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吃母乳,一直哭怎么办

小孩不吃母乳,一直哭怎么办,第1张

宝宝不吃母乳:

1、首先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来在奶瓶里喂宝宝吃,让宝宝习惯母乳的味道。注意要奶不很胀的时再给宝宝吃,喂奶时优先妈妈身体里面的奶水。

2、用触感跟妈妈奶头差不多的奶嘴给宝宝喂奶,可试着在宝宝不注意的时候与妈妈的奶头交换,让宝宝习惯吸妈妈的奶头。

3、可以试着在宝宝昏昏欲睡或者睡着了的时候喂奶,许多醒着不吃奶的宝宝在困了或者睡眠中不会拒绝母乳。

4、有正确的衔乳姿势:将宝宝的脸完全对准乳头、身体完全侧过来,做到宝宝的嘴含住大部分的乳晕、下颏紧贴着乳房、下方的乳晕含的比上方多,下嘴唇完全翻过来贴在下颏。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1、乳房保养:孕妈妈如果决定母乳喂养,那么就要从孕前开始保养乳房,洗澡的时候注意按摩,佩戴宽松的胸衣,避免压迫乳腺造成堵塞,如果有乳头内陷等问题,可以请教医生,尽量早点矫正。

另外,妈妈的乳头应经常保持清洁,防止乳头、乳房疾病的发生。如果今后喂养的时候,姿势和方法得当,其实问题不大。每次哺育宝宝之后,如果宝宝没有将乳房吮吸空,应当用吸奶器将多余的奶水吸出,这不是浪费,排空了乳房才能促进乳汁更多地分泌,还能减轻新妈妈的涨奶痛苦,对乳房的健康也有保健作用。

2、尽早开奶:一般来说,产后30分钟之后,虽然这时候新妈妈还未开奶,乳房中可能没有足够的奶水,但也要尽量给宝宝吮吸乳房,尽早培养起宝宝吮吸乳房的习惯。否则的话,宝宝日后可能会排斥妈妈的乳房。

3、不要丢弃初乳:产后五天内,妈妈分泌的乳汁称作初乳。有些妈妈认为初乳是“脏”的,或认为初乳没有营养价值,挤掉丢弃了,这很可惜。其实初乳是营养的精华所在,富含最高的人体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促进宝宝的发育。因此产后五天内应当随饿随喂,尽量多给宝宝补充。

4、注意母乳不足:妈妈母乳量不足时,经常会有哺乳前乳房不胀,哺乳时宝宝吞咽声少,哺乳后宝宝睡眠短而不安,常哭闹,体重不增或增加缓慢,这个时候,妈妈需找出原因加以纠正。

5、宝宝边吃奶边睡觉影响大:不要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这样不仅不卫生,而且容易引起窒息、呕吐,同时还会影响婴儿牙床的发育导致畸形。

6、保持心情愉快:妈妈要以轻松的心情喂奶。如果妈妈在精神上有负担或者心情很紧张,都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比作大厦,0-7岁就是这座人生大厦的结构部分,而人生的头3年,是一个人形成这个结构最最基础部分的最最关键阶段,尤其是孩子和妈妈的关系

胡慎之老师在课程开头讲了两个关于他自身的故事和一个来访者的故事:

故事1——自我冲突:他出生在一个大家庭,而且是长子长孙,所以他一出生,就受到了家族的无限满足,同时他也承载了家族的无限期待,更多的期待就会产生更多的要求。这就造就了他冲突的性格,长大后,他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很重要,而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

故事2——被抛弃创伤:他三岁的时候,被妈妈抱给外婆去养,但妈妈并没有告诉他事情的原委,结果睡了一觉起来后,发现妈妈不在了,他整整哭了三天 。这是一种被抛弃的经历,他长大后,特别害怕分离。

故事3——拒绝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他的来访者的故事,这个来访者经常自言自语,被人常常当做精神病。在这个来访者1岁的时候,妈妈没时间照顾孩子,就把孩子绑起来让他自己玩儿,孩子从此学会了自己跟自己玩,一个人可以玩大半天,对于一个1岁多的孩子,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这来访者长大后,是很难和别人建立关系的,因为她的世界是拒绝别人进入的。

人生头七年,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将会决定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在这个阶段,如果我们体验了一些创伤,那将需要我们一生去修补。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在人生的头七年,我是被别人怎么对待的?心理学家胡科特说:“在婚姻中,妻子和你的关系,正是人生头七年你的妻子和她妈妈的关系的重现。 ”

