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突然发现,走过半生,原来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治愈自己的童年。
童年时期遭遇酗酒、暴力、忽视的父母、争吵、离异的父母 ,或是父母过早离世等等,都是童年创伤的根源,自己当时的渺小、自卑、哭泣、无助、恐惧、无力在脑海里不断的盘旋,挥之不去。这些伤痛影响着我们此后的人生,让我们一直背负着沉重包袱行走在人世间,很多时候都处在自哀自怜的状态中,无法走入正常的生活。
人生路上遇到挫折和逆境,以至于绝望的时候,我们会不经意的回想起童年时所受到的伤害,而有些成年后的性格缺陷、行为异常,很多都是因为童年的伤害所造成的,只是我们不自知。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一书中告诉我们,经调查数据显示:有75%的人曾经历过童年创伤。这些经历对于经历者的影响是持续的,而他们将这些童年的黑暗面隐藏,只在别人无法看到的地方,悄悄与之搏斗。
“童年创伤并不容易应对,但是只要我们对未来怀有积极预期并为之努力,辅以有效的应对方法,终可以爬出童年创伤的泥潭。”
放下心里重负才能更轻松的过好“今天”和“明天”。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创伤”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对施害者最好的报复,就是不要成为TA那样的人
小晨,10岁时,母亲离世。
于是,她有了一个很年轻的继母。
继母的性格十分怪异,阴晴不定。前一分钟还是高高兴兴的,后一分钟就可能狂风暴雨,对人劈头盖脸的破口大骂。完全弄不清事情原委的小晨,感到无比恐惧。
在小晨记忆中,继母把最坏的脾气都留给了家里人,跟丈夫吵,跟子女吵,跟她的兄弟姊妹吵。对待家人,什么难听说什么,基本不会好好说话,任何事情一点就着,一辈子似乎都生活在怨恨中,而她长期标榜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自己承受着一肚子的委屈,然后她就可以借以这种委屈肆无忌惮的伤害别人。
继母的脸就是家里的晴雨表,她开心时,大家都可以相安无事,她心情不好,一家人都没得好过,不是声嘶力偈的哭号乱骂,就是疯狂的摔砸东西。一点点小事,她便大吼大叫,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小晨开始会瞪着大眼睛,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然后会哭泣着四处寻找父亲,她心里怕极了,她希望能得到父亲的保护。可是往往这个时候,她都找不到父亲,不知道父亲去了哪里,她只能躲在角落里悄声哭泣。
她永远不知道会是哪一句话或是哪一个行为就惹怒了继母,甚至没有任何征兆继母就会发出一连串的轰炸。继母那张狰狞的脸和歇斯底里的骂喊声,是小晨童年时期最深最深的的记忆,每每想起,就会万分痛苦。
她每天放学回家,第一时间就是看继母的脸,如果她是平和的,那一天可以好过一些,如果她脸色不好看,小晨就会格外注意,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导致继母的勃然大怒。
有一天,小晨中午放学回家,看见继母在床上睡着。自己就把冰箱里的剩菜剩饭拿出来热好,叫继母起床吃饭。哪知,继母起身走出来,咒骂着,把桌子带饭菜全部掀翻在地,大嚷着“吃吃吃,就知道吃!......”那一刻的小晨完全吓蒙了,呆呆在那里站了好久好久,脑子里一片地空白。她真的不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为什么继母总是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待她反应过来,便开始嚎啕大哭,她不知道哭能解决什么问题,但她只能哭。
继母这种无缘无故的愤怒与谩骂一直伴随着小晨成长,不是指桑骂槐,就是羞辱贬低、还有毫无底线的脏话......虽然小晨并没有遭受毒打,但那声声的谩骂一点也不亚于皮鞭抽在身上的疼痛,那疼痛深深刻在脑海,刻在小晨今后的生活里,难以疗愈。
在心理学上把这种小晨经受的谩骂,叫做”语言暴力“,它能真切地令人感到疼痛,影响大脑的形成,会降低人的自尊水平。
成年后的小晨,离开家乡,选择了远方,但她一直带着童年时创伤,她自卑、敏感、没有主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经常感到恐慌,还特别易怒。
工作、成家后,在某些情绪低沉的时候,小晨脑海里总会浮现继母那张狰狞的脸,还会在梦中听到她的喊骂声。
在人生经历挫折时,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如意,小晨也会狂躁不安,甚至有时也会发疯似的嚎哭,对家人、对同事也会吼叫。
这时的小晨会感到万分的沮丧,她从心底里不愿成为继母那样的人,不想再像继母那样去伤害自己身边的人。“刀子嘴豆腐心”从来都不存在,那是对豆腐最大的侮辱,有那么一张刀子嘴,豆腐也不可能柔软。一个连好好说话都做不到的人,一张嘴就像刀子戳人一样疼,哪来的尊重与软心肠?
