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糖结合蛋白途径(MBL途径,MP)甘露糖残基结合MBL活化MASP,后者使C2和C4裂解,最终形成C4b2a,即C3转化酶,裂解C3形成C4b2a3b,即C5转化酶,之后的步骤和CP一样
旁路途径AP是C3在B因子和D因子作用下直接裂解并形成C3bBb,即C3转化酶,之后裂解C3形成AP的C5转化酶C3bnBb,后面同上。
差异包括激活机制,参与成分,C3转化酶的构成,在感染过程中的发生时间先后以及发挥的作用等。不过一旦形成C5转化酶之后它们具有共同的作用通路。
c3途径分为那三个阶段为羧化、还原、再生3个阶段。如:
(1) 羧化阶段 指进入叶绿体的CO2与受体RuBP结合,生成PGA的过程。
(2) 还原阶段 指利用同化力将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的反应过程。
(3) 再生阶段 甘油醛-3-磷酸重新形成核酮糖-1,5-二磷酸的过程。
作用为在甘油酸激酶的作用下形成1,3-二磷酸甘油酸。又消耗1分子NADPH,形成3-磷酸甘油醛。之后在磷酸丙糖酶的作用下,形成3-磷酸丙糖。继续消耗1分子ATP,重新形成RuBP。
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些列变化,最后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循环运行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
扩展资料:C3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是:叶绿体只存在于叶肉细胞中,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整个光合作用过程都是在叶肉细胞里进行,光合产物变只积累在叶肉细胞中。其光补偿点比C4植物来得高,光饱和点比C4植物来得低。
C3植物光合细胞是叶肉细胞,C4植物的光合细胞有两类: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BSC);C3植物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明显,而C4植物分化不明显;
C4植物维管束分布密集,外面又为一层成环状或近于环状排列的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型”结构。C3植物无花环结构,维管束鞘周围叶肉细胞排列松散;
C4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薄壁细胞大,叶绿体较大,但叶绿体没有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C3植物维管束鞘薄壁细胞小,不含或含很少叶绿体。C4植物叶肉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少,个体小,有基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3途径
三条途径的区别见下表:区别点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MBL途径
激活物 IgG1~3或IgM MBL
与Ag复合物 脂多糖、酵母多糖、 MBL
凝聚的IgA和IgG4
参与成分 C1~C9 C3,C5~C9, B、P、D因子同经典途径
C3转化酶 C4b2b C3bBb 同经典途径
C3转化酶 C4b2b3b C3bnBb 同经典途径
所需离子 Ca2+.Mg2+ Mg2+ 同经典途径
作用 参与特异性免疫
在感染后期发作用 参与非特性免疫,
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同经典途径
相同点:三条途径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溶解细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