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又名绿天、扇仙、甘蕉等,属芭蕉科芭蕉属,为多年生大型常绿草本。原产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云南等地,现长江以南地区广为种植。茎直立,高可达4~6米。叶螺旋状排列,长约3米,宽40厘米,形似香蕉树。夏、秋间开花,花后结果,果实形似香蕉,12月成熟,但不能食用,可供观赏。
茎纤维可作造纸或纺织原料,叶煎汁,能利尿,并有主治感冒、胃痛及腹痛等功效。自古就有芭蕉孕凉南国风的说法。春天根际生出许多新株,可分株繁殖。幼株亦可制盆景,芭蕉叶片嫩绿惹爱,长达3米,茎高6米,荫浓,有孕风贮凉之功。院中种几丛芭蕉,对美化绿化环境有良好效果。
人们欣赏芭蕉,对早春的未展芭蕉,特感情趣。唐张说诗中有“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在这里未展的芭蕉干,如同冷烛绿蜡,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又如少女的芳心,受着寒气袭人的环境束缚,只好把它深藏在紧紧封缄的书札中。春天来了,寒气终会被和煦的东风吹开,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也有些人喜爱欣赏雨中芭蕉。
广东音乐中有一首名曲叫“雨打芭蕉”,将情与景融化于管弦,听来令人神飞心驰。雨中芭蕉反映在古诗里尤多,白居易说:“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吕本中说:“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听了雨打芭蕉之声,滴醉愁肠,叹人生倏忽,岁月无情。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福利与肉类生产》
芭蕉的象征意义,是体现了岭南文化。
芭蕉,是芭蕉科芭蕉属植物。
多年生丛生草本,具根茎,多次结实。植株高2.5至4米。叶片长圆形,长2至3米,宽25至30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长达30 厘米。
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约10至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长4至4.5厘米,具5齿裂,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顶端具小尖头。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至7厘米,具3至5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至8毫米。
芭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温度15至35℃,适温为24至32℃,绝对最高温不宜超过40℃,绝对最低温不宜低于4℃。土壤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而以砂壤土,pH值5.5至6.5最为适宜。
我国南方大部以及陕西、甘肃、河南部分地区都有栽培。
芭蕉主要价值
食用:芭蕉果肉、花、叶、根中均含有丰富的糖类、氨基酸、纤维素、多种矿物质、硒等微量元素及多种化合物成分,药食兼用,营养丰富。研究人员采用水提取法、醇提取法和石油醚提取法对芭蕉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实验,水提物中含蛋白质、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皂苷等物质;醇提物中含蒽醌、黄酮、香豆素、酚类、强心苷、蛋白质、氨基酸等化学物质;石油醚提取物中含有挥发油、甾体、油脂、内酯及香豆素等亲脂性成分并确定芭蕉根中含有氰苷。
观赏:芭蕉在园林中获得较高的地位,成为园林中重要的植物,并形成一定的园林种植规模和造景模式。其可丛植于庭前屋后,或植于窗前院落,掩映成趣,更加彰显芭蕉清雅秀丽之逸姿。芭蕉还常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组合成景。蕉竹配植是最为常见的组合,二者生长习性、地域分布、物色神韵颇为相近,有”双清“之称。芭蕉还可以做盆景,是古人喜欢的一种清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