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四气(sì qì)
1.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温﹑热﹑冷﹑寒之气。2.汉儒附会天人相应之说以喜怒乐哀应四时为四气。
中医
一、含义: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得寒热温凉四处药品性,它反映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药用
确定依据: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1、能够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 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
2、能够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
药效
1、治疗作用:四气从本质而言只有寒热二性,凡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凡温热药物,即表示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作用。
2、不良反应:四气对人体作用具有两面性,倘若应用不当即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药性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在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由于寒与凉、热之温之间具有程序上的差异,因而在用药时也要注意。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则反伤其阴,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则易损其阳。
四气划分
一是五分法。李时珍提出五性分类法,认为“五性焉,寒、热、温、凉、平”。
二是四分法。《神农本草经》提出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后世多遵从之。
三是三分法。唐代《唐六书》提出“三性说”,曰“三性,谓寒、温、平”。
四是二分法。就具体药物而言,仍有偏寒或偏热之不同,分属于寒、热二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