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樊川小肚,还有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
相传,在江都樊川古镇上,有一位名叫陆高俭的厨师 以制作“小肚”为生。一日,陆高俭外出,无意中捡到 “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丢弃的破蒲席,他带回家后,在蒸“小肚”时当做柴草扔进灶膛烧了。谁知,破蒲席点火烧着 以后,满屋生香,那灶上正在蒸着的“小肚”也有了一股奇异 的香味, 食之令人满口生津,不忍停箸。从此陆家 的“小肚”,也就有了这股奇异的香味,陆家的生意就此好了起来,樊川小肚也就在周围几个县、镇出了名。
神话传说,一般无稽可查,但这个故事却告诉人们樊川小肚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风味。 樊川小肚的主料是精肉,板膘。配料为豆腐皮。调料有姜、葱、酒、糖、盐、淀粉和名贵香料。在制作时,取七成猪后腿板精肉,三成板膘,切成比花生米稍大的肉丁,加入重姜、葱、酒,适量的糖、盐、淀粉和香料,拌匀后用豆腐皮包好,放入一个5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封口用细麻绳扎紧,腰身上再均距扎上3至5道,松紧适当。上述工序结束后,就得用陈年老卤汤煨。煨时把握火候,才能入味。煨熟后,解捆倒出来,活似一个个带有蒲包印迹的小葫芦,切成片,香味扑鼻,令人垂涎。
香肚,又叫小肚,是用猪的膀胱做外衣,内装配制好的肉馅,经过晾晒而制成。形如苹果,外皮细薄,富有弹力,肉质紧密,红白分明,吃在嘴里香嫩爽口。
这里的“肚”实际就是猪的膀胱,俗称“猪尿泡”。制作香肚时,为了除去膀胱的臊味,要在两月前开始腌制膀胱。腌了之后还要进行反复搓洗,使“肚”里的臊味除得更彻底,变得更纯净、松软。香肚的填料讲究,须选用健康生猪后腿瘦肉,剔去皮、筋、骨,切成筷状细条肉,加上少量肥肉,瘦肥比例为8:2,再配以适量细盐、白糖、粉状调料花椒、八角、桂皮等,拌匀后,腌15分钟,灌入肚衣内,边灌边揉边转,直至肉质紧密为止,肚坯口用细线扎紧。用竹签在肛坯上穿孔,使肛内空气、水分能顺利排出。然后将灌好的香肚置放太阳下晒一至三天,,再挂到室内干燥通风处,经过两个月以上的风干发酵,方成为成品。南京香肚的制作须在冬季进行,尤以农历十二月份生产的香肚质量最好,味道最正,香气最浓。制成的香肚,因经过日晒、风干,比较干硬,食用前,须先放在清水中浸泡20分钟,洗干净下锅加水煮沸,再停火焖40分钟左右即熟透。上桌前撕去外皮,先对切成半圆形,后切成薄片装盘。切面瘦肉红似火,肥肉白如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