于是,小晨开启了自我的疗愈之路。当然,小晨选择改变生活环境,离开原生家庭,就是疗愈的开始。然后,通过书籍去解开心中的困惑,通过与同事、朋友平心静气的沟通去调节情绪,向丈夫倾诉自己内心的焦虑不安,调整心态。一段时间努力之后,一切确实慢慢的在好起来。
很多年以后,小晨回家看望父亲,继母的脾气有所改善,虽然偶然还会发作,但小晨已可以做到不去理会,甚至把她的不良情绪屏蔽在外,不让她再次的伤害到自己。
加之自己成家过后,慢慢对婚姻、家庭有了一些领悟,对继母也多了一些理解。
她认为继母是一个极其可悲的人,一辈子无法从怨恨中走出来,自己过不好,也不让别人过好,无止境的刺痛身边最亲近的人,最终让大家都远离她。
对继母,小晨虽然做不到原谅,但在慢慢学着放下。
放下了过去,才能走出童年的伤痛,过好现在的每一天。
很庆幸,小晨后来没有成为她继母那样的人,她的亲密关系处理得很好,与朋友、同事相处得也很融洽。她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她懂得生活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好好说话和控制情绪。
弗洛伊德曾经说:“个人控制自己的能力,一直是文明的标志之一,这种能力让理性超越激情,让个人屈服于 社会 ,让自我比本我更强大。”
只有你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反衬从前的那些伤害足够渺小,你才能真正放下。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写的一件小事儿,挺有感触:
我孩子自己滑倒了,把牛奶麦片泼了一身,地毯上也是。我没有冲她大喊大叫,怒气冲天。
我把她扶了起来,帮她换了一身衣服。然后,她跟我一起把一切都收拾干净。全过程没有泪水,没有羞耻心,没有喊叫。
我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会冲我喊叫,会收拾我、揍我。
我拒绝让自己变成那样。
是的,对施害者最好的报复,就是不要成为TA那样的人。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却可以改变对过去的看法
米亚,一个瘦瘦小小的姑娘,伶俐可爱,怎么也看不出她曾经历过严重的家暴。
她的母亲脾气非常暴躁。在她小时候,稍有不听话,就会挨揍。她记得有一次,被母亲揍得快要窒息:“她那时实在打得没有力气了,我想她如果还有一点力气,我可能会被她活活打死!”米亚在回忆起童年遭遇时,这样说道:”我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那么大的火气,甚至一度怀疑我是不是她亲生的。”
然而,最令人费解的是,当米亚长大后,一再的去追问父母为什么会那样毫不手软的打自己。父母居然都一致否认他们那样狠心的打过米亚。他们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偶尔被父母揍两下,也是正常的呀!何必耿耿于怀,记在心上?
米亚对此感到万般的不可思议:“明明那样狠毒的打,他们居然毫无感觉,还满不在乎,可我现在想起来,都会瑟瑟发抖,那可是刻骨铭心的啊,他们怎么能这样呢?”
