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没有吃东西。她又冷又饿,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见了喷香的烤鹅;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见了久违的外婆,她想让外婆留在自己身边,擦亮了一整把火柴。然而当火柴熄灭的时候,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见了,小女孩就是这样在圣诞之夜悲惨地死去,没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后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
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一)安徒生的悲剧故事,围绕主人公对生活、希望、爱情、幸福的向往与追求,尽显了人性的真善美。这些故事并不是以悲剧为感情基调,洋溢在故事里的是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是作者对生命的赞美,是快乐和幸福的最高体现。在这种悲剧意识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人道主义的温暖。
“悲剧之所以伟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石就是:它真实地表现生活中最阴暗的东西,同时又不会在最后让人感到沮丧压抑。悲剧迫使行动中的人抗击无情的命运,在失败与苦难中,展示他做人的意志和尊严。因此,悲剧意识,只有当它通过悲剧冲突得以表现,并与渗透其中的悲剧精神相结合时,才能成为悲剧创作的前提;否则我们会背离悲剧的终极目的并抹杀悲剧的真正价值”。 ①王尔德的童话正是这句话的最好体现。他的童话是对死亡的贴近探讨,是对终极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他的悲剧意识主要通过对美好意象的反义运用和主人公抗拒悲剧命运的描写来表现命运的不可抗拒与生命的渺小。这种悲剧意识是对存在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的消极否定。
(二)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安徒生和王尔德的悲剧意识有着不少的共同点,同时也存在这很大的差别。
(一) 意象的悲剧意识分析
在两者的童话中,都运用了大量的意象,通过意象的描写,寄托其思想感情。在意象的选取上,两者都花了很大的心思。一方面,这些意象的运用既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要符合人物的形象与命运特征;另一方面,作者希望读者能够透过这些意象所表达出的感受到故事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更好的理解作品。
在安徒生的悲剧童话中,所选取的意象本身带有一定的悲剧意蕴,但在童心的催化下,这些意象冲破了自身的悲剧性,得到升华。如在《海的女儿》中,安徒生让小人鱼变成泡沫而不是其他的东西,是因为泡沫的生命易碎却美丽,这喻示着小人鱼短暂而凄美的一生。故事的结尾,安徒生细致地描写了小人鱼变成泡沫的过程。他这样写道:“阳光柔和的温暖的照在泡沫上,因此小人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阳,同时在她上面飞着无数透明的美丽的生物。······小人鱼觉得自己也获得了它们这样的形体,渐渐的从海上升起。”①在阳光的照耀下,美丽的泡沫缓缓从海上升起,这样的画面带给读者的不仅仅只有悲伤,更是一种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