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的是心脏病,短期内有心绞痛的情况不能拔牙;
2、有血液病,比如白血病,拔牙可能会加重白血病的病情;
3、有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出现问题也不能拔牙;
4、血压超过180mmHg,高压情况下拔牙可能有风险,需先控制血压;
5、甲状功能亢进即心率超过100次/分,基础代谢率增加20%以上,这种情况下拔牙也有一定风险;
6、局部有急性炎症,拔牙时可能会造成炎症扩散或加重炎症反应;
7、拔牙处有恶性肿瘤,拔牙可能造成肿瘤扩散等,此时牙不能拔或者是暂时不能拔。
医生在拔牙时会进行综合评估,决定具体的拔牙方案。
拔牙后注意事项:拔牙以后注意事项较多:第一,拔牙以后,要在拔牙创的位置覆盖棉球或棉纱布,咬住以后有压迫止血的作用,通常需要患者咬住棉球、棉卷或棉纱布半个小时左右。第二,拔牙两小时之内不要进食。第三,进食的时候最好用拔牙的对侧来进食,而不要用拔牙侧来咀嚼食物,容易造成拔牙创的创伤。第四,患者24小时内不要刷牙、不要漱口,以防拔牙创的血块脱落。第五,要注意避免用舌头吸、舔拔牙创,防止血块脱落,造成干槽症。第六,假如拔牙创比较大,建议服一天抗生素。
应该暂缓拔牙:
1、心脏病患者:心梗发作半年以内且近期还出现过心绞痛发作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发作的,风湿性心脏病活动期,心脏瓣膜修复术后安装起搏器未满半年的,未经控制的心率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等,近期内都不能拔牙。
2、高血压患者:持续性高血压、未控制好血压的患者,应暂缓拔牙。
3、脑血管畸形患者:患者的紧张焦虑等对脑血管有刺激,容易诱发脑出血,故应暂缓拔牙。
4、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因抵抗力降低,拔牙术后容易发生感染。清晨空腹血糖超过8.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0.0mmol/L的患者及病情严重者,都应暂缓拔牙。
5、甲亢患者:此类病人可因感染、焦虑及各种手术引起甲状腺中毒即“甲状腺危象”,故不宜拔牙。如果必须拔牙应保证其基础代谢率在20%以下、脉搏100次/分以下。
6、经期患者:经期患者容易发生代偿性失血,应暂缓拔牙。
7、妊娠期患者:妊娠前三个月及后三个月拔牙都会诱发流产及早产等情况,应暂缓拔牙。
8、有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友病、白血病、严重贫血、坏血病、紫癜等,拔牙后伤口不易止血,一般情况下不能拔牙。
9、严重肾脏病患者:肾衰的患者不宜拔牙。
10、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此类患者血中的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酶原减少,特别容易出血,应暂缓拔牙。
11、空腹者:因为紧张,空腹容易造成低血糖等引起晕厥,故不宜拔牙。
12、长期服用抗凝血药患者:此类患者应在心内科医生的指导下停药三天后进行拔牙。
绝对禁忌症:
一、心脏病
一般而言,心功能Ⅰ或Ⅱ级可耐受口腔拔牙和一般小手术,但应保证镇痛完全,患者安静,不激动,恐惧或紧张。多以2%利多卡因为首选,术中是否用血管加压素,还有争议。
无论何种心脏疾病,凡有心力衰竭症状,如呼吸困难,紫绀、下肢浮肿等均禁止拔牙。
拔牙前要了解
哪种类型的心脏病
疾病程度如何
术中术后是否会发生并发症
术前需作哪些准备,术后还需作什么处理
与内科医生合作,心电监护下拨牙的时机是否成熟
一)心脏病患者拔牙的一般禁忌证
1、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可因拔牙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房颤、室颤等严重并发症,应注意预防。
三个月内发生过心绞痛者慎拔牙,需拔牙时术前口服硝基吡啶(心痛定)25~50mg或二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5~10mg或硝酸甘油酯0.3~0.6mg 含化或口服氨酰心安25~50mg。
2、心肌梗死
原则:
急性心肌梗死,禁拔牙;
心肌梗死后6月—2年:尽可能避免拔牙;
心肌梗死后2年以上:慎重拔牙。
拔牙前:复查心电图,必要的药物治疗。准备氧气、硝酸甘油片。
术 中:心电监护,利多或布比卡因,不加肾上腺素。
3、心绞痛
近期出现的或不稳定的心绞痛:禁拔牙
心绞痛稳定在三个月以上:慎重拔牙
拔牙时的要求同心肌梗死
4、高血压性心脏病
多有左心室心肌肥厚、扩张,晚期心脏扩大,左心衰竭。
可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拔牙时防治同高血压与心脏病。
5、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瓣膜病
心功异常、风湿活动期:禁拔牙
心功正常:慎重拔牙
术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常用的有效抗菌药物
青霉素 术前30分钟口服,或术前15分钟肌注;以后2/日,至少三天。
红霉素 术前2小时口服,以后每日4次,连续应用3天。
6、心肌炎
多为病毒感染,可致心脏扩大、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
拔牙时应注意预防心源性意外。
7、心律不齐
房室传导阻滞I-II0一般可耐受手术,III0者不宜拔牙。
右束支传导阻滞而心功能良好者可拔牙;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常发生于严重的心脏病,需注意。
双侧阻滞者危险性更大,不可拔牙。
房颤者应控制后再拔牙。
二)心脏病患者拔牙的绝对禁忌证
1.近期有心肌梗死病史者。
2.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者。
