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引起者最常见。致敏机体再次注射青霉素后,可在几分钟内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3.血清过敏性休克:临床上再次给病人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动物血清治疗或紧急预防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4.呼吸道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5.胃肠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
I型超敏反应
1、由抗体IgE引起。
2、发生快、消失快。
3、引起效应器官功能紊乱,无实质性病理损害。
4、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常见疾病:
1、药物(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
2、皮肤过敏反应:药物、食物、花粉、羽毛、冷热刺激引起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3、呼吸道过敏反应:吸入花粉、真菌、毛屑、病原菌等引起过敏性哮喘和鼻炎。
4、消化道过敏:进食鱼虾、牛奶、鸡蛋等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II型超敏反应
1、抗原或抗体复合物存在于细胞膜上。
2、介导的抗体是IgG和IgM。
3、有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
4、后果是靶细胞被破坏。
常见疾病:
1、输血反应:多见于ABO血型不符合,也可发生于RH血型不合。
2、新生儿溶血:母子间RH血型不符合,ABO血型不合也有,但症状较轻。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流感病毒、EB病毒感染后或服用甲基多巴类药物后。
4、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青霉素、磺胺、奎尼丁等引起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II型超敏反应
1、抗体是IgG、IgM,有补体参与。
2、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并沉积于小血管基底膜。
3、病理损害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
常见疾病:
1、实验性局部过敏(Arthus)反应:给家兔多次注射无毒抗原后再次注射,局部发生水肿、出血、坏死等炎症。
2、人类局部过敏反应:如多次注射胰岛素、狂犬病疫苗或抗毒素后局部出现水肿和充血。
3、血清病:一次大量注射抗毒素后1-2周,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和一过性蛋白尿。
4、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也可见于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肝或疟原虫感染后。
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扩展资料
特应性个体易于发生哮喘和湿疹等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但实际发生频率仅为特应性个体的10%~30%。易感性因素分析表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危险中各占50%。
儿童早期接触相对卫生较差的环境,特别是易于引起感染的环境,有助于防止变态反应性哮喘的发生。其机制主要是由于儿童早期接触微生物,易于激活Th1应答及Th1细胞因子的产生,同时诱导Treg的产生抑制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阻断IgE抗体的产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II型超敏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I型超敏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Ⅰ型超敏反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