根据人的发展成长规律,可以把0-7岁分成三个阶段:0-1岁;1-3岁;3-7岁。每个阶段,都有很多重要的功课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去完成,只有完成这些功课,我们才能建立一个相对稳固的人生结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人生头七年不同阶段的特征及孩子应该被对待的合理方式。

0-1岁:建立安全感

0-1岁,是一个人形成安全感的关键期,这时候,婴儿最最需要的是“温柔对待”。所谓“温柔对待”,就是妈妈能及时回应婴儿的各种感受并无条件满足婴儿的各种生活需求。大多数人以为婴儿什么都不懂,所以很少关注婴儿的感受,事实上婴儿什么都知道,甚至婴儿在娘胎里的时候,都能感知到一些东西,而且这些感知到的东西还会延续到出生以后,因为婴儿具有情绪和身体记忆的能力。

婴儿在0-1岁的成长需要经历自闭期、共生期和分裂期三个阶段。

■0-2个月,自闭期

0-2个月,婴儿处于自闭状态,也就是说ta和外界是没有发生链接的,ta感觉好像还在母胎里,这个时候最影响ta的就是周遭的环境。因此,在这个阶段,妈妈只需要照顾好婴儿的生理需求就可以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妈妈在怀孕期间的身体状况和情绪都会影响到婴儿,婴儿有身体记忆的能力,出生后,过了自闭期就会呈现出来。

■2-6个月,共生期

2个月的时候,婴儿开始睁开了眼睛,除了哭,婴儿学会了第二种表情,那就是笑。孩子笑的时候,会看到妈妈的笑,从妈妈的笑中看到自己,ta认为妈妈是ta的一部分,ta和妈妈处于共生状态。这个时候的婴儿分不清妈妈和自己,ta认为“妈妈就是我,我就是妈妈”,ta活在一元不分的混沌世界里,有一种全能自恋的感觉,ta认为只要ta动一动意念,ta的吃喝拉撒睡都能被满足,ta不知道其实是妈妈在照顾ta。

在婴儿和妈妈共生的状态里,妈妈才是婴儿的天,婴儿的地。当孩子有需要的时候,没有被及时满足,婴儿会体会到恐惧和害怕。当孩子没有一个需要的时候,如果妈妈胡乱地去满足婴儿,这就会打扰到婴儿(例如:有些人有起床气,这就是婴儿时被打搅的结果)。

当孩子哭的时候,妈妈没辙,就让孩子自己哭,这会让孩子有一种很深的被抛弃感,妈妈对待孩子的方式很重要。共生是为了慢慢的分离,有了一个很好的共生状态,才能有一个很好的分离。一个人如果共生与分离没有发展好,成年后就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有些人建立关系,就是为了毁灭关系。

在共生阶段,妈妈不能与孩子有较长时期的分离,对0-1岁的宝宝来讲,1个小时的分离,就是较长时间的分离。0-1岁,是形成一个人安全感的最最关键时间,这个安全感除了妈妈,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予婴儿。

■6-12个月,分裂期

如果共生阶段被很好的满足了,到1岁左右的时候,婴儿就会进入分裂期,从一元混沌的世界开始走向二元对立的世界,这个时候,婴儿的世界只有黑白,没有灰色。宝宝会把妈妈分成两个人——好妈妈和坏妈妈。这个时候有些宝宝会咬妈妈的乳头,发脾气,通过这种方式向妈妈表示愤怒和攻击,这说明宝宝具有生命力,因为婴儿必须要把这个世界分成好的和坏的。

如果婴儿在分裂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和过度,就会发展成分裂的人际关系。有些成年人,你要是满足了他,他就对你好的不得了,你要是没有满足他,他就非常生气,就是在婴儿期的这个阶段出现了问题。在分裂期,妈妈要接受宝宝用全然不同的两个方式对待你,因为这是宝宝需要经历的一个必然阶段。

1岁之前,是形成一个人人格的最最基础部分的时期,也是确定一个人原始价值的时期。人的原始价值,是由他人赋予我们的,在1岁之前,妈妈对宝宝的看法,以及家族对宝宝的看法,都会形成宝宝的原始价值。如果妈妈觉得宝宝是个好宝宝,那宝宝就会觉得自己是好宝宝,反之亦然。

