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量减少或经期延长放置曼月乐环后由于曼月乐环含有的药物对宫腔的局部作用,能使
月经量减少。那曼月乐环为什么能使血量减少呢?每个月,由细胞和腺体组成的子
宫内膜会增殖。这种增殖是由激素引起的规则变化。在每个月经周期开始时,子宫内膜会增厚,以准备接收受精卵。如果没有受精发 生,子宫内膜会在月经周期末尾时剥落,从阴道中流出,形成月经出血。曼月乐环每天释放小剂量的左炔诺孕酮进入宫腔。这种在子宫局部高浓度的孕酮抑制子宫内 膜增殖。因此,剥落时的子宫内膜很薄,使得月经周期末尾时出血量很少。使用曼月乐环一年后,女性平均每月只有两天的少量月经出血。这只是一种局部作用,卵 巢的正常生理功能不受影响,自身的激素保持正常水平,这种经量减少使女性更加自由,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一旦取出,月经将在一个月内迅速恢复正常。还有些人放置曼月乐环后,前几个月经期可能延长,月经与平常相比有点不规则。但这些症状一般会在前3-6个月逐渐消失。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这些都是子宫适应激素作用的正常反应。并不是说有什么异常。2、闭经曼月乐环后续的作用力也是很出人意料的。它这根小小的指挥棒似乎探测到子宫并不想接受“种子”—受精卵,也不想忍受因此而来的月经,因此使用曼月乐环一年后,平均10%~20%的女性会出现月经暂停。对于一年后就几乎没有月经了,大多女性会有一些顾虑,这尚且是一个有颇多争议的事情:有一些女性年纪偏大,担心因此而提前闭经有一些女性虽然无此忧虑, 但基于这一现实,难免考虑:这意味着怀孕吗?对女性内分泌有不好的影响吗?答案当然是令人放心的:曼月乐环每天释放小剂量的左炔诺孕酮进入宫腔,使得这些 女性每月的子宫壁增厚完全停止,所以没有月经出血。这种使用曼月乐环后出现的月经暂停是暂时的,不应有任何担心。取出曼月乐环后,月经就会恢复正常。3、盆腔感染放置管有助于防止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在放置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并且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放置器的设计将感染的危险减到了最小。使用含铜宫内节 育器时,盆腔感染率最高发生在放置后第1个月内,以后逐渐减少。某些研究提示,曼月乐环宫内节育系统使用者的盆腔感染率低于带含铜宫内节育器者。盆腔感染 性疾病的已知危险因素是多个性伙伴。盆腔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可以损害生育并增加异位妊娠的危险4、节育器脱落虽然曼月乐环的脱环率极低,但在这里还是要简单讲一下:任何IUD部分或全部脱落的症状包括出血或疼痛。然而,有时该系统可能从宫腔排出而妇女没有注意到,部分脱落可能降低曼月乐环宫内节育系统的有效性。因为 曼月乐环宫内节育系统减少月经出血量,如果月经出血量增多,可能提示发生脱落。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必须取出移位的曼月乐环宫内节育系统,同时放置一个新的 系统。使用曼月乐环的妇女应当学会如何检查曼月乐环的尾丝5、穿孔这种现象对曼月乐环来说是非常罕见地。宫内节育器可能引起子宫体或宫颈的穿孔或穿透,通常发生在放置时。这种情况下,必须取出该系统。6、异位妊娠既往有异位妊娠、输卵管手术或盆腔感染史的妇女,异位妊娠的危险较高。如果发生下腹痛-特别是伴有月经过期、或者闭经的妇女开始出血,应该考虑异位妊娠的 可能性。曼月乐环宫内节育系统使用者的异位妊娠率为0.06/100妇女/年。该率显著地低于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的妇女的估计的异位妊娠率 1.2-1.6。7、延迟的
卵泡闭锁因为曼月乐环宫内节育系统的避孕作用主要取决于局部作用,育龄妇女常于排卵周期发生卵泡破裂。有时卵泡闭锁延迟而卵泡生长继续进行。临床上这些增大的卵泡 不能与卵巢囊肿区分。约12%使用曼月乐环宫内节育系统的妇女被诊断出有卵泡增大。这些卵泡绝大多数没有症状,虽然某些可能伴有盆腔痛或性交痛。但也不必 过于担心,大多数病例增大的卵泡在2-3个月的观察期内自发消失。8、发胖极少数人用后会有发胖、血压升高、腰酸、头痛、恶心、抑郁、长斑、变黑、长痘的迹象,但并不明显,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资料证实这些症状完全是曼月乐环所 致。专家表示一般人很少会出现这种现象,但由于各体差异,比如人的体质,心态各不相同,出现的症状一不尽相同。但出现此类症状的几率微乎其微,对身体健康 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1、导致子宫穿孔,当然,并不是说上环就一定会导致子宫穿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女性的子宫大小和节育环大小不匹配,或是医生操作不当造成。
2、损伤其他脏器,这种情况得建立在节育环导致子宫穿孔的情况下,这时候节育环会进入腹腔,那么就可能异位于膀胱内、盆腔、肠系膜等其他脏器之上,从而对它们造成损伤。
3、会导致月经量增多,这主要是因为一部分宫内节育环含有铜离子,而铜离子具有细胞毒性和溶血作用,当女性来月经时,在铜离子的作用下很可能会出现经量过多、流血不凝等现象。
扩展资料:
历史:
首次设计用作人类避孕的宫内节育器者是波兰医师Richard Richter,他于1909年以蚕肠线制成环形节育器,用带缺口的棒送入宫腔。1923年,K.Pust发展为蚕肠线环和有柄托结合的宫颈子宫装置,虽曾有临床报道,后因盆腔感染受到医师反对,而未能推广。
首次推广应用宫内节育器并作改进者为德国Emst Grafenberg,他将蚕肠线和银丝制成的星形IUD改进为合金环,即格氏环。
1920年后,格氏环在德国普及。1925年日本Ota设计车轮状塑料环,1934年Ota环应用金和涂金的银环,据称其效果高于格氏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带节育环可能带来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