为此,米亚与父母的感情一直不好,与他们呆不上两天就会大吵一架,然后不欢而散。
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处理不好,让米亚感到痛苦,常常压在心里喘不过气来。
她想要解开这个谜团,她报考了心理学。通过对心理学深入的研究,她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父母。
她的母亲在生她的时候,不过22岁。这个年纪自己都没有长大,就要面对一家子的吃喝拉撒,还要照顾孩子,自然没有那么好的耐心。而米亚自己22岁时正在校园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再因,他父母都没有太高的文化,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根本不懂得自我去调节,偶尔就会把气撒在小孩身上。自己通过暴力去解决问题,自己却毫不自知,那不是处于他们的本心,那是个人的文化素养造成的。
那个年代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不打不成才”的观念。所以,打打孩子好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是 社会 现象造成的。
米亚从这些角度,再去看自己的父母,好像就没有那么难过了。
她开始慢慢调节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从争吵慢慢减少,到不再争吵。也许你做到了真正的放下,才能对过去释然,才能真正走出伤痛。
后来,米亚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心理创伤与困惑。
是的,你不能选择你是谁,但你可以选择成为谁。让我们放下过去,也放过自己,从今天起,去选择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很喜欢书中的一段话:没有谁喜欢悲惨的人生,如果很不幸,我们遇见了,请正确转化创伤和逆境带给我们的压力与悲痛,成为一个“超级正常人。”
“尽量善待自己以及自己邂逅的人,或许你邂逅的每个人都在打一场艰苦的生命之战” 如果你有心事想要倾诉的话,可以写下你的故事。
1、看见班主任挖鼻屎全过程
这件事的创伤超级大,无法痊愈。
小学的时候,午饭是食堂的叔叔阿姨们提前搬到教室门口,然后午饭时间,班主任把一大筐盒饭拉倒教室里,坐在讲台上发放,我们排队去领。
那一天风和日丽,阳光依旧。我的肚子早已咕噜咕噜地叫唤,终于快排到我了,4个、3个、2个,我正要准备接饭盒的姿势,班主任突然戛然而止,缓慢地低下头,右手深出一根小拇指,慢慢的,慢慢的,伸到右鼻孔里,进...进去了。
一秒中之后,班主任以迅雷不掩耳之势,掏出右手,放到课桌底下。
啊!我看到了什么,绿绿的、软软的、一大大大大坨!班主任用灵活的大拇指,一弹,弹弹弹,弹走大鼻屎...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辣眼睛啊!
那天,领到饭后的我,不像往常一样开心,反而一点胃口都没有?
从那之后,每次我去买饭或者打饭,都要远远的,躲在暗处,悄悄地观察卖饭的人有没有在挖鼻屎。
2、被小狗追
还是在那个小学,某天放学后,我像往常一样哼着小曲儿,往家里走。
前方有三个大妈围在一起讲话,老远就听到了,当着个道儿。我正想从最外面的大妈身旁绕过去,余光看到地上一坨什么东西,定睛一看,一只棕色的小狗眼巴巴地看着我。
我并不想搭理它,急着回家吃饭呢。刚迈出一步,它居然火速向我冲过来!我能怎么办啊,跑啊!往哪里跑?不管了,绕着那三个大妈开始了人与狗之间的追击赛。
我以为大妈们会注意到我,目测这个狗狗的主人是三个大妈中的一个。然鹅,她们聊的很嗨啊,丝毫没有注意到有个小毛孩在绕着他们狂奔,后面还有一个紧追不舍的狗。
怎么办怎么办,得让大妈注意到我。我使出浑身的力气,撞向其中一个大妈,然并卵,她并没有发现我。于是,我就跑一步撞一下,跑一步再撞一下。眼看那条狗就要追上我了,在我绕着她们跑了N圈之后,终于有人发现我了...她朝狗狗大喊 了一声,抱起了小狗。
我真的是吓傻了,大妈抱走了狗,我还傻傻的站在原地,久久没有离去,微风袭来...
从那次起,狗就成为我最最最怕的物种了,哪怕是特小特可爱的狗狗,狭路相逢,我必躲。
1牧姐一直以来都很痛苦,她说“每次看到周围有狗屎或者有人吐痰,类似的事情发生时就会觉得周围变得很脏,会怀疑自己的衣服是不是也粘上这些东西,我常常因此担心一整天,然后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就会把身上的衣服全洗一遍,其实衣服上根本就没有脏东西,但就是忍不住想,忍不住怀疑,特别是紧张的时候,越紧张越觉得周围不干净。你说我这是什么病?我为什么会这样?”
我问她,“你对所有吐痰的人都是这样的反应吗?”
她思考一下,说“不是,只对不熟悉的人,尤其是对那种看起来很邋遢的男性。”
我又问“你想想你小时候有没有被很邋遢的人弄脏的经历?”