人生没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都是由别人赋予我们的。

1-3岁:形成底层能力

在人生的头七年,每个阶段都有功课,孩子有孩子的功课,妈妈有妈妈的功课。只有这些功课完成得好,才会形成一个人最核心的品质和能力,而这些品质和能力,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有一些小学家长,向我咨询,说孩子有注意力缺陷,学习生活都很糟糕,没办法专注的做事,很有可能就是这个阶段出了问题。

在这个阶段,是形成一个人“共情能力、独处能力和自我专注能力”的核心阶段,我把这些能力叫做一个人的“底层能力”,因为这些能力会影响到一个人其他各种能力的形成。孩子要形成这些能力,孩子和妈妈都必须完成一些功课。

■孩子的功课:

功课1:孩子在1岁多的时候,开始爬行,爬行的过程中孩子要认知到自己有这个能力。父母不应该帮助或替代孩子,孩子需要有一种成就体验。

功课2:孩子要认知世界,搞明白什么是自己能控制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控制的。1岁多的时候,妈妈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允许并鼓励孩子去探索世界。

功课3:分清你我,走出共生,让孩子逐渐明白“我是我,妈妈是妈妈”,孩子会慢慢发现,妈妈是另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从一元的世界进入二元的世界。

■妈妈的功课:

功课1:妈妈要承认,宝宝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宝宝虽然是你的孩子,但他是另外一个人。

功课2:妈妈要打破作为妈妈角色的美妙的感觉,当孩子违背自己意愿的时候,能够接纳孩子。

功课3:妈妈要学会分离,允许宝宝和别人建立关系。

功课4:随着宝宝的长大,妈妈要照顾宝宝的的事情越来越多,妈妈需要做更多的事情,需要更多的能力,去照顾好宝宝。

孩子和妈妈的功课都完成的比较好,孩子就会形成以下“底层能力”:

■共情的能力——第一时间,非常敏感地捕捉到对方的情绪感受,这是一个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如果妈妈没有共情能力,当看到孩子哭泣、焦虑不安的时候,妈妈会比孩子更焦虑,也可能会让妈妈感到自责和愤怒)。

■独处的能力——即如何承受一个人的感觉,身边没有人的时候,我们可以一个人待着,安静的待着。想要让孩子形成这种独处的能力,妈妈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➀真正地尊重孩子的边界——有些妈妈,孩子已经长大了,还要求孩子不能关门,随时都想闯入孩子的空间,这就如同孩子要分离,你非得把他拉回来和你共生在一起,这就是不尊重孩子边界的表现。有一种人,叫“你妈觉得冷”,一切以妈妈的感受为准,就连感知冷暖这种最基本的感受也被剥夺了。

➁给孩子自我掌控的能力——在肛欲期(1-3岁,佛洛依德对人格的划分阶段),从大小便的自我掌控开始,很多妈妈总是急着想要训练孩子的大小便,这样训练的结果就是孩子没有形成自我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很多时候,是妈妈觉得孩子应该大小便了,孩子就应该大小便。 在这个阶段,要让孩子有一种自我掌控的感觉,但是很多时候,这种感觉被妈妈剥夺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缺失了这种感觉,可能一生都在追寻这种掌控感,这是很糟糕的。

➂让孩子学会自我满足——1-2岁的时候,孩子正是形成这种品质的关键阶段。如果我们小的时候,没有被满足,那我们长大了,就会补偿性的满足,比如有人就说“小的时候穷怕了,长大喝豆浆买两碗,一碗喝了,一碗倒掉。”

➃让孩子学会客观的认知自己和世界——有些人,自身越糟糕,幻想的自己就越厉害,这就是没有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能力,也没有办法在现实中检验自我。婴儿要打破幻想及无所不能的感觉,跳出一元混沌的神一般的存在,就要和妈妈完成分离,这些东西都是在1-2岁以及更长时间需要不断地去检验和锻炼才能完成的。

■自我专注的能力——这种专注的能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总是被父母打搅,因此这种能力被父母不断打破。穿衣吃饭的时候,父母要干涉,玩耍的时候父母要干涉,反正孩子干什么父母都觉得不对劲,都想去控制孩子。孩子想要自己吃饭,就让他自己吃,吃到满地都是,满身都是,有什么关系,父母帮孩子收拾干净就行了,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让孩子脱离自己的掌控,当孩子做事的时候,我们总是想建议、指导和控制孩子。2岁多的时候,父母只需给孩子一个相对好的环境,让孩子专注地做自己的事。如果父母总是掌控孩子,那欠的债,等孩子成年了父母还是要换的,那就是你仍然需要对孩子负责。

