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
1、急性期
(1)局部疗法
常用高锰酸钾液或过氧化氢液,以口腔冲洗针头伸入盲袋内冲洗脓液、细菌及食物残渣,然后将碘甘油置入盲袋,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同时用氯己定液含漱,有局部清洁杀菌的作用。
(2)全身疗法
轻型者可口服广谱抗生素联合抗厌氧菌药物,如头孢菌素类配合硝基咪唑类药物。重型者可应用抗生素肌注或静脉滴注。同时注意休息,采取进流食及补充维生素C等支持疗法。
(3)手术疗法
①脓肿切开引流:冠周脓肿形成和切开的指征为局部红肿、压痛、变软及波动感;全身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病程已3~5天。
②智齿拔除:龈瓣肿胀加重、炎症长期不消退者,应及早拔除智齿。但是由于智齿位置靠后,拔除术较复杂,创伤大,炎症期有感染扩散的危险,所以一般主张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及早拔除病源牙。但也有不少人报道,对于那些炎症早期、轻型、垂直位阻生和全身情况较好的阻生齿,在抗生素的治疗下早期拔除阻生智牙有利引流、消炎和缩短疗程。对于开口困难者,还可在高位封闭麻醉下强行开口,进行拔牙。尽管这种有条件的手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还是应慎重对待,以防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慢性期
(1)龈瓣切除术
切除龈瓣的目的是消灭窝藏细菌的盲袋。如牙位正常,与对颌牙可形成正常关系,面仅为龈瓣覆盖,则可行龈瓣切除。方法是梭形切除包在牙冠周围的龈瓣,到完全暴露牙冠为止,然后缝合或填塞碘仿纱布条。
(2)阻生智齿的拔除
是根治智齿冠周炎的主要手段。应及早拔除那些曾有症状的阻生智齿,预防冠周炎的复发。
智齿冠周炎正在萌出或阻生的智齿,其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性病变称为智齿冠周炎。本病发病年龄真8-35岁。下颌智齿在下颌骨的萌出位置不足,导致下颁智齿萌出受阻,部分萌出的智齿与周围牙龌辨之间形成盲袋,嵌塞食物及细菌,一旦遇有感冒、疲劳等全身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常诱发急性冠周炎。上颌智齿冠周炎少见。[临床表现]1,初期患侧磨牙后区有肿胀不适感,继而疼痛,咀嚼及吞咽时加重,早期多为钝痛。当感染波及咀嚼肌筋膜,可出现张口受限,或面部(主要是颊部、颌下区、腮腺咬肌区)肿胀。局部感染加重时,可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2.口内检查可见阻生智齿、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糜烂、触痛,盲袋内有食物残渣或脓性渗出物。晚期在智齿周围可形成脓肿,有部分病例中,由于感染沿下颌骨向下扩散,脓肿可位于第二磨牙的颊侧或颊部。患侧须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诊断]1.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2.x线检查可了解阻生智齿的位置,生长方向、牙根形态,还可发现口内不易探查到的第二磨牙远中颈部龋。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自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右移。4,此外应与第二磨牙远中龋引起的牙髓炎相鉴别。(1)疼痛表现不同。(1)牙髓活力测验:冷热刺激疼。(3)X线表现不同。[治疗]1.局部治疗(1)盲袋冲洗;可用3%双氧水、1%雷夫诺尔,冲洗后,盲袋中放入碘甘油或浓台氏液。盲袋冲洗和上药对局部炎症的消退十分重要,有条件者应每日1次。(2)漱口水含漱:如多贝尔氏液,也可使用淡盐水含漱。(3)面部肿胀者可用如意金黄散外敷。(4)脓肿已形成,应行切开引流术,切口应与牙龈平行,且直达骨面。(5)急性期拔牙:当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炎症较局限时,如估计手术难度不大,可考虑拔除患牙。2.全身治疗:较轻病例可选用口服抗菌素如增效联左磺片、四环素、红霉素,较重病例可选择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青霉素、链霉素等。3.如颌骨有足够间隙,智齿正位无骨阻生,且有胎关系的病例,可考虑行龈切除术保留牙齿,否则,应尽早拔除。冠周炎是牙齿萌出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牙冠周围软组织的炎症。临床上多见下颌第三磨牙(俗称智齿)。其次上颌第三磨牙亦可发生。本病多发生于18~30岁之间。病因病理病机第三磨牙萌出困难是引起冠周炎的主要原因。这种原因的产生是由于磨牙萌出位置不符,这与人类种系发生和演变过程中,由于食物、生活习惯与咀嚼力的变化,逐渐产生下颌骨的退化有关。磨牙阻生的类型对冠周炎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上以部分萌出的垂直陌生和近中倾斜阻生最多,也最常引起冠周炎。萌出不全的牙冠位置大多低于第二磨牙咬平面,其远中和颊、舌侧常有龈瓣覆盖,龈瓣与牙冠之间形成深而窄的盲袋,它自洁作用差,易藏食物残渣,它的温度及湿度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正常情况下,人体抵抗力强,细菌不能得逞。但当人体在感冒,睡眠不足、疲劳等情况使人体低抗力下降,此时细菌繁殖引起感染。咬及咀嚼时对龈瓣的机械损伤,使粘膜发生溃烂,破坏了组织的防御功能,使细菌乘机而入,也可引起冠周炎。临床表现冠周炎初期只是牙龈疼痛红肿,在咀嚼及吞咽时加重,可出现张口疼痛加重,当感染波及嚼肌及翼内肌时可出现牙关紧闭。局部可出现肿胀,淋巴结可增大及压痛。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全身不适、发烧及白细胞增高。发病2~3天如疼痛不止,发烧不退,可考虑炎症发展到化脓期。如此期及时切开引流,炎症则逐渐消退。如此期感染不予控制,则炎症扩散,感染可向嚼肌、颊部、咽旁、下颌等扩散引起相应间隙的间隙感染。并可进一步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