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东地区可选择乘坐44、48路到东局子下车
另外,私立医院的免费检查须谨慎对待。
满意望采纳。
德州人民医院的前身是泺北医院。1948年2月27日,德州地委、专署为解决全区地方干部的治病问题,减轻部队医院的压力,在临邑县城南邓井子村成立泺北医院,全院工作人员共18名。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医疗设备也仅仅只有2个听诊器、 2支体温计和1个小天平。
由于医院诞生于解放初期,因此院址也随着战争的进程而频繁变动。
第一次搬迁是1948年5月,医院迁到临邑城内署前街,并建立了门诊部,设有注射室和换药室,但没有大型检测设备。门诊部的医生主要靠望、触、扣、听进行诊断,常见病多是痢疾、疟疾、肠炎和结核等,每天的门诊量30—50人次。当时,医院是按照部队医院的模式编制的,院里除医疗设备外,还配有步枪24支、手枪10支以及不少手榴弹和子弹。
第二次搬迁是1948年8月,为躲避敌机轰炸,搬回邓井子村。这时医院已经初具规模,由于村子小,按上级指示,于11月迁往临邑县宿安乡。在这里,医院建立了泺北公立医院卫生训练队,壮大了护理队伍,提高了护理人员技术水平。
随着济南解放,形势稳定,1949年5月,医院第三次搬迁,来到陵县 (今陵城区)城里,泺北公立医院改称泺北人民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当时内科有医护人员100余人,外科、妇科及手术科有100余人,医院卫生训练队有60多人。
1950年,泺北、沧南两个专区合并,两区医院改编成为德州区中心卫生院,第四次搬迁到德州市南关街。这时医院已经能开展尿常规、血常规检测,开展了疝气、阑尾、痔漏等手术,每天门诊量达到100多人次。第二年,医院迁到南门东,增加了牙科和眼科,门诊量增加了一倍多。
1953年1月1日,医院改名为德州专区人民医院。第二年开始了第五次搬迁,迁到现今的位置,新院总建筑面积4277平米,门诊坐南向北,后面二、三排房为内、外、妇产科和手术室,院部设在路北的院子里。这年年底,医院投资25万元建设了新的院舍,医院总人数为104人。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扬着高度的救死扶伤精神。 1959年4月,吴桥一个托儿所166个孩子发生食物中毒,接到任务后,医院迅速派出了医疗小分队,奋战三昼夜,除一名患儿在未到之前死亡外,其余全部康复,天津市、吴桥县的领导同志来电致谢。
1965年9月22日,医院接收了河北省东光县何庄大队的汽油烧伤患者武全文,烧伤面积达70%,医院成立了12人的抢救小组,喂药打针、换药植皮、鼓励信心,夜以继日守在病人身边。全院掀起了支援抢救小组的活动,验血型者达130多人, 6人成功献血1150毫升。特殊药品紧张,就八方联系,最后将药品从上海空运到济南,第二天就用到了病人身上。经过60多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武全文康复出院。 1965年 12月 21日的《河北日报》以 《五湖四海阶级情》为题进行了报道并加了编者按。河北省卫生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学习山东人民高尚革命风格》的通报。
1976年唐山地震,医院接通知后,组织了医疗小分队前往灾区救灾,发挥了积极作用,完成任务归来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在南郊宾馆会见了他们。
1978年1月,德州地区人民医院被正式命名。上世纪90年代,随着地改市更名为德州市人民医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