这些功课,要是没有完成,孩子可能要花费一生的精力去修补。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只需要尊重孩子,接纳孩子,按照孩子的感觉做事,尊重规律做事。但是,妈妈往往有个私心,就是不想让孩子和自己分离。因为中国很多的女性,自我价值感比较低,所以她就会把养育孩子看成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但这恰恰是自我价值不稳定所导致的。这样做,妈妈就会控制孩子,剥夺他们的能力,以便让他们一直需要妈妈,然后这样孩子就不会和自己分开。有人说“培养巨婴,是很多中国女性的集体无意识”。有一句很无奈的网络语:小时候你折断了我的翅膀,长大了却希望我飞,我怎么飞。

3-7岁:学会分离

分离,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人生的第一次分离,就是出生,需要从母胎分离出来。人生的第二次分离,是在1岁多的时候,孩子有了“我”的概念,这个时候孩子明白“妈妈是妈妈,我是我”,孩子和妈妈从共生的状态分离出来,建立了二元的认知。人生的第三次分离,发生在3岁左右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什么都想自己做主,有一种很强的自主感,但孩子比较矛盾,一方面非常依赖妈妈,另一方面又渴望自己独立去做一些事。人的一生,需要经历无数次分离,分离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人生的3-7岁,就是我们学会从二元的世界走向三元世界的分离阶段,3岁之前,有没有父亲对孩子影响都不大,只要妈妈在就行,但3岁之后,父亲就需要参与进来,把孩子从与妈妈紧密的关系里拉出来,帮助孩子学会分离,父母和孩子建立健康的三元关系,帮助孩子走向社会化。

但是我们中国的很多的妈妈,自身就是婴儿,她把孩子当做陪伴自己的工具,于是会把孩子“去人化”,这个时候孩子和妈妈之间就成了主奴关系,很多的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乖”或者“听话”,是为了让孩子照顾自己(满足自身情感的需要)。

虽然分离的过程会有些痛,但恰当的分离——即恰到好处的挫折是有助于帮助孩子发展和成长的,所谓恰当的分离:就是妈妈和孩子分离的时候,充分尊重孩子的情绪情感,并接纳安抚这些情感(如果妈妈自身都没办法承受分离的痛,那就很糟糕)。如果我们没有学会分离或者完成分离的过程,那我们可能就会产生两种极端——避免建立关系或者主动选择分离。

■3-5岁:建立规则,完成性别教育,构建和谐三元关系

3-5岁,是佛洛依德所说的俄狄浦斯期,即孩子会更加亲近异性父母而排斥同性父母,但孩子发现同性父母很强大,自己竞争不过,所以ta转而会向同性父母认同——认同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一些比较好的技能。

这个阶段,是孩子建立规则并内化规则的最佳时期。 很多规则,来自于妈妈,妈妈建立规则的方式决定了孩子建立规则的方式,如果妈妈经常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我就喜欢,你不这样做,我就不喜欢”,在这种规则下长大的孩子,做事的时候就会特别在乎别人是否喜欢,而不会关注事情正确与否。这个时候,建立的很多规则会影响人的一生,这是一个人学会真正自我负责的开始。

除了学会建立规则之外,这个阶段需要进行性教育,而这个阶段性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就是性别教育。男性和女性的性别认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这种性别认同都要从异性父母身上认同。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想象一个同性父母去认同,或者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类似同性父母的人去认同。很多“娘娘腔”、“女汉子”就是性别认同出了问题。

在这个阶段,如果爸爸和小女孩的关系非常紧密,爸爸还非常认同这种方式,这就会激起女孩一种情感——羞耻感。为了抵抗羞耻感,孩子可能会稍微远离一点异性父母。如果父母不理解,非要把孩子拉回来,那孩子就没法完成这个过程。特别是男孩子,要是没有和妈妈很好的分离,一直和妈妈同床睡觉,男孩对性就会有一种羞耻感。长大后,面对性,可能会让孩子有一种乱伦焦虑。

爸爸的参与,会让孩子完成一个有序的竞争,所谓有序的竞争,就是说你很优秀,我要超越你,但不会产生仇恨感;而无序的竞争,就是要毁掉对方的竞争,在亲近异性父母,向同性父母认同的过程中,会让孩子形成有序竞争的能力。这个过程,是孩子学会从二元对立的关系走向三元和谐关系的重要阶段。很多人长大后见不得别人的好,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就难受的要死,就是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个有序竞争,没有建立和谐的三元关系导致的结果。

