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它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日。
相关说明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这天通过虔诚的祭祀活动,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怀。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元节俗称亡人节、七月半,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元节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河灯也叫“荷花灯”,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演变而来。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如今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七月十四/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其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七月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烧纸可以提前几天烧么?关于中元节能否提前烧纸,就全国各地的风俗来看,并无统一说法,一般来说是可以提前烧纸的,但在某些地区,则认为需要在中元节当天烧纸。七月半当天烧的话,那边的人由于要在当天去集市上赶集是收不到的。而且七月半当天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民间却普遍相信这一天的半夜时分是“鬼门关”,鬼门将关,还需“邮寄”,烧包太迟,祖宗只怕是领不到包封及钱纸。有些地区会在中元节当天晚上烧纸钱。如果是提前烧纸、上香、上坟,那么,亲人的鬼的魂还没有返回阳间,会收不到你的心意,所以,一般规矩而言,中元节不可以提前上坟、上香、烧纸,所以要结合自己当地的习俗最好当天去烧纸。
中元节禁忌1、夜晚不要独自外出
传统的民间认为中元节不要一个人出门,太阳落山之后阳气渐退,阴气增加,深夜独自外出会被阴气骚扰。从安全方面考虑,立秋过后,白昼时间变短,深夜独自外出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危险,如果实在要深夜出门最好有人陪伴,避免危险的发生。
2、不办喜事不搬家
在“鬼节”这一天,最好不要办喜事或者搬家乔迁等,民间多认为在这一天办喜事不吉利。
3、不要说“鬼”字
道教中认为中元节这一天地狱之门大开,各种鬼的魂飘荡在人间。受道教思想影响,人们认为在这一天说“鬼”,很容易被“鬼”勾住。
4、不要熬夜
人们认为人的魂聚居于天灵处,人在活动时天灵台是打开的状态。如果熬夜不睡,就会导致天灵台一直打开,阴气就会进入。在平常我们也应注意睡觉时间不要超过晚上十一点,熬夜会耗损一个人的肝气元气,长此以往得不偿失。
5、吃饭时筷子不要插中间
把筷子插在碗的中间,形状似香炉,是祭拜时摆法。在“鬼节”这一天吃饭这样摆,人们认为会引起回家吃饭祖先的误解,导致对你产生不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