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时的模样在日新月益的变化中已难觅踪影。原来的城墙成了通衢大道,城门化作了地名。翻开历史的画卷,记忆的海洋里留下了城门变迁的痕迹,老北京苍凉厚重的暮鼓晨钟似乎仍响在耳畔,但那座座伟岸的身姿却已在时代变迁的腥风血雨中定格成永恒的画面。这一座座雄伟壮观的城门消逝了,但却无法从心中抹去那份记忆,或许它也像勇士一样,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
北京旧城共有16座城门,九座内城门、七座外城门,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
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
外城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安门和西便门。
内九门。
东直门,元代称崇仁门。镇门之宝外有铁塔、内有一座石雕的药王爷像。多走运木料的车。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瓮城门洞上刻有一枝谷穗,是北京的粮门,多走粮车。
崇文门,元代称文明门,别称哈达门。标志是镇海的崇文铁龟,多走酒车。崇文门也称"景门",寓意光明、昌盛。是北京城各城门中人流货流最频繁的城门。
正阳门,元代称丽正门,得名于离卦中的"日月丽乎天",又称前门。标志是瓮城里的金身关帝庙。
宣武门,元代称顺承门。标志是报时的宣武午炮,多走囚车,所以又称为"死门"。
阜成门,元代称平则门。阜成门也叫"惊门",有"公正"的意思。标志是瓮城墙壁上刻着的一朵梅花,多走煤车。
西直门,元代称和义门。标志是瓮城上一块刻着水纹的石头,多走水车。
德胜门,也叫"修门",寓意品德高尚,此门出入的是仁义之师,因此此门多出入兵车。
安定门,也叫"生门",有"丰裕"之意,军队出发从此门出城,镇门之宝是真武大帝,多走粪车。
外七门。
广渠门,又称沙窝门。
广安门,明代叫广宁门,又叫彰仪门。
左安门,又称"江擦门"。
右安门,又称南西门、丰宣门、材门。
其余三门,永定门、东便门、西便门一直沿用明清时代的称呼。
废弃的城门。
元大都共建有11座城门,其中东、南、西三面各三座,只有北面是两座,东面三门由北往南依次是:光熙门、崇仁门、齐化门;南面西有顺承门,东有文明门,丽正门居中;西面三门由北向南依次是:肃清门、和义门、平则门;北面东有安贞门,西有健德门。
明朝建立之后,大将徐达主持重建新城,废弃了元大都的北城墙,另辟新址在南面5里处建起新城墙,原来北城墙上的安贞门和健德门,东、西城墙上最北边的光熙门、肃清门都因此而废弃了。
新建的城门。
民国时期,为了方便交通,在城墙上加建了和平门、建国门和复兴门。这些新建的城门实际上只是在原来的城墙上开了两个拱形的券洞,没有城楼、箭楼和瓮城,与原来的城门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我们把北京城比作一个巨人的身躯,城门就好似巨人的嘴,呼吸和说话皆经由此道,全城的生活脉搏都集中的城门处。不管是大批车辆、行人和牲畜,还是人们的思想和愿望,希望和失望,以及象征死亡或崭新生活的丧礼和婚礼行列,都由此出入在城门处你可以感受到全城的脉搏,这种搏动,赋予了北京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9个内老城门是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是用来出兵打仗的,意思是希望每次都打胜仗;安定门是用来收兵的,意思是打完胜仗就安定了;东直门是运木材的;朝阳门的门上画着一颗麦穗,用来运粮食的,因为从南方运来的粮食都要通过通惠河从这里进入京城;崇文门是用来运酒的;正阳门是皇帝走的,就连皇后也只有在出嫁时走那一次;宣武门是走囚车的,门上还写着“后悔迟”三个大字;阜成门用来运煤,门上还画着一支梅花;西直门是用来运水的,它运的是玉泉山的水。复兴门 建国门是后来加的 不算老城门
天安们、地安们、东安门和西安门是皇城门
7个外城门是永定们、左安门、右安门、广安门、广渠门、东便门和西便门
东西南北中”五城
这里说的东南西北中这五城,其实就是划分的五个区域,划分的唯一界线就是紫禁城。
明清两代,东西南北城都是互不相通的,如果从南城到北城,得花上溜溜一天时间。
说到这五城,流传着“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说法,西太后慈禧时而住颐和园,时而住皇宫,大臣们习惯住西城,两边跑着方便。那时大运河还走船运货,通州那边经常有买卖,所以大富商们习惯住东城,也为了两边跑着方便。