■5-7岁:完成初步社会化

孩子只有在三元关系中及有序的竞争下才能完成社会化的自我和自我的统一。所谓社会化的自我,就是我想表现出来给别人看的自己;自我就是我眼中的自己。一个人的两个自我越靠近,这个人就表现得越自信。

孩子到了5-7岁,就要逐渐脱离家庭这个温室,去向外探索世界,小伙伴、游戏、外面的世界对孩子的吸引已经超过了父母及家的吸引。尤其这个时候的男孩子,会表现的特别顽皮,顽皮有两层意义:一是向外探索世界;二是孩子开始自己决定去掌控一些事情。对每一个孩子来讲,这都是一个成长路上的里程碑,而这种里程碑往往具有一些历史性的仪式感的事情与之对应,比如上小学了。这个时候,孩子从婴儿变成了儿童,孩子需要承担很多的事情,孩子有了ta应当承担的责任。

进入小学之后,如果一个孩子向获得认可,就必须用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用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定义自己,这时候孩子需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从而不断地去认同社会的规则。在这样的过程中,一个孩子也就初步完成了社会化。

0-7岁,孩子从完全懵懂一元世界逐渐分离出若隐若现的自我,进入二元对立的世界,慢慢的走入父母的关系,理解父母和自己的关系,明白自己要独自去面对生活,从而从二元对立的世界进入到三元的关系世界。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有一些恰到好处的挫折,就会促进孩子成长。如果是挫折很严重,那就成了创伤性的体验,这些创伤会一直留在我们身体或情绪的记忆中,等到一定的时间,就会重现,如果我们能意识到,那就需要我们一生去修复,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就只能不断重复这种创伤。

0-7岁,是一个人建立完整的人格,形成良好情绪控制、和谐人际关系以及各种底层能力的关键期。人生头七年,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极其重要。有的时候,我们责怪自己不够好,是因为我们不够了解自己,当我们了解了自己,我们就要学着接纳自己。没有人很好的对待我们没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很好地对待自己。

当我们为人父为人母,如果我们能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我们就有可能跳出轮回,重新对待自己的孩子,而不是重复自己的创伤。

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我们被对待的方式,但我们再次回顾那些伤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能够看见和理解,我们就可以释放自己的压抑,如果我们能觉察到自己的伤,在生命的后期就有机会修复。胡慎之说:“回顾,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家有2岁宝宝的家庭,一定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情景,宝宝喜欢摸胸。

我家隔壁的有一对龙风胎,他家的奶奶在聊天的时候说,孩子妈妈有事外出,我陪睡,孩子睡着睡着手就摸到我的胸部来了,有一次,他们睡下了,爷爷回来睡在两娃旁边,不知怎么的,睡着的孩子尽然把爷爷的胸给咬了。

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家人身上还好,但是有的孩子会在公共场合摸别人的胸就非常尴尬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

不管如何,孩子摸胸这种行为都会让大人觉得尴尬。

那孩子为什么喜欢摸胸呢?

如何处理孩子摸胸这种行为呢?

一般来说,喜欢摸胸的宝宝有以下三种特征:

1. 大部分是男宝;

2. 年龄大多集中在2-3岁之间;

3. 大多经历过至少6个月以上的母乳喂养;

那他为什么喜欢摸胸呢?

有研究说是因为宝宝在母乳喂养的时候玩乳头,会刺激妈妈产生更多的催产素,提高母乳的产量,可是2-3岁的宝宝已经断奶了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也有人说这是因为乳头依恋,或许有些道理,乳房让孩子觉得温柔,有一种安全感。

前面也说过,一般来说摸胸行为男宝居多,此外多发生在断奶之后,只是一种依恋,与“性”无关,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这种行为会自动消失。

类似摸胸行为的还有孩子喜欢摸妈妈的肚子、摸妈妈的耳朵等。

虽说,这种行为并无害,但终归让妈妈们或是其它被袭击的人有些难受,假如家里有个这种行为的宝宝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做到正确的认识这种行为,它是一种乳房依恋,是一种正常的安抚行为 ,不要大惊小怪,和性没有太大的关系。

其次,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会让妈妈难堪或是难受;

