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肿瘤和囊肿或体积较小,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胸闷咳嗽气短,胸痛多见于早期症状,胸痛的强度和进展,常提示肿瘤为恶性,肿瘤内多有缺损,破入肺部时常产生皮样内容物或毛发,可出现特殊一些纵隔肿瘤的症状。如胸腺瘤伴有重症肌无力,甲状腺瘤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纵隔肿瘤体积巨大压迫或侵犯胸腔,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征,纵隔移位明显,神经源性肿瘤可出现脊髓压迫或截瘫症状。
纵隔肿瘤可无症状或无症状。症状因患者而异。有的病人会出现气短、干咳的症状,主要原因是肿瘤压迫器官;有的病人发病时,会出现咽痛、吞咽困难的症状,主要原因是肿瘤压迫食道;部分病人发病时出现声音嘶哑、膈肌麻痹的症状,主要原因是肿瘤压迫神经。如果肿瘤压迫上腔静脉,症状更明显,患者的面部和胸部不仅会水肿,而且肿瘤压迫部位会静脉怒张。
放疗和化疗是纵膈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病例。如果放疗和化疗效果不明显,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手术。如果纵膈肿瘤被确定为良性,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因为纵膈肿瘤会逐渐长大,变成恶性。在手术过程中,如果肿瘤被完全切除,疾病治愈的概率相对较高。如果肿瘤不能完全切除,后期肿瘤破入心包,则可能引起急性心包炎,危及生命。
早期手术治疗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手术时间并非越早越好,手术时间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而定。如果确诊为纵膈良性肿瘤或囊肿,可以进行选择性手术治疗。如果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或肿瘤较大,应尽快手术,以免发生意外。体积较大的肿瘤可压迫或侵占纵隔内的重要脏器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如压迫食管可引起排痰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颈部和上胸部的水肿和静脉怒张等。但也有许多良性肿瘤是没有症状的。我们该怎么做呢?这就要求我们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这个真的很重要,我们应该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
前:胸腺瘤、畸胎瘤、精原细胞瘤、淋巴瘤、癌、甲状旁腺腺瘤、胸内甲状腺肿、脂肪瘤、淋巴管瘤、主动脉瘤
中:淋巴瘤、心包囊肿、支气管囊肿、转移性囊肿、系统性肉芽肿
后:神经源性肿瘤、支气管囊肿、肠囊肿、黄色肉芽肿、膈疝、脊膜突出、脊旁囊肿
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
1.约1/3无临床症状,常规体检和其他疾病的胸片检查发现
2.症状和体征与肿瘤的大小、位置、生长方式和速度以及相关的并发症有关
3.最常见的症状:咳嗽(60%)、胸痛(30%)、发热/寒战(20%)和呼吸困难(16%),大部分症状可归类为局部和系统两种:局部症状是继发于肿瘤的侵袭,常见的包括:呼吸道压迫、吞咽困难、肢体/膈肌/声带麻痹、霍纳综合征、上腔静脉综合征。系统性症状通常由过量释放的激素、抗体、细胞因子所致。
纵隔肿瘤的诊断
1.初筛:正侧位胸片——大小、位置、密度、肿物构成
2.明确特征:CT扫描——囊实性、血管性、与周围的结构关系
3.补充信息:透视、食管吞钡、血管造影、3D重建
4.MRI:排除/评价神经源性肿瘤和心血管受累程度
初步诊断良性——直接切除,无需活检;
判断不清——根据病变解剖位置和影像特点,经胸/支气管/食管针刺活检、经纵隔镜/胸腔镜/前纵隔切开术/淋巴结/剖胸活检,取得诊断性活检标本
胸腺瘤——多元化
表现:大部分为实性,1/3可见坏死、出血或囊性成分;1/3可出现肿瘤包膜外侵袭(分期依据)至比邻结构(膈肌→腹腔、同侧胸膜和心包膜);淋巴或血行转移少见;1/3有肿瘤压迫或侵袭相关症状(胸痛、咳嗽、气促、副肿瘤综合征)
副瘤综合征 :重症肌无力(常见于女性,表现: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乏力等)、低丙球蛋白血症、红细胞再生障碍等
胸片:前上纵隔边界清楚的分叶状肿物,进一步行胸部增强CT可现实为具包膜、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物,常伴有出血、坏死或囊肿形成,也可表现为囊性为主、间以岛状实性成分。
提示预后不良:转移、巨大肿块(>10cm)、气管或血管明显受压、<30岁、上皮细胞或混合组织学类型、伴有副瘤综合征
胸腺癌 :混杂,上皮性恶性肿瘤;中年男性
临表:咳嗽、气促、胸痛,常见乏力、消瘦、厌食,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心包填塞。
组织学:巨大浸润性硬块、内含囊性变或坏死;分为低分化和高分化类型,鳞状细胞样和淋巴上皮瘤样变异——最常见。细胞形态上恶性特征明显(细胞渐进性坏死、异性、分裂),影像上不均质(坏死、钙化)、胸腔心包积液
预后不良:肿瘤边缘浸润性生长、无分叶、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坏死,>10有丝分裂/高倍视野
首选:手术切除
纵隔生殖细胞肿瘤(GCTs) :良性畸胎瘤、精原细胞瘤、胚胎性肿瘤/恶性畸胎瘤/非精原细胞瘤
纵隔良性畸胎瘤 ——影像学检查诊断、评估可切除性,首选手术全切
纵隔精原细胞瘤 :20~40岁男性,表现为气促、胸骨后疼痛、虚弱、发热、男性乳腺发育、消瘦,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影像:巨大、分叶状均质肿物,局部侵袭少,可有淋巴/血道转移
首选治疗:放化疗
纵隔非精原细胞瘤 :年轻男性,症状明显、恶性
分类:胚胎细胞肿瘤、内胚层胸腺肿瘤、绒癌、卵黄囊瘤、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
症状:胸痛、咯血、咳嗽、发热、消瘦、男性乳房发育、可伴有恶性血液病,20%有克氏综合征(XXY综合征)
影像:巨大、不规则,中央区域性坏死、出血、囊肿形成
实验室:AFP(升高:内胚窦肿瘤/胚胎癌)、β- HCG
治疗: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
后纵隔肿瘤 :几乎都是神经源性肿瘤
组织起源分类:
1.来自神经鞘细胞(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
2.来源于神经细胞(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节瘤、神经节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
3.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细胞瘤)
首选治疗:手术切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