3.心功能Ⅲ—Ⅳ或有端坐呼吸、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等症状。
4.心脏病合并高血压,BP>=180/100mmHg。
5.有Ⅲ°或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双侧束支阻滞、阿斯综合征史者。
二、高血压hypertension disease
WHO血压界定:<120/85mmHg为正常血压;>140/90mmHg异常血压;介于两者之间为临界血压。
>180/100mmHg为绝对禁忌。
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术前1小时可用适量的镇静药物。
确保无痛,局麻药以使用利多卡因为宜。
注意合并用药的副作用。
三、血液病
血友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等。
共同特点是拔牙后不易止血。应治疗、控制、好转后再拔牙。
1、贫血
外周血液中Hb低于正常值的下限,一般伴有红细胞数量或压积减少。
WHO诊断贫血的Hb标准为:成年男性低于13g/L;成年女性低于12g/L;孕妇低于11g/L。
体征:皮肤粘膜苍白。常见的症状: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Hb低于60g/L,30%患者可有心电图有变化。
Hb在8g/L以上,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上,一般可以拔牙。慢性贫血,可耐受一般手术。老年人或动脉硬化者,Hb应在10g/L左右方可手术。
2、白血病
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急性白血病常有发热及感染,而以咽峡炎及口腔炎多见。
约1/3以上的患者起病时伴有出血倾向,出血的原因是血小板减少。2/3病员有贫血。白血病细胞浸润口腔粘膜可引起牙龈及舌肿胀,牙龈出血并继发感染。
化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出现幼稚白细胞,骨髓检查可确诊。
急性期或晚期禁拔牙!
慢性期又分慢粒,慢淋。易出血和感染。应在专家的指导下拔牙,应妥善止血,防止感染。
3、恶性淋巴瘤
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有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大量增生。
典型者有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常伴有发热及肝脾肿大。
可分为霍奇金氏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拔牙时须经系统治疗病情稳定后,在有关专家的合作下进行。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型多见于儿童,突然发生广泛、严重的皮肤及粘膜出血,不可拔牙。
慢性型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拔牙时应查血小板计数,如低于20x109/L为拔牙禁忌,应选择在50x109/L以上进行,并注意预防出血,手术时注意止血。最好在100x109/L时进行。
5、血友病
多见男性,VIII因子缺乏,遗传性血液凝固异常。平时轻微损伤可出血不止。
化验:凝血时间显著延长,出血时间、血小板正常。
血友病必须拔牙时应做到:
每天输入少量鲜血或抗血友病球蛋白(AHG)
如需拔牙时应先补充全血或凝血因子Ⅷ应提高到正常的30%以上。
选用含肾上腺素的麻药,细针,
减少术中损伤,
牙槽窝填入止血剂、缝合。
全身给止血剂:6-氨基L酸。
四、内分泌及代谢病
1、糖尿病:
由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所致。有“三多一少”体症。伴发心,脑血管(硬化),肾炎,眼视网膜动脉硬化及神经炎病变。
感染和出血是其拔牙的主要危险。
拔牙时,血糖控制在 8.88mmoL/L(160mg/L)以下为宜。
术前术后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甲亢:
体内甲状腺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突眼,神经系统症状(情绪易激动,震颤,失眠,紧张,焦虑),基础代谢率高(多汗,怕热,心动过速),手术刺激及感染可引起危象。
拔牙应在本病控制后,静息脉搏在100次/分下,基础代谢率在 20%以下方可拔牙。术中麻药不加肾上腺素,术后应抗感染
五、恶性肿瘤
肿瘤涉及的牙禁作单纯拔除
放疗区域内的牙于放疗前至少7-10d拔除
放疗后3-5年内不应拔牙
必须拔牙时,力求减少创伤,术前术后大量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六、肝病
暂缓拔牙:急性肝炎、肝炎活动期、肝功严重损害
一般肝功能异常拔牙时:术前给Vit K、Vit C及保肝治疗,术中注意伤口止血,术后给予止血药。
七、肾病
急性肾炎、肾衰、严重肾病:禁拔牙
慢性肾功能不全,处于肾功能代偿期,即内生肌酐清除率>50%,血肌酐<133μmol/L(1.5mg/dl),临床无症状,拔牙后给抗菌药物,预防暂时菌血症致肾病恶化。
八、月经妊娠期
妊娠:妊娠4—6月时拔牙较安全
术前可给黄体酮,减少创伤
有习惯流产、早产史者最好不拔牙
月经期:可代偿性出血,暂缓拔牙
九、急性炎症期
两种意见
1
可拔牙:
通过牙窝引流,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
2
不能拔:
炎症扩散,致严重并发症,且麻醉不佳。
是否拔牙需参考
病变部位:如上颌牙引流好,阻生牙易扩散。
炎症范围:如早期有利于引流;已有间隙感染,单纯拔牙效果差,则应切开引流。
全身情况:如老年人应缓拔牙。
拔牙难易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