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还得从远视的原理说起。
外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汇聚到视网膜上,人就能看清楚东西。近视的人,光线汇聚到了视网膜前,而远视的人光线是汇聚到了视网膜后。远视度数越高,光线汇聚的位置越靠后,理论上看东西也就越不清楚。
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远视的人不戴眼镜日常视力也很不错呢?
这是因为我们眼睛里有睫状肌和晶状体在配合调节。当远视的人需要看清物体时,睫状肌就开始收缩,临床上叫发动调节,而晶状体也随着变凸,将光线重新汇聚到视网膜上。
我们将晶状体能变凸的最大程度叫做调节幅度(调节力),理论上来说,只要调节幅度大于远视度数,我们就能看清楚东西。而调节力越强,能够代偿的远视度数也就越高。
然而,现实中远视的人视物时,睫状肌不可能一直长期处于过度收缩状态,他们也不可能一直动用所有的调节力去长时间看东西。当调节力动用的过多、时间过长时,我们就会感到眼酸、眼胀、视物模糊,甚至头晕、头痛。
所以理想的状态,是远视的人平时最好只动用自己的一小部分调节力去抵消远视,这样既能够视物清晰,又不会视疲劳。而如果远视度数太高,需要动用较多的调节力去代偿的时候,我们就建议佩戴眼镜,让睫状肌收缩的少点,靠戴眼镜去代偿部分的远视。
但是每个人的最大调节力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一般从2~3岁开始,人的调节力从8~15D不等。而每个人能长时间动用调节的能力也不同,有些人平时长时间动用自己一半的调节力都不会有任何不适,但有些人长时间用自己3成的调节力就受不了了。
而随着年纪的增长,调节力会慢慢下降,所以很多远视的人年轻的时候视力很好,但是到了40岁以后,会突然感觉视力下降,那是因为他的调节力下降,无法再代偿自己的远视造成的。
那么问题来了,远视需不需要配镜呢?
正常情况下,我们出生时眼睛都处于一个远视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的变长,远视慢慢减少甚至消失,直到最后变成低度的远视、平光或者继续往近视方向发展。所以说远视是眼球生长发育中的正常生理现象。
但是,如果是不正常的、不符合生理发展进程的远视,就要重视起来了。 因为远视有时候是会和斜弱视挂钩的。 如果远视度数过高,而调节力又不够代偿远视,我们的孩子就会一直处于一种远视引起的视物模糊状态,看远看近可能都不清晰。
就算调节力够代偿远视了,但是付出的调节太多而导致经常有视物疲劳,眼酸眼胀,不能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症状,也要考虑配镜。
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配远视眼镜,不是为了让他看东西能够多清楚,而是让他的眼睛能够减少过度的调节,避免眼睛过度疲劳。
总的来说,远视要不要配镜,配多少度的眼镜,都需要在正规专业的眼科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根据结果及孩子的个体情况,进行具体综合分析。
可能是散光吧散光,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状况,与角膜的弧度有关。人类的眼睛并不是完美的,有些人眼睛的角膜在某一角度区域的弧度较弯,而另一些角度区域则较扁平。造成散光的原因,就是由于角膜上的这些厚薄不匀或角膜的弯曲度不匀而使得角膜各子午线的屈折率不一致,使得经过这些子午线的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这样,光线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便称为散光 散光症状1模糊:视力模糊与散光的程度和方式密切相关。有轻度散光的人视力通常正常,但在看某一距离的物体时可能出现头痛、眼疲劳和视力模糊。有严重散光眼的人视物不清和扭曲。 看远看近都不很清楚,近距离工作时间稍长即眼胀头痛阅读窜行或有重影。 2视力疲劳:对于视网膜上的模糊图像需要不断进行精细调节,加上视物发生扭曲,故散光眼,特别是远视散光眼患者,容易发生视力疲劳。复性远视散光眼的年轻者往往可以用调节进行弥补,根据调节程度可以形成假性单纯性远视散光、假性单纯性近视散光或假性复性近视散光。 3正常的头位和眼位:双眼有高度不对称散光者,为了看得更清楚,往往采取倾斜头位而导致斜视,散光矫正后可以恢复。高度散光者看远处目标时常常眯眼,达到针孔和裂隙作用,以提高视力。通过针孔或裂隙看东西,可以减少散光对视力的影响。 在现代眼科文献中,关于散光眼发生率的报道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先天性散光很常见,后天性散光比较少见。研究发现,先天性散光非常普遍,临床上能够发现的散光眼高达90%。明显散光眼的发生率为7.5%---75%,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所定标准。大约44%的人有0.50屈光度以上的散光,10%的人有超过1.00屈光度的散光,8%的人有1.50屈光度或超过1.50屈光度的散光。 散光也得重视的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