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虫,在福建福州称为流蜞,学名疣吻沙蚕,属环节动物,多毛类,是水生动物,形长似蜈蚣。
禾虫只生长在咸淡水交界的稻田表土层里,以腐烂的禾根为食,在早晚两造水稻孕穗扬花时性成熟而破土而出,故名禾虫。禾虫一年之中有两个繁殖季节,分别是农历四、五月和农历九、十月的大潮期。
4 月~5月的被称为早造虫,也叫“荔枝虫”;而农历九、十月的则称为晚造虫或正造虫,也被称为“金花虫”,此季节的禾虫是一年之中的上品,虫子体态丰腴肥嫩,含浆饱满。
禾虫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所含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禾虫还含丰富丰富的铁、磷和维生素B等营养元素,营养价值高。
扩展资料
一是晒“禾虫饼”。先将禾虫捣成浆,加盐适量将之晒干,用铁罐或瓦罐储存起来,随时取出蒸熟食用,味道同样鲜美。
二是制“禾虫酱”。先将禾虫捣烂,加盐(味道接近咸鱼)盛进瓦罐内藏沤半个月以上,便可取出蒸熟作挞。
三是晒“禾虫干”。先将鲜禾虫(不要捣烂,不用放盐)用锅煮熟,然后捞出晒干(晒得越干越好),用铁罐或瓦罐储存起来,随时取出食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禾虫
禾虫的学名叫疣吻沙蚕,只生长在河口水域禾田表土层里,以腐烂的禾根为食,在早晚两造水稻孕穗扬花时性成熟,破土而出,故名禾虫。
没有副作用,禾虫如今作为一道著名的粤菜,质软味香,营养丰富,是许多广东人喜爱的珍馐。大多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河口区。在闽粤两省和上海、南京一带,渔民常大量捕捞并出售其性成熟的异沙蚕体,供人们食用或作钓饵。因体内充满生殖腺,故异沙蚕体又是鱼类喜爱的饵料。
禾虫又被称为水中的“冬虫夏草”,在珠三角地区一向被视作盘中佳肴,不少地方一直有食用及护养禾虫的传统。禾虫生长对水质要求极高,广东唯中山、佛山、江门以及番禺一带才有。
扩展资料禾虫可蒸可炖,可煎可炸,或焦香可口,或清甜香滑。神湾禾虫汤采用新鲜禾虫和晒干的禾虫一起煲,兼取其香味和鲜味。很多人只知道禾虫营养天然,价格不菲,却并不知道,捕捞禾虫的日子基本是固定的。
每年春秋两季,成熟的禾虫钻出淤泥,浮游在水面上,这时就可以捕捞了,不过在农历三四月出水的叫“荔枝虫”,这时期的禾虫体型小,吃时带点腥味。而在农历八九月出水的“金花虫”,不但数量多,而且肥美质佳。“一般是八月十五之后就开始有禾虫,到农历十一月初”。
捕捞禾虫时一般选在初一、十五夜潮水大时,放水进禾虫滩,退潮时禾虫会借助潮水的退力从河滩的泥土中“破土而出”,现身水面且随水流走,这个时候,就是捕获它们的好时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山神湾禾虫集中上市 食客络绎不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