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理切片上,“肉芽肿”有特有的形态学改变——以小叶为中心的肉芽肿和慢性、亚急性炎症,炎性细胞是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浸润为主。虽然为慢性炎症过程,但常突然急性发作,炎性肿块短期内迅速增大,形成脓肿、坏死、窦道或溃疡。
炎症肉芽肿inflammatory
granuloma
又称肉芽肿性炎。巨噬细胞增生而形成境界明显的结节状病灶。主要成分为具有很强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一般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前者由生物病原引起,后者由异物引起。肉芽肿形态结构多具一定的特殊性,如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性肉芽肿,麻风杆菌引起的麻风肉芽肿以及霉菌引起的各种霉菌性肉芽肿等。
环状肉芽肿是一种皮肤的炎症,它最常累及患1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年的双手或足部,但它会扩散到手臂、颈部和躯干部,环状肉芽肿的病因未知。环状肉芽肿首先呈现为色彩鲜艳的红色或红综述色的肿块。这些肿块逐渐长在一起形成环状的斑块。你可能误认为它是癣。这些坏的中部皮肤扁平,可为红色或亮色。通常出现在手和脚上。如果它扩散到躯干部,则称之为全身性环状肉芽肿。除了斑块的外观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症状。环状肉芽肿通常会自行消退。在此期间,可以通过注射类固醇、类固醇软膏或烟酰肽进行治疗。在此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糖尿病康复治疗中心杨洁主任向大家介绍干细胞疗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因此干细胞可用于治疗各种细胞损伤性疾病,糖尿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受损,所以胰岛素量分泌不足,血糖持续升高,长此以往病情得不到控制,就会全身性器官功能紊乱,随之各种并发症产生。干细胞可以修复受损的胰岛β细胞,恢复胰岛功能,使之正常分泌胰岛素,进而康复糖尿病。化脓性肉芽肿损害多单个发生。早期损害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小丘疹,缓慢或迅速增大,形成有蒂或无蒂结节,有的呈短棒状,直径在0.5~1cm,表面多光滑和呈小分叶状。质软、易脆,以至轻微创伤可引起明显出血,也可因此坏死、溃疡、表面结棕黄色或黑色痂。无自觉症状,无压痛等。但若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见损害及其基底红肿、疼痛、触痛。鉴别诊断要点
化脓性肉芽肿与尖锐湿疣的主要鉴别要点在于前者大多单发,损害多呈短棒状,表面光滑,随着病程延长损害无明显继续增大,醋酸试验阴性,HPV检查阴性,组织病理见相当数量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的球状肿块嵌于表皮下基质内;后者大多为多发,损害呈菜花状,随着病程延长损害迅速增大,醋酸试验阳性,HPV检查阳性,组织病理见诊断性凹空细胞等。
什么是光线性肉芽肿?
本病是1975年O’Brien提出的。他认为是一种由于经常遭受日光爆晒所引起的慢性肉芽肿。在热带或亚热带易见,我国曾报告5例。以中年以上农民在夏季发病较多。性别无差异。
病因及发病机理:
本病可能与由光化学改变的变性弹性纤维上的一种弱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免疫应答有关。
临床表现:
在日光照射的皮肤上初发单个或群集的小丘疹或结节,正常皮色、淡红或暗红色,逐渐扩大增多,形成斑块,中央凹陷呈环状或不整形,边缘光滑,具珍珠样色泽,呈堤状隆起。环的直径0.5—4cm或以上,3—5个至数十个不等,质较韧,略具浸润,表面无鳞屑,无角化现象,环中皮肤外观正常或现轻度萎缩。各环可相互融合,但不发生溃疡。好发于额、颈、胸、上肢或后背等。经过慢性,自数月到数年。中年以上者多见,经常在室外作业者易发或症状增剧。多无自觉症状,或有轻痒。可以自然缓解。
病理变化:
主要是以弹性纤维溶解性肉芽肿为主,即在病变浸润区内的弹性纤维消失,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初起皮疹表皮正常,陈旧皮疹表皮萎缩。环状皮疹的周围皮肤真皮内有大量弹性纤维变性、变粗、卷曲,HE染色呈蓝色(正常的弹性蛋白和胶原纤维染成红色)。环状皮疹隆起部位有异物巨细胞吞噬变性的弹性纤维现象。在大的异物巨细胞间,有较小的巨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皮疹中部有少数孤立的变性弹性纤维。皮肤附属器和皮下组织均无明显改变。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皮肤上下不等、健皮色、淡红或暗红色堤状隆起的环状损害,好发于面颈部,夏季易见,有长期日晒史和病理变化特征即可确认。
本病应与下述皮肤病相鉴别:
(一) 环状肉芽肿 临床表现相似,但病理变化不同,真皮中部有胶原变性,罕有巨细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