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技术
环境要求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至30℃,0至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掉,最适温度为20至27℃左右,也是蚓茧卵的最适温度,32℃以上时停止生长,40℃以上死掉。
湿度
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止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因而饲料的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为宜。
酸碱度(pH值)
蚯蚓生长在pH值6至8的范围内较好,且产蚓茧最多。
通气
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蚓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食物
投喂食物不足或质量不高会使蚯蚓间争食,病虫害蔓延,死掉率增加,部分蚯蚓逃逸或生长缓慢。
养殖方法
盆养法
此法饲养简便。容易管理,操作方便,饲养条件易于控制。试验数据测定方便,适于室内进行试验研究的小规模饲养。饲养容器可以选用花盆、塑料盆及其他废旧陶瓷器。盆养时,饲料高度要求为盆高的3/4,饲养量以100至200条,盆为宜。由于盆体较小,盆内的温湿度易受环境影响。因此,为了保持盆内湿度适宜,防止盆内饲料干燥以及温度变化较大,可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用塑料薄膜覆盖盆口,并经常喷水;或为了调节盆内的温度,盆的摆放位置可以随着外界气温变化经常移动。此外,盆养的饲养时间不宜太长,以30至60天为宜。
箱筐饲养法
箱筐的制作材料有木材、竹、荆条、藤条、塑料等,但是木制、竹制的箱筐容易受湿腐烂,故最好采用塑料。蚯蚓饲养量一般为5000至10000条/箱,饲养规模较大时,可采用立体箱式饲养,即将箱层叠45层。为了便于手提操作,箱体两侧要有对称的拉手把柄。每个箱筐的底部和侧面还要有直径0.7至1.2cm的排水和通气小孔,小孔总面积可占箱底或箱侧的20%至30%。为使箱内通气良好,箱内装料不宜太多,堆放高度约16cm即可,这个高度也不会使饲料干燥,有利于地龙的生长繁殖。这种饲养方法占地面积少,使用人力少,管理方便,生产效率较高。
池养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室内外饲养,国内多采用此法饲养蚯蚓。为了保持通气,池的内外壁不要涂抹水泥或石灰。池底要打实铲平,采用水泥或泥地面。养殖床放入含水量60%的腐熟混合饲料,多余的水分可由池的四角底部的小1:5渗出。并用塑料网或铁丝网将洞口盖住,以防蚯蚓外逃。饲养量较少时,可把池分隔成若干个小池,既便于饲养管理,又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一般每个池放养1000至2000条。可以选择旧猪房、鸡舍作为室内饲养池,必须保持室内阴暗、潮湿,且通风良好,以免影响蚯蚓的生长繁殖。
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洛。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织秃发。目前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有正蚓科赤子爱胜蚓、巨蚓科威廉环毛蚓和杂交大平小号蚯蚓。近年来发现,蚯蚓含蚓激酶,对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蚯蚓酶不仅能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而溶解血栓,更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临床治疗血栓病有效率达80%以上,蚯蚓酶还有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凝血,促进血流通畅等作用,对中风后遗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和高血粘度症等有治疗作用。
蚓激酶已被开发成药,服用方便、安全,不会像链激酶,脲激酶等药易引起高纤溶酶血症导致大出血。抗癌研究证明,地龙对食管癌有抑制作用,与化疗药物连用对肺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蚯蚓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含量高达72%,并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仅能作动物性饲料及生产药品和化妆品,而且可以供人食用。蚯蚓食品在我国台湾及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极为畅销。
蚯蚓粪是一种很好的生物肥,含有丰富的氮、磷、钾、腐殖质、有机质及镁、硼、镍、锰等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是水果、花卉、蔬菜和苗圃的廉价高效肥料。
蚯蚓被广泛用于制药、轻化工业和养殖等,因此需求量大增,人工养殖受到重视,养殖蚯蚓,可利用有机废料(如:禽畜粪便、垃圾、植物槁柑、糖渣、食用苗渣、酒糟等)成本低,方法简单,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