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嘴巴的上面是八字型胡须。
八字胡,胡子的一种,泛指生长于男性上唇的胡须。左右不相连的为八字胡,左右相连为人字胡。
出处: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巴金《家》六:“他跟着父亲走到事务所去,见了那个四十多岁有八字须的驼背的黄经理。”
胡须简介
胡须,俗称胡子,泛指生长于男性上唇、下巴、面颊、两腮或脖子的毛发。青春期后的男性一般都会长胡子。胡子比头发长得快,这是雄性激素作用的结果。
如果要仔细区分,“胡”本来是指长在嘴边的毛,而上唇的称为“髭,下巴的叫“山羊胡”,两鬓连至下巴的叫“落腮胡”(又叫“络腮胡”、“连须胡子”),两颊上的叫“髯”,蜷曲的叫“虬髯”。
mustache是特质嘴唇上的胡子,俗称小胡子,就是你看抗日电视剧里,日本人留的那种人中胡须,嘴巴下面的可以叫beard.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是学英语专业的,应该在平时用英英词典,就不会搞混了,比如在麦克米伦的高阶英英学习词典中:
mustache的解释:the hair that a man can grow on his upper lip(生长在男性上嘴唇上的毛发)
beard的解释:hair that grows on a man's chin and cheeks(生长在男性下巴和脸颊上的毛发)
中国古代人非常著重自已的仪表,其中有个审美标准叫"美须髯”。受儒家文化影响(身之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古代男子成年之后都要留有胡须。但中国人胡须比较稀疏,特别强调以多须为美,而且把各部位胡须加以细华。
不同地方的胡须有专有名称,嘴巴上的称赀(zi),嘴巴下的胡须称作粜,脸两侧的胡须称作髯。秦汉时期以多须为美,关云长腮下五Liu长髯,世称"美髯公”慕煞许多人。古人开始的时候把胡须统称为"须”,形容一个人生气时称"须发皆张。"“须眉"则是男人的代名词。
南北朝时期,北方异族大量进入中原.高加索人种显著特症是隆鼻,深目和多须。白种人的的胡子又浓又密还有卷,眉毛胡子可以一抓一大把,与中原男人差别显著。按照中原汉人的传统,对异族人统称为“胡"。
因比把胡人又浓又密的胡子称为“胡须"意思是胡人的那种长须。那时有剃须习俗,称作"刮胡子",汉人对异族人非常痛恨,可以从文化方面显现出来。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分水岭,以前把胡子称须,以后称之为胡。
“胡须”一词能查到的,可见于《西游记》《水浒》,而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用的是“胡髯”,其中讲到,黄帝升封泰山,于是有神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者七十余人,飞升了。
要是细分起来,长在唇上的称“髭”,长在下巴上的称“须”,如果长到面颊上,咽喉下,则称“髯”,“胡”是统称,也通称为“须髯”。
进入到现代社会以来,受西方影响,中国男子很少再留须髯了。偶尔见到一两个,反倒觉得邋遢。除非像关羽的扮演者“陆树铭”老师那样。这就让某些中国男子的脸上失去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古代,一个男人如果须髯长得好,比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重要。那么在形容该男子相貌时,一句“美须髯”就全概括了,其它项都不提了。比如关羽,在《三国志》中就一句“羽,美须髯”,不像演义中那么多话。因为关羽的须髯太漂亮了,以至于诸葛亮给关羽写信时不称其名,只称“髯”。还有汉高祖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东吴大将太史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
吴主孙权,“紫髯将军,长上短下。”(孙权是上身长,下身短。)曹操的谋士程昱,“长八尺三寸,美须髯。”司马懿的孙子东安王司马繇,“美须髯,性刚毅。”隋朝陈国公段达,“身长八尺,美须髯。”唐玄宗时期的郭元振,因诛太平公主有功,封代国公,“身长七尺,美须髯。”睢阳张巡,“长七尺,须髯每怒尽张。”宋代道士张虚白,“身长六尺,美须髯。”郭永,“身长七尺,须髯若神。”元朝耶律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明成祖朱棣,“貌奇伟,美髭髯。” 刘伯温,“虬髯,貌修伟。”龙虎山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八仙之一的汉钟离,真是太多了,举不胜举。都是很简洁的描述,但突显出须髯的重要。
当然,有美髯就会有丑髯,五胡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渊的弟弟刘曜,“身长九尺三寸,垂手过膝,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须髯不过百余根,而皆长五尺。”胡须只有一百多根,稀稀拉拉,还都有五尺长,丑的有特点。还不能刮掉,没办法,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古代还有以“髯”为绰号者,晋代名士郄超,是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因为是美须髯,人称“髯参军”。唐初传奇“中风尖三侠”中的“虬髯客”张仲坚,他的须髯是自来卷。宋代《清异录》中还记载了一位滑州贾宁,仁义宽厚,常赈救饥民,因为多须髯,人称“髯佛”。
现代医学说,须髯长什么样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应该是有道理的。可是看明代皇帝画像,从朱棣到明孝宗都算是“美须髯”,从明武宗正德皇帝开始到崇祯,风格全变了,也许是基因变异,也许是明朝皇帝的身体素质一代不如一代。《黄帝内经》说: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气多则少髯,血气皆少则无须。从须髯竟也能看出王朝的兴衰。清代也如此。
须髯作为男性象征之一,在古代很受重视,在今天则是剃须刀的大市场。我自己就是络腮大胡须,可惜老婆不让留,三天刮一次,缺少了阳刚之气。无奈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