“南贫”,崇文、宣武统称南城,比起北边的东、西两城,人们的生活确实比较贫苦。
北城,曾经也以商业为主,因为那时大运河能直接通到什刹海,有码头,能卸货。所以现在北京有很多带“仓”的地名,以前都是货仓。
“内九外七”十六门
十六个门,现在我们能看见的只有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复建的永定门了。
大家熟悉的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都是后来甚至是新中国成立后陆续修建的,所以都不包括在“内九外七”的正式城门里。
■ 内九门
粮门:朝阳门
朝阳门为粮门,进出粮车,南来的粮食经水路到通州码头,走朝阳门进城。从今天北京的地名上不难发现,朝阳门内有禄米仓胡同、北新仓胡同,什刹海东有白米斜街,这都是当年粮仓留下的痕迹。
建筑门:东直门
东直门为建筑门,城里所用的砖瓦砂石,都由顺义、东坝等地拉来,经东直门运进城里。
实际上,东直门不仅仅走砖瓦、木材车,要是硬给起个名字,那就是走百姓车。最早的东直门大街其实是现在的东直门外小街,整条大街大概有三里多长,地上铺的是石板路,一共有一百五十多家买卖铺子,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
出兵门:德胜门
德胜门为出兵门,出兵打仗都走德胜门。现在的德胜门只留下一座箭楼。
进兵门:安定门
安定门为进兵门,打仗归来都进安定门。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清两代,这里是专走粪车的。“安定门,三道坎儿,粪场、窑坑、乱坟岗儿”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国门:正阳门
正阳门,只有天子才能出入此门,也称“国门”。它是这些城门中最为高大的建筑。
法门:宣武门
宣武门为法门,犯人押解到菜市口行刑,都由宣武门经过。宣武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三个大字:“后悔迟”。
税门:崇文门
崇文门为税务门,它是官员收纳捐税的地方。当年,不管是富商巨贾还是贩夫走卒,对崇文门之所以熟悉,是因为这里是进京商货的大税关,一年净敛白银数十万两,崇文门的税官,遂成为户部诸税官中有名的“肥缺”,该税关1930年才撤销,前后存在400余年。
煤门:阜成门
“平则门,拉大弓,过去就是朝天宫。”这里说的平则门,就是现在的阜成门。
阜成门为煤门,门头沟是有名的煤矿,从那里拉来的煤,都从阜成门进入城中。阜成门上镌刻着一朵美丽的梅花,梅与煤谐音,喻指这里是京都的“煤门”。
水门:西直门
西直门为水门,著名的玉泉山水经此门运进城,专供皇上及达官贵人享用。1969年修建环线地铁时,将西直门城楼、箭楼等拆除,在箭楼下发现埋在地下的元代和义门瓮城门。
■ 外七门
“外七”是指明世宗为加强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门。与最北边和内城的“前三门”(前门、宣武门、崇文门)平行的是东便门和西便门,东西两边分别是广渠门和广安门,南边则是左安门、右安门和直通正阳门的永定门。外城正门“永定门”,就是寄寓“永远安定”之意。
东便门的角楼,是全国现存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楼,也是当年北京城四座角楼中硕果仅存的一座。
广安门和广渠门是外城的西门和东门。
左安门以“左安架松”闻名京城。在左安门外曾有几棵遒劲、盘曲的松树。由于盘曲,所以得由架子支撑,故称“架松”。如今,这里已建成面积广大的劲松住宅区。
右安门曾被称为“村门”。那时的右安门外,满眼望去尽是田野,水源丰沛,植物生长茂密,景色优美。在还没有公园的年代,那里便是北京人外出游玩的大好去处。
北京的这些老建筑现在很多已经消失,甚至那些见证着它们存在的老童谣也渐行渐远了。罗老说,他们正在争取复建地安门,让中轴线上的几个门都齐全。
有一首记录老北京地名的儿歌,伴着二胡,伴着鸽哨,伴着夕阳,或许还能找到老北京的影子——
东直门,挂着匾,间壁就是俄罗斯馆;
俄罗斯馆照电影,间壁就是四眼井;
四眼井,不打钟,间壁就是雍和宫;
雍和宫,有大殿,间壁就是国子监;
国子监,一关门,间壁就是交道口;
交道口,跳三跳,间壁就是土地庙;
土地庙,求灵签,间壁就是大兴县;
大兴县,不问事,间壁就是隆福寺;
隆福寺,卖葫芦,间壁就是四牌楼;
四牌楼南,四牌楼北,四牌楼底下喝凉水;
喝凉水,怕人瞧,间壁就是康熙桥;
康熙桥,不白来,间壁就是钓鱼台;
钓鱼台,没有人,间壁就是齐化门;
