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孕妇分娩过程中,消耗大量体力,产道出血,肌表、筋骨开放,造成体内血脉、经络虚弱,分娩后如果保健不到位,外邪则乘虚侵入肌肉、关节等处,随着产后的恢复,肌表、筋骨关闭,将风湿寒邪包裹于体内,产后风湿病遂告形成。其次,产后过早活动导致肌肉、关节劳累也难辞其咎。产后新妈妈关节内滑液囊的滑液大多分泌不良,稍微劳累就可出现手腕发麻一类的不适感。这与分娩期血液循环不畅密切相关。此外,有关专家的临床研究发现,高龄分娩、难产、剖腹产、多次流产等也对“产后风”的发生与发展有某种影响,这几种产妇患上产后风湿病的几率明显升高。产后风湿主要以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怕风、怕冷为主要表现,多伴有头痛、头晕、怕风、眼眶疼痛、眼睛干涩多泪等症状,关节和肌肉有钻风感。与类风湿有所区别的是,受累关节和肌肉无红肿。
1、注重要保暖
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新妈妈在生完宝宝后普遍比较容易出汗,这个时候切忌吹风除热,最好的办法就是自然降温。如果是在晚上,还要注意新妈妈的保暖,防止夜里气温降低以后让新妈妈受凉。室内温度冬季最好保持在18℃-22℃,夏季可以在24℃-26℃左右,新妈妈身上的衣服被汗湿了以后,要及时更换。尤其在阴冷潮湿的初冬季节,新妈妈一定要注意保暖,室内要暖和干燥,如果气温变化,一定要注意添减衣服。
2、产后勿过早游泳
产后不久就下水游泳,通过增加运动量减少孕期积累的全身脂肪,是时下许多爱美妈妈的选择。但是产后立即游泳会大大增加产妇得风湿病的可能,因此应当慎重“下水”。
这是因为产妇分娩后全身的皮肤毛孔和骨缝都张开了,加之气血两虚,如果游泳时的水温过低,有可能导致风寒侵袭体内,并滞留于肌肉和关节中,使得产妇周身气血凝滞,引发身体关节和肌肉疼痛。 生完孩子以后都要有恢复阶段,如子宫恢复需要6周-8周。在子宫没有完全恢复时游泳,容易造成细菌感染或慢性盆腔炎;而且生育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着凉生病。
3、选择合适的环境
新妈妈不能住在潮湿阴冷的环境里,最好选择向阳的房间,屋子里的阳光要充足,新妈妈可以在房间里多晒太阳,适时开窗诵风,冬天每天一般不应少于1个小时。房间要注意卫生,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即使在冬季也要有一定时间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一定要注意避免让新妈妈直接被风吹到。
南方冬季没有暖气,可以适当使用空调,调节适宜的室内温度。夏季房间闷热的话,可以把电扇对着墙壁反方向吹,让风反弹回来,使室内空气流通,但要注意空调的冷气不要直接吹到新妈妈和宝宝身上。
4、注意饮食搭配
新妈妈的饮食要特别注意,营养均衡的同时还要合理搭配。吃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后,搭配蔬菜和水果;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除了正常吃饭菜,还要适当喝汤,以补充产奶消耗的水分。
避免吃一些辛辣生冷的食物,这些刺激性大的食物对新妈妈产后虚弱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喝一些较清淡的汤,比如银耳汤、山药汤等,都有助于暖身。冬季可以把水果切块,用开水过一下,防止太凉。夏季避免食用冰镇的水果,多吃一些温热性的水果如葡萄、龙眼、樱桃等。
5、别忘了要休息
新妈妈在分娩的时候消耗了很多体力,建议最好休息24小时,保证产后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再适当活动。在活动的时候新妈妈应避免用力过大,可以适当活动一下身体,不要陷入过度疲劳的状态。月子里,禁止从事重体力劳动,尤其是过度增加腹压的活动,比如久蹲或搬重物等。
6、洗澡也要留神
新妈妈生完宝宝的第一天,身体比较虚弱,最好不要洗澡,可用温水擦浴。在坐月子的时候,新妈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适当洗澡,但每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15分钟之内,洗水温保持在35℃-37℃左右,室内温度要在22℃-26℃左右,沐浴、洗完头发最好赶快在房间内擦干、吹干,注意不要着凉,冬天可备好暖炉在旁。尽量避免在浴室内使用电器,预防发生意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