她摇了摇头,又回忆着把印象比较深的几件事情讲给我:
“幼儿园时,我们班有个男生从背后扔了一块石头,把我脖子砸出血,最后老师说了他一顿,我也一直没放在心上。”
“小学时有几个发小,我们总一起玩儿,有次一个发小突然当着我们的面就撒尿了,他是个男生,但当时小,也就没怎么当回事儿,还会在一起玩儿。”
“高二时我后桌一男生和我关系挺好,有天他说想看看我衣服上的商标,我同意了,没想到他直接就翻开我的后衣领了,我不知道有没有被他看光,但是动作真的很大,后来虽然我也和他说话,但每次接触都会刻意保持距离了。”
“还有一次也是在高中,我在路上走,迎面过来一个墨镜男突然摸了我一下,我回身骂了他一句‘变态’,之后也没再见过他。”
2
这些事情是牧姐分好几次讲给我的,起初听她描述这些,我判断的症状是强迫性想象。
我帮她梳理每个事件可能对她造成的影响,发现这些影响虽然在理论上讲都是对的,放在她身上却怎么也缺少说服力,直到我将这四个事件整合到一起。
我发现她讲的四件事儿有一个共同点——猝不及防。
被人在后面扔石头、发小在自己面前上厕所、同学翻自己后衣领、走在路上被猥琐墨镜男揩油,这些事儿都是在她不知情的前提下发生的。
由此可推测,虽然她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在意甚至已经忘记,但这些事情仍然给她带来了影响:她对周围环境警惕性高,对自己不确定的事儿会产生怀疑,这些警惕状态慢慢不自觉的转化为紧张,为缓解这种紧张,她又把所有的紧张情绪归因到“脏”上,最后通过洗衣服将这些积压的情绪全部发泄出来。
换句话说,她洗掉的不是衣服上的“脏东西”,而是对周围环境的紧张感。
对这个分析,牧姐表示“仔细一想,的确是这样的。”
她告诉我,她确实对于自己不可控的因素会有紧张感,越未知越不可控越紧张。
3
许多人以为童年经历的一些事情想不起来就是已经忘记了,然而真的只是忘记了吗?
心理学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他将所有的意识比喻成一座冰山,意识(即我们能回忆到的记忆)只是作为冰山一角浮于冰面上方,前意识处于水面和冰山的交界处,潜意识则隐没在冰面下方,未被发掘。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作为最深层的一种意识,它包括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也就是说人们童年经历的一些创伤性经验会被压抑到自己的潜意识中,而这种压抑是无意识的,它被深藏在记忆深处不被觉察,却能影响到你今后的人格和行为。
牧姐就是一个例子,不可控因素多次发生在自己身上,导致今后自己对不可控因素做出很强的应激反应。
4
时间不是抹去创伤的良药,真正刻骨铭心的记忆永远也忘不掉。
对所有人来讲,突发性事件不可避免,心理变化也在所难免,因此事件突发后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
创伤事件发生后,如果悲痛的反应持续而没有得到减轻,如果在之后出现相对平静的外在表现,如果自身情绪变得更糟,或者如果变得开始拒绝与人交往、拒绝在公共场合露面,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为他寻求帮助或心理咨询。
心理疏导未必一定在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师面对面交谈,如果亲近的人能够做到及时陪伴和调节,也会使创伤性经历带来的影响减少,面对创伤事件,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缓解心理状态:
当事人应多与关心自己的人在一起,比如家人和朋友,多与他们交流自己内心的感受,家人朋友也应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承认事实的发生。面对无法挽回的创伤,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否认,但长此以往,他们只会更加陷入难过的情绪中,这个时候帮助当事人宽慰自己、承认现实是最重要的。
创伤和挫折常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如果一味颓唐绝望,其实是用已发生的不幸在心理上惩罚自己。善于心理自救者,能学会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努力化创伤为动力,将不良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投入到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事情,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
试着转换视角看待这件事。“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个人读故事的角度是不同的,有人只看到悲,有的人却能发现喜。这也是人们心境的一种投射,开心的时候看什么都美好,难过的时候喝凉水也塞牙。所以试着换个角度看问题,消极情绪会淡化不少。
如果一个人压抑因创伤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这样做尽管表面可以做到淡定自如,内心却会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带来更大的心理危害,因此适当的情绪发泄也是十分必要的。
5
只有当自己可以坦然面对创伤经历,能够心态平和面对那段过往的时候,心里的障碍才算真正跨过去。
对自己好一点,因为总会有爱你的人;
对自己好一点,就算全世界的人不爱你,你也要坚持爱自己;
别不爱自己,别让爱你的人为你担心,也别让创伤经历影响自己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