齐化门,修铁道,南行北走不绕
北京的城门北京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已看不到旧时的模样。原来的城墙成了通衢大道,城门只作为地名而保存。追寻着城门的变迁,透过历史的画卷和记忆的书卷,我们依稀还能听到老北京的暮鼓晨钟,还能看到戍卒的盔甲鲜明,还能感觉到时代变迁的血雨腥风。一座座威仪的城门,时间一样消散在空气里,摸不着,看不到,但却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就像无法忽视写入史册的勇士。
北京旧城共有“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
内九是指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
外七是指东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安门和西便门。
内九门:
东直门,元代称崇仁门。镇门之宝外有铁塔,内有一座石雕的药王爷像。多走运木料的车。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标志是瓮城门洞上刻有一枝谷穗。它是北京的粮门,多走粮车。朝阳门也叫“杜门”,有休息的意思。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来的漕粮,都由此门入城,存放在朝阳门内的几座大仓库内,因此它多走粮车。它的瓮城内建有关帝庙,但庙里只有神牌而没有神像。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各有一庙,惟独正阳门有两座,因此留下了“九门十座庙,一庙无神道”的说法。
崇文门,元代称文明门,别称哈达门。标志是镇海的崇文铁龟,多走酒车。崇文门是“景门”,有光明、昌盛之门的含义。同时它大概是北京城各门中人流货流最繁忙的城门。在每天关门的时候,会敲钟来提醒要出入城门的人。而其他城门则敲击一种形状扁平的打击乐器,这种乐器发声如“嘡”。因此老北京有“九门八嘡一口钟”的说法,同时老北京口语里常说的“钟点”大概也来于此。当年北京南郊大兴县一带有很多酿酒的作坊,酒车常从崇文门进城,所以有“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囚车”的说法。
正阳门,元代称丽正门,从离卦中“日月丽乎天”得名,又称前门。标志是瓮城里的金身关帝庙。北京城的城门都各有一座庙,而唯独正阳门有两座,其中金身关老爷最为灵验。正阳门是内城的正门,明朝称大明门,清朝称大清门,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也不准从箭楼下边的正门出入,而只能走东西两边的旁门。因此它平时总是紧紧关闭。
宣武门,元代称顺承门。标志是报时的宣武午炮,多走囚车。宣武门是“死门”,当时北京的墓地多在北京的陶然亭一带,所以送葬的人多出宣武门,清代的刑场在菜市口,押送死囚的车也出宣武门。
阜成门,元代称平则门。标志是瓮城墙壁上刻着一朵梅花,多走煤车。阜成门也叫“惊门”,有“公正”的意思。西山门头沟出产的煤是北京城里必不可少的燃料,此门距西山最近,因此煤车都从此门进城。标志“梅”与“煤”同音,老年间有“阜成梅花报春暖”的说法。
西直门,元代称和义门。标志是瓮城上有一块刻着水纹的石头,多走水车。北京城内的水质不好,皇宫用水都取自玉泉山,每天清晨,水车皆从西直门入城。
德胜门,军队凯旋时从此门入城,多走兵车。德胜门也叫“修门”,有品德高尚之意,仁义之师要从此门出入,因此此门多出入兵车。
安定门,军队出发从此门出城,镇门之宝是真武大帝,多走粪车。安定门也叫“生门”,有“丰裕”之意,所以皇帝要从此门出去到地坛祈祷丰年。其他八座城门的瓮城内都建有关帝庙,惟独安定门瓮城内修建的是真武大帝庙,真武大帝于是成为镇门的宝物。安定门外的粪场比较多,所以粪车多从安定门出入。
外七门
广渠门,又称沙窝门。
广安门,明代叫广宁门,又叫彰仪门。
城门的组成----城楼、箭楼和瓮城
城楼 北京内城的各个城门上方都建有城楼,这些城楼坐落在一个墩台之上,与左右的城墙紧密相连,墩台的下边正中间开有一个拱形的券洞,就是城门洞,门洞处安有两扇对开的大门,外包铁钉,正面有镀铜大泡钉。门后有大门栓。
明代北京内城的城楼修建于明正统年间,各城楼都是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城楼一般都是面阔7间,进深5间,但也有进深3间的,像朝阳门。阜成门就是三间进深。内城各城楼的具体规格都不太一致,大体上说,以正阳门的规格最高,在各城楼中最为壮观,崇文门、宣武门稍差一些,东直门、西直门又差一些,德胜门、安定门、朝阳门、阜成门的规格最低,各城楼都有上下两层,守城将士可以登楼远眺。
