩(应在成人帮助下使用);对温度感应迟钝者(应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就不适合足浴。
参考资料:足浴--百度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