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子期间女性十分的虚弱,身体抵抗力也会下降,此时要注意一些事项,使身体恢复的更快。
1、手术后的前三天要注意卧床休息,三天后到一星期之后,再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强度。尤其注意的是,在小月子的前半月内不可以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也要避免接触冷水和身体受寒。
2、要加强女性的营养,多吃一些豆制品、奶、鱼、蛋这类蛋白丰富的食物。还可以选择食用大枣、枸杞这类补血的食品,并且要多吃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以加快身体损伤的修复。
3、要禁止性生活和注意个人卫生,在人流之后子宫口还没有完全闭合,这时的女性很容易受病菌侵袭。所以这段坐小月子时间里,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比如术后半月内不可以进行盆浴,以免非流动水进入阴道。另外,人流之后一月不可以进行性生活,以免造成人为的感染。
4、人流手术之后,因为子宫会造成损伤,会有3-5天的阴道流血情况。所以要注意女性的阴道出血情况。
古代对流产的称呼是小产。小产,中医病名,指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小产包含了经过治疗能够保留胚胎妊娠至足月的先兆流产(中医病名“胎漏”、“胎动不安”),本篇所论小产为狭义,专指胎堕难留的情况。中医亦名半生、半产、失胎、伤娠、草产、损娠。指妇人怀孕3个月以上,由于气血虚弱,肾虚,血热及外伤等原因损及冲任,导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或毒药伤胎,以致未足月而产。与现代医学自然流产相当。即指胎儿尚无独立生存能力,未使用人工方法,因某种原因胎儿自动脱离母体排出者,也称“自发性流产”,发病率10%~15%。
1、药物堕胎(人流)古人经过长期摸索,发现一些植物或动物,食用后会导致流产。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就记载了这些药物,“附子:味辛甘,大热,有大毒。……堕胎为白药长。”南朝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专设堕胎(人流)药一项,就收录了堕胎(人流)药方40余种。除内服堕胎(人流)药物,更有“用附子末泡酒涂脚”脱胎(人流)等外用药物。
2、外力堕胎(人流)
是借用外力击打,挤压,震动腹部,促使胎儿流产。这种方法史书中多有记载。同时,外力堕胎在人们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按摩或推拿的民间堕胎(人流)方法,在清代江南使用普遍。朱翊清《埋忧集》卷四《堕胎》说中介绍,嘉庆时湖州妇安县农村的收生妇每次为人堕胎,收费“番钱五枚”其法为“以沸汤渍草鞋”,取而用力按摩孕妇腹部,俾胎堕下。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往往对母亲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3、针灸堕胎(人流)
马王堆出土的《胎产书》,已警告孕妇在妊娠的某月不可针某穴,说明早在先秦时代医家已经知道针某些穴位可能导致流产。到了南朝时代,有记载表明当时的医生已经掌握针灸下死胎的方法,例如据《针灸大成》“(徐)文伯见一妇人临产症危,视之,乃子死在腹中,刺足三阴交二穴,又泻足太冲二穴,其子随手而下”。事实上,只要作出一些手法的调整,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引产,因为二者常用处方都以合谷、三阴交为主穴。这种针灸流产术自宋代以后一直有人使用,成功率约在三分之二左右。
4、手术堕胎(人流)
所谓手术节育法,就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堕胎,或者通过外科手术破坏男女的生殖机能以达到绝育的目的。
有关手术堕胎的记载,始见于清代。清代江苏医家王孟英在其对《沈氏女科辑要》所作的案语说:“今有狡黠稳婆,故为恫吓,要取重价,脔而去之,索谢而去。”他自己的《王氏医存》也说:“稳婆见妇痛减,诳曰早系死胎,乃用钩达儿手足,零割而下,居功索谢”。清代浙江医家王上达在《济生集》中也指出了“稳婆害”。尽管时人对许多稳婆为了赚钱而滥施毁胎术颇多批评,但是这些批评也反映了这种原始的堕胎手术──毁胎术,不仅已运用于临床、而且运用颇为普遍的事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