外城的城楼都比内城矮小。最高大的是位于中轴线最南端的永定门,城楼约高20米,为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进深3间,于正阳门遥相呼应。其次是广宁门,现名广安门,只是比永定门矮了一点。广渠门和左安门、右安门都是单檐歇山顶一层的城楼,高度只有15米左右,东便门和西便门形制更小。
箭楼 北京各城门的外边正前方还有一座城楼,叫做箭楼。各座箭楼的形制也各不相同,正阳门的箭楼最雄伟壮观。城台高约12米,为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南侧面阔9间,北出抱厦7间,东南西三面设有四层箭窗,南面共有52孔,东西两面各有21孔,前门箭楼高38米,宽52米,进深32米,是北京城内各箭楼中最高大的。在内城9门中,只有前门箭楼下面开有门洞,而且仅供皇帝出入。
北京内城各门的箭楼的造型与前门箭楼基本相同,正面是重檐歇山顶,后面出抱厦五间。正面重檐下面有三排箭孔,重檐上边有一排箭孔。
外城箭楼的形制更小。永定门箭楼正面有两排箭孔,每排7孔,左右两侧两排箭孔,每排3孔,共有26个箭孔。箭楼的后面没有抱厦,只有一道门。广安、广渠、左安、右安四门次之,只有22个箭孔,东便门和西便门最小,只有8个箭孔。
瓮城 箭楼的左右两侧也有城墙,并且与内或外城的城墙相接,于是在各城门处形成了一个个向外鼓出的小城,这就是瓮城。瓮城的平面形状有正方形的,像东直门、西直门的瓮城;也有长方形的,像正阳门、德胜门的瓮城;还有半圆形的,像东便门、西便门的瓮城。其他瓮城基本是正方形,但在相邻两面墙的相接处采取了弧形而不是直角。
正阳门的瓮城占地面积最大,呈现为东西窄的长方形,其他瓮城只设一个门,正阳门瓮城除了箭楼下边的一个门外,还在左右两侧各开了一个门。
内城各门的瓮城有各特点,就是同一边的城墙上的各瓮城城门都正对而开,像东城墙上北边的东直门的瓮城门朝南,南边的朝阳门的瓮城门朝北,这对于军队从某一城门经城外调往另一城门提供了方便。西城墙上的西直门、阜成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宣武门都是如此。正阳门瓮城则是在东、南、西三面开有城门,惟独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安定门是个例外,两座瓮城的城门都朝东。
外城的瓮城比内城小,而且有两座采用半圆形布局,外城瓮城的城门也与内城不同,都开在箭楼下边正中。
废弃的城门
元大都共有城门11座,其中东、南、西三面各三座,只有北面是两座,东面三门由北象南依次是:光熙门、崇仁门,齐化门;南面三门顺承门在西,文明门在东,丽正门居中;西面三门由北向南依次是:肃清门、和义门、平则门;北面两门安贞门在东,健德门在西。
明初,徐达主持重建新城,将元大都的北城墙废弃,在南面5里处建起新城墙,原来北城墙上的安贞门和健德门被废弃,东、西城墙上最北边的光熙门、肃清门也因此废弃。
新建的城门
和平门、建国门和复兴门都是民国时期,为了方便交通,在城墙上加建的,但是它们和原来的城门有很大的区别。它们没有城楼、箭楼和瓮城,实际上只是在原来的城墙上开了两个拱形的券洞,使来往车辆、行人得以通行。
瑞典学者喜仁龙曾对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做过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它(北京城)比作一个巨人的身躯,城门好像巨人的嘴,其呼吸和说话皆经由此道,全城的生活脉搏都集中的城门处。由此出入的,不仅有大批车辆、行人和牲畜,还有人们的思想和愿望,希望和失望,以及象征死亡或崭新生活的丧礼和婚礼行列。在城门处你可以感受到全城的脉搏,以至全城的生命和意志通过这条狭道流动着----这种搏动,赋予北京这一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以生命和运动的节奏。”(《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北京城门的消失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得不让人痛心历史古迹和建筑精品的湮没。如今只能坐在疾行于二环路的车上想象,当年守城的大将军在城墙上巡视;只能站在德胜门前想象,登高俯览北京城的酣畅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