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老人自称如下:
男性:老朽、老夫、老汉、老拙、老翁、老叟。
1、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以“老朽”自称,表示自己是衰老无用之人。
2、老夫是老年男子的自我谦称,通常是指年龄超过七十岁的男子。
3、老汉是老年男人的自称。
4、老拙是古代老年人自谦之词,形容为人处世循规蹈矩,做事按部就班,比较实在、厚道。
5、老翁是中国古代老年男人的称呼,含尊重意。
6、老叟是老人的自称。例如:《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祇留我在家,替你们作个守门的老叟,料想还不误事。”
女性:老身、老妇、老妪、老媪。
1、老身是早期白话中老年妇人的自称。
2、老妇是指年长妇女自称的谦词。
3、老妪是古代的老妇人的自称。例如:杜甫《石壕吏》“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4、老媪拼音为lǎo ǎo,是指老年妇,出自《题贺知章故居》。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上对于老年人的高龄有些褒义的称谓。
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耆[qí]艾: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七十为中寿。耄[mào]:70岁。
77岁:喜寿。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伞寿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中寿:指80岁以上。
88岁:米寿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老朽
百度百科-老夫
百度百科-老汉
百度百科-老拙
百度百科-老翁
百度百科-老叟
百度百科-老身
百度百科-老妇
百度百科-老妪
百度百科-老媪
百度百科-老人
古代讲究长幼有序,所以对于称呼的礼仪要求也非常多,长辈们的自称和称呼就已经多得让人有些傻傻分不清。长辈的自称有老朽、老夫、老汉、老叟、老身、老妇、老妪、奴婢、贱妾、奴家、吾、余等,对长辈的称呼更是繁多,比如“家父”,“家母”,“令尊”,“令堂”等等。
长辈的自称
男性长辈的自称有老朽、老夫、老汉、老叟。“老朽”,“老夫”是老年男子对自己的谦称,“老汉”,“老叟”是老年男子的自称。女性长辈的自称有老身、老妇、老妪、奴婢、贱妾、奴家。“老身”,“老妇”,“老妪”是老年女子对自己的称呼,“奴婢”,“贱妾”是老年妇女的谦称,“奴家”是女子对自己的自称。从古代女子的自称来看就可以知道古代男尊女卑的秩序了。
长辈的其他自称还有吾、余等,这是一般的称呼,都有“我”的意思,比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就有一句“余幼时即嗜学”,这里的“余”就是我的意思。
长辈的称呼
古代晚辈对于长辈的称呼有着非常多的称谓,不仅要根据长辈的年龄、身份来判断不同的称呼,在世与去世的长辈的称呼也不一样。对于自己父母的尊称有家父、家母、家严、家慈等。从“家严、家慈”中就可以看出,古代的父母的角色一直都是遵循“严父慈母”的形象。
对于自己已经逝去的父母的尊称有先父、先母、先严、先慈,从这一个称呼当中也可以得知“先”在古代有“逝去”的意思。对于别人家的父母也有不同的尊称,一般都会称作“令尊”和“令堂”,“令”在古代有对对方的尊称的意思,比如“令妹”就是对对方妹妹的尊称。古人对于老师也是非常尊重,所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古人对老师的尊称有“恩师”“夫子”等。
表示特征的自称:“老夫”【老】 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自称代词简介:
自称代词,亦称第一人称代词,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与现代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不尽相同。古代汉语中的自称代词内涵丰富,运用灵活,不仅能表达出说话人的自称,而且能表达出说话人的身份、地位,还能表达出说话人的情感态度。
古汉语自称代词在语用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帝王常用的自称为“朕、孤、寡人”等
1.“朕”在西周以前是口语词
秦代之前,一般人均可用“朕”作自称,春秋以后逐渐在民间口语中消失,在先秦时则为尊贵之人通用。如:
(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我:屈原)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2)殷汤问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朕所不知也。”《列子·汤问》
秦始皇以后,“朕”专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自始皇二十六年后,“朕”一直作为帝王的专称。
(3)“天子自称曰朕。”太后听政时也自称朕。《史记·秦始皇本纪》
2.“孤”在秦以后属王侯自称。如:
(4)劝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5)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与天下。(陈寿《隆中对》)
3.“寡人”在唐以前是诸侯、士大夫的谦称。如:
(6)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楚国使者自称)处南海……”(《左传·齐桓公伐楚》)
(7)寡人(梁惠王)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8)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魏策四·唐雎不辱使命》)
唐以后,只有帝王才可称“寡人”。以上例句中的自称代词虽使用频率不高,但使用范围很明确。
(二)表明职务的自称有“臣、太守、太史公、司马、本府、下官”等
古汉语中,说话人也常用自己的职务作为自称代词,既能表明自己的身份,还能表达出或委婉或自豪或谦称的语气。如:
(9)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10)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11)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12)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1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欧阳修《醉翁亭记》)