有的宝宝在公共场合摸胸会让妈妈觉得难堪,而有的宝宝喜欢摸妈妈的耳朵或肚子则会让妈妈觉得难受。

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孩子你的感受会是一个不错的处理方式。

然后,针对喜欢摸胸的宝宝,宝妈们带宝宝外出尽量穿不容易撕开的衣服,防止被宝宝袭胸的尴尬;对于喜欢摸妈妈耳朵或是肚子等身体部分的宝宝,可以和宝宝来个角色互换游戏,让宝宝体会一下长时间摸耳朵或是肚子的感受。

最后,转移注意力,找个替代物; 例如,比较柔软的熊等之类可以捏的玩具。

总之,碰到宝宝这种摸胸或是身体其它部位的行为,尴尬是难免的,但不要慌张,这是宝宝的一种正常的依恋行为,温柔的沟通比大惊小怪更有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4217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2
下一篇2023-02-22

随机推荐

  • 施华蔻多效修护19洗发露和新款区别

    施华蔻是很常见的一个洗护品牌,施华蔻的洗发水一直备受大家的欢迎与喜爱,生活中使用施华蔻洗发水的人非常多,施华蔻不同系列功效不同。施华蔻哪个系列好1、羊绒脂系列参考价格:2755件套适用发质:适合所有人群功效:全新升级的施华蔻羊绒脂滋养系列

    2023-12-14
    16900
  • 珀莱雅高端系列是哪款 珀莱雅高端系列怎么样

    珀莱雅虽说不属于高端品牌,但它也是有高端系列的,那么珀莱雅的高端系列哪款是的呢?珀莱雅的高端系列怎么样?珀莱雅高端系列是哪款珀莱雅目前有水漾芯肌系列、靓白芯肌系列、弹润芯肌系列、海洋防晒系列、面膜系列、水漾肌密系列、靓白肌密系列、紧

    2023-12-14
    9300
  • 兰蔻是著名的奢侈品牌,兰蔻护肤品一共有几个系列

    兰蔻护肤品有几个系列  1 Genifique小黑瓶系列(黑瓶)功效: 修复肌底,适用年龄及针对皮肤问题:20-30岁皮肤受损及老化(干燥、粗糙、细纹)人群(无皮肤问题人群,25岁开始使用)  2 Visionnaire 肌肤修护系列(天蓝

    2023-12-14
    8900
  • 国货美妆的秘密:直播间卖129元的口红,成本只有8元

    从籍籍无名到名扬天下,国货美妆只花了两三年时间。原本我们想起国产美妆品牌,大多会把它跟廉价低端挂钩。而这几年,新国货美妆品牌的登场,却刷新了很多女孩对于国产品牌的印象—— 既包装华美又价格便宜,大牌平价替代,潮流尖端。

    2023-12-14
    13800
  • olny护肤品与skll是一个旗下的产品

    是。skll是全球著名日化企业宝洁公司的高档化妆品牌,宝洁公司有很多品牌,比如SK-11就是其中的高端产品,而玉兰油就是其中的大众品牌。宝洁(英文名称:Procter&Gamble)创始于1837年,是全球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巨头之一。

    2023-12-14
    7800
  • 古代人的化妆品有哪些

    1、螺子黛螺子黛亦省作“螺黛”。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制作精致。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像回回青需要研磨,因此螺子黛受到当时女性的喜爱,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2、

    2023-12-14
    7500
  • 想看一些正品美妆,有推荐的吗

    我是一个爱美的小仙女,我认为好看妆容的秘诀其实是要适合自己,突出自己的长相特色。如果你本身是清秀挂的,选择浓妆就会有一种不自然和突兀感,反而没有符合气质的淡妆来的更加惊艳。相反,如果你本身五官量感比较大,然后能够驾驭一些比较浓烈的妆容的话,

    2023-12-14
    7100
  • 防晒化妆品的防晒添加剂有哪些

    防晒化妆品的防晒添加剂有哪些防晒化妆品的防晒添加剂有哪些?夏天到了,每位女生出门都一定会涂防晒,包括防晒霜、可防晒隔离乳、防晒粉底液、润唇膏等等,那这些产品的防晒添加剂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防晒化

    2023-12-14
    8000
  • 能不能推荐几款男生祛痘印收缩毛孔的护肤品

    祛痘最好去医美进行针清,一般一个疗程就好了,平时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果,一个阶段后就好了,而且不容易复发,也没有留下痘印。千万不要用手抠,也不要用药物。日常护肤可以用修复型的产品,lamer精粹水、娇兰复原蜜都是比较基础的,而且有很好修复

    2023-12-13
    8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