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再过一段时间,又可能会推翻以前的所有后悔,认为做与没做那些事都是正确的合理的幸运的。
为什么我会对同一件事出现前后矛盾的判断?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做事做人的原则?
今天看了和菜头的一篇对于昨日之我的看法,得到一些启发。
和菜头所言昨日之我,意思是人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过程之中,在不同的成长时期拥有不同的想法,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行动。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处于变化中的。只不过有些人变化的快一些,有些人变化点慢一点,有些人看上去似乎终生都没有变化,其时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我为什么总是对过去的事后悔,是因为我认为今日之我是正确的,昨天的我是愚蠢的,所以会懊悔,会怨天尤人,会情绪失控。
可是我怎么能保证现在的我就一定正确,将来就一定不推翻现在的想法?
举个例子,在2014年以前我是坚决不学开车的,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就三条:一是觉得学不会,二是认为用不上,三是买不起。
可是2014年以后,我对学车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理由有三个:一是周围的同事、朋友,无论年龄大小都会开车,开车这件事,已经是现代人人需要掌握也可以掌握的一项技能了。
二是由于交通状况飞速发展,自驾游、省际游越来越普遍,自己会开车,就不用到处求人或高价包车去游玩。
三是手里有了一点闲钱。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我在那一年学会了开车,也买了车。尽管开车的次数确实不多,也就是周末才用车,但是对于开车这件事的态度,我已经彻底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而且,在学会开车后,还后悔自己怎么不早一点的学车。
为什么态度会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是因为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自己的经济实力做保障,最重要的是我内心深处追求进步的欲求,从未消失过。
追求进步,谋求发展,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几十万年前,就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基因里了。
为了生存,人类就必须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制造新工具,掌握新技能,想到新点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活下来。
现代社会运行的复杂程度,已远远超过了我们个人的认知水平。社会发展的速度,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理解,也出现了成千上万种可能。
昨天我认定的事实,今天就可能因为任何一种理由而推翻重来。同样地,今天我信誓旦旦固守的原则,明天可能又不适用了。
这样的剧情翻转,随时都可能会发生。
所以,我们经常会后悔,其实就是为了适应现状而做出的一种反应。
后悔很正常,只是要注意2点。
第一,不要长久的陷入在悔恨的情绪中出不来,这样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人失去了进一步行动和改变的能力,失去了新的机会,这样就太不明智了。
第二,切忌做事反复无常,那样会让自己失去前进的方向和他人的信任。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昨日之我,今日之我甚至明日之我?
方法只有一个:自省。
苏格拉底说:你要认识你自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省就是觉察,只有首先做到觉察,才有改变的可能和意愿,才能具备正确行动的能力。
觉察的操作模式就是自问自答。
问自己:做这件事的理由是什么?一定要做吗?是唯一的理由吗?是最重要的理由吗?有没有别的理由?是自己要做还是跟随别人的意见?
每天问自己诸如此类的问题,并认真去回答这些问题,就会让头脑保持清醒,而不是任性妄为或人云亦云。就不会总是陷入后悔的情绪当中而不自知,就不会对否定昨日之我心存抗拒,就不会怀有今日之我正确的执念。
人要精进,非得时时自省不可。这很难,但值得。
之所以做完决定之后,总是后悔,主要原因是:
因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世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就好比你做一个决定的时候,感觉这么做的话,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处,但是会存在弊端的,但是如果你采用另外一种方式的话,可能之前的弊端解决了,但是又会存在别的问题。
总之,很多事情,不管你做什么决定始终都不是那么完美的,而你偏偏又是一个喜欢患得患失、追求完美的人。对于你的决定是否感到满意,与你实际的决定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与你如何看待和合理化它们有关。
所以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衡量好一件事情的利与弊,然后采取一个择中的方法,或者是尽量选择弊端少一些的方式。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所追求的东西或者所想达成的目标总是没办法实现,而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又总是有所偏差,所以就会造成我们总是后悔的这一现象。有些人总是在后悔,为什么不在前几年房价低迷的时候就出手买房,那么现在的压力可能会小一些,有些人也在后悔,为什么不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好好学习那么就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让自己会有更好的一些选择,也许真的能够改变自己现在的命运。
归咎期原因我们后悔的最大因素就是因为我们当初没有眼光也没有前瞻性,或者干脆就是没有判断力,致使我们对现在的生活有很大的不满。这就是造成我们为什么总是后悔的真正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