(14)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15)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以上用职称作为说话人的自称代词,不仅使语言表达丰富多彩,而且含蓄风趣。所以,现代汉语中也有“本部门”“本常委”等用法。
(三)显示特征的自称有“老夫、老妇、刑余之人”等
(16)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杜甫《北征》)
(17)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18)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史记·孙膑》)
以特征自称,不仅表达得形象、恰切,而且还表现出了说话人直率的性格。
(四)表明身份的自称有“客、妾、女、儿、士、草民”等
(19)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冯谖自称)无好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20)妾(刘兰芝自称)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
(21)儿(焦仲卿自称)以薄禄相,幸复得此妇。(《乐府·焦仲卿妻》)
(22)若士(唐雎自称)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不同身份有不同的自称,此类自称用法举不胜举,但它们表达的都是客气、礼貌、亲切的语气。
自称姓名或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古时的帝王将相如何称呼自己的亲人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一点:请去除清宫戏荼毒,关于清朝的那些称呼,不仅错漏百出,而且也根本不能适应于其他的朝代,例如“格格”,“奴才”,“皇阿X”之类。
其次,大家也需要屏除一些戏剧的观点,例如皇后的自称“哀家”之类,这些称呼,正史无载,那么,具体的称呼是怎样呢?
我就唐宋两朝的称呼,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具体的论证附后:
唐:
别人称呼皇帝: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流天子,则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
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
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平时则用“我”或者“吾”
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
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之类
皇太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
普通人:
戏文之中,夫妻之间,多有“相公”和“娘子”之类,事实上,这在唐宋两朝,是非常大的错误!
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这里“娘子”并非老婆含义,各位可以大胆使用。
“相公”一词,严禁随便使用!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
年长者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称呼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呼之;如白居易呼元缜为“元九”,唐德宗曾呼陆贽为“陆九”;而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例如:“公孙大娘”、“李十二娘”。
宋
皇帝自称:“朕“。另外,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别人称呼皇帝:宋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官家”。
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
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或者“臣妾”,平时则用“我”或者“吾”
皇帝对太后、皇后和妃嫔的称呼:皇帝称呼太后(母后)为“娘娘”,皇帝称呼皇后为“圣人”(这个要和唐朝的“圣人”区分),皇帝称呼妃子为“娘子”
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
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字,加上什么儿之类:如桓儿,构儿等。
皇帝对公主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她的名字,或者称呼其封号。
皇太子与诸王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皇帝对自己的兄弟的称呼一般是按排行来叫,如“大哥”、“九哥”之类。皇子和公主之间,或者皇帝兄妹之间,也是如此。如高宗赵构就称呼柔福帝姬为“二十姐”,而柔福称呼赵构为“九哥”,其时赵构已经登基。
太监对皇帝以及皇后等人的称呼是:“小的”,或者“小人”都行,并非满清的“奴才”。
普通人:
戏文之中,夫妻之间,多有“相公”和“娘子”之类,事实上,这在唐宋两朝,是非常大的错误!
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这里“娘子”并非老婆含义,各位可以大胆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也不能随便用“小姐”这个称呼。非常不幸,早在宋代,“小姐”的含义就是“妓女”的意思。
“相公”一词,不能随便使用!在宋代,就狭义来说,依旧限于对宰相的尊称,但事实上,作为一般的高官尊称也是可以,如岳飞就是被称呼为“相公”。
唐宋时,尤其盛行排行,甚至与姓、名、字同等重要,一部分下层民众或只有姓和排行,没有名,更不论字。所以很多时候的称呼是姓加排行,如燕小乙,或者小乙哥之类。注意的是,当时如果称呼他人为“汉子”或者“老汉”,含有相当的轻蔑成分在内。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9601399.html?fr=ala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