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中医认为,毛囊炎系因湿热内蕴,外受热毒,郁于肌肤所致;或因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外受热邪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湿热型:证见臀部或四肢有散在的红色丘疹,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薄黄,脉弦。
2.阴虚型:证见素体虚弱,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红,脉沉细。
一、可选用的西药
1.局部治疗:剪去毛发后选用下列药物:
(2)1%新霉素软膏: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
(3)百多邦软膏: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
2.全身治疗:
多发性者可酌情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口服复合维生素。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1.疮疖膏药:外用,视疮疖大小选用小张或大张药膏,加温软化后乘温热贴于患处,稍加按压,2-3日换药1次;如果疮疖溃破出脓,则宜每日换药1-2次,待脓出净后可再贴1-2次,使其根盘硬节完全吸收。凡正常皮肤在贴膏药后发生红斑、皮疹或瘦痒,应及时停用本品。
2.连翘败毒丸:每次口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清血解毒丸:每次口服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4.丸圣散:外用,用花椒油或食用植物油调敷或撒布于患处。
5.拔毒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隔日换药1次。
6.小败毒膏:每次口服15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参考资料:http://www.bbou.com/fx120/12/9435.html
■(一)局部治疗
以消炎、杀菌、干燥为原则,可剪去毛发后外搽含抗生素的酊剂、2.5%碘酊或5%白降汞、10%鱼石脂软膏或百多邦软膏或1%新霉素或利福平软膏等。
■(二)全身治疗
1.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搔抓、摩擦。复发性毛囊炎患者应注意有无糖尿病、贫血或全身疾病,若有应予以相应治疗。患者应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饮食。
2.根据病情轻重适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及卡那霉素等。
3.对顽固性反复发作的毛囊炎,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亦可注射自家菌苗或多价葡萄球菌菌苗。有人提倡采用注射多价葡萄球菌菌苗来治疗复发性毛囊炎,理由是虽然注射自家菌苗有一定疗效,但需要一定条件,费时费力,而多价金葡菌菌苗对于各种皮肤金葡菌有相对特异性且疗效较好,可成批制备,无明显副作用。具体方法:在上臂三角肌处皮下注射菌苗,第一次0.5ml,以后每次1ml,每周注射1次,5次为一疗程,有效后连续注射2~3个疗程。注射后局部可能有轻度红肿反应。若红肿显著,则应减少注射量,并缓慢递增。
■(三)物理疗法
可选用紫外线、超短波等,早期应用,效果较佳。
■(四)中医药治疗
中医称本病为"发际疮"。认为系体内蕴积湿热,外受风、毒之邪引起。常分两种证型论治。
①热毒证:颈项发际多发红疹,有小脓头,疼痛明显,舌红,苔黄。治宜清热解毒、祛风胜湿。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防风通圣散加减。
②气虚邪实证:素体虚弱,面色眈白,疮色淡红,间有脓头,疼痛不著,反复发作;或见小疮硬结,疮色暗红,舌质黯有瘀斑。治宜益气解毒,兼以活血通络。可用黄芪15g、党参10g、当归10g、天麦冬各10g、地丁30g、野菊花10g、赤芍10g、桃仁10g、忍冬藤15g、皂刺10g。也可服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合小败毒膏。
外治法:
①金黄散适量,植物油调敷。
②隔蒜灸疗法:将蒜切成约0.2cm厚的薄片,铺于患处,蒜片上置艾柱,可连灸10柱,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③刺血加点刺拔罐疗法:取委中穴,用毫针点刺出血;患处化脓疮口周围先用毫针点刺,再拨火罐,每隔2~3天治疗一次。
治疗毛囊炎可局部外用抗菌素制剂,如5%白降汞膏。0.5%新霉素膏、05%红霉素膏等。须疮脓疱中心的病须可用镊子拔除,平时不宜多剃胡须。较严重的病人可以内服抗菌素如红霉素、氮哌酸等。也可采用理疗。毛囊炎一般是指由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毛囊部位炎症,最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另外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也可以引起毛囊炎。除此之外,马拉色菌以及皮肤癣菌,甚至于蠕形螨等,均可以诱发毛囊炎。轻微毛囊炎常可以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对于炎症较重、病变数量较多的毛囊炎,应该根据病原体种类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细菌性毛囊炎,可以选择外用抗生素类药膏,真菌性毛囊炎,可以选择外用抗真菌类药膏。一旦发生毛囊炎,需要避免挤捏,以免发生感染扩散,引起丹毒等进一步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