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宦”字的意思,本来不是指的“阉割”之意。所以“宦官”二字,亦不是指阉割的人所做的官。
在《四书》《五经》的《五经》中,中间有一部叫作《礼记》。《礼记.曲礼》中的有一句话:“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这里的“学”就是进学校,宦是什么呢?
一定要知道古代的学校与现代学校概念上是全然不同的。现代的学校必须要传授些知识技能、识文断字,古代的学校则不是这样。古代的学校也分为大学、小学,小学,只是传授一些传统浅显的做人道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如待客之道之类。或者是一些粗浅的生活常识,类似于现代扫盲。
大学,则是专门传授诗、书、礼、乐方面的知识。
古人关于“宦”字也有不同解释,或是学,或是仕;其实两者就是一件事。因为在古代就提倡学而优则仕,做官就需要一些专门的知识技能,就是在办理某些特定事情的机构,相当于培训机构,从其办事的一方面说,就是仕;从其学习的一方面说,就是学。
所以,“宦”既是学,也是仕,也是养
而宦官最初也不是太监,首先在春秋战国期,贵族所养的门客也叫“舍人”,《史记》的《吕不韦列传》中,就有一句:“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这的宦是一个动词,就是要去他家里做门客的意思,同时也称为舍人。
这种在贵族家里做舍人的,都谓之为“宦”。所以“宦”字又有另一个解释“养”。而“养”字又可以从两方面解读。一是:他们是主人的食客,靠他们的主人养活自己,象毛遂就是食客,这就称之为“养”。另一方面:他们是以奉养他们的主人为职务,为主人服务,也可能称之为“养”。
这样的门客或舍人,皇帝门下也是会有的,这便是所谓“宦官”。如:中常侍即宦官之一。在前汉时,宦官不一定都用阉割过的人。
到后汉光武帝之后,才用阉割之人
《后汉书·宦者列传序》说“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到汉光武帝之后,才开始专用阉割之人。
另一个问题,这些阉割过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古代“刑”字是怎样解释?
一般解释:“刑”字是惩罚的意思,把人关起来,不让他自由,也是刑的一种。而古代的“刑”字,却有不同的意思。必须是伤害人的肉体,使之成为不能愈合的创伤,就可以称之为“刑”。
所以古代有所谓“五刑”,都是伤害人的肉体的,那就是墨、劓、剕、宫和大辟。墨就是在脸上刺字,看过水浒传,林冲、宋江那样就是吧;劓是割去鼻子,在大秦帝里,太子的老师就是被商鞅处之于劓,把鼻子割掉了;剕:亦作膑是截去足趾,孙膑就是被 截去了膝盖;宫对男子是阉割。司马迁就是被汉武帝用了宫刑;大辟是杀头,这是取人的性命。
根据《周礼》记载,所受过各种刑罚的人,只能做特定事情。而其中受过宫刑的人,指定要做的事情只能是“守内”,也称这“内侍”。因为古代的贵族,害怕自己的妻妾和与“内待”私通,所以,安排在内室里工作的必须要用阉割过的人。
所有的太监都要实行宫刑。在古代,因为封建思想的影响,所以对于古代人来说,男女大防在当时来说是很重要的,并且如果男子在半路上遇到女子的话,是要回避的。普通人家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是皇宫了。
皇宫的太监因为都要服侍宫里最尊重的人,而宫里的妃子和皇后都是皇帝的人,因此,在男女大防如此严重的古代,如果太监没有实行宫刑就进不了宫的。也因为这些太监都是侍奉皇帝的女人,除了皇帝一个男人能够见到这些女人外,其他的男人都是没有办法见到的,更别说是要男人侍候这些女人了。
因此,在古代,对于皇宫中的太监来说,进宫的第一件事便是实行宫刑,同时在进宫前都要进行大量的检查。如果被发现是男人的话,那么就会株连九族,同时还祸及家人。所以,对于太监来说,在没有实行宫刑之前,是不敢进宫的。
而且,即便是朝中的大臣,一般也是没有机会见到皇帝后宫中的女人的。在古代,大臣如果见到皇后或者是妃子的话,基本上都要回避的。而女性则是会一辈子待在闺阁中,皇宫中的女人,则是会待在自己的闺房中等候皇帝,即便想出门的话,最大的限度便是在后宫的花园中行走。
所以,对于古代女子而言,如果走进皇宫的话,那么就会一辈子被困在皇宫里。而对于太监来说,一旦实行宫刑之后,也就不再是男子了,所以这些太监是可以侍候妃子的。同时也因为古代的皇宫中禁止男性留在宫中,因为,等到晚上的时候,除了皇帝的话,那么皇宫中也就不会有男子了。
而这些太监便是负责侍候皇帝和皇帝后宫中的女人,当然了,皇宫中还会有禁军侍卫,但是这些禁军侍卫都是在皇宫的外围,并不会进入到皇宫中,所以在古代,男女大防对于女子的名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