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病其实就是血液病的一种,而出血的部位可以是任何身体的任何部位,一旦有新生儿出血病要先止血,然后再进行治疗,接下来我们了解下新生儿出血病吧。
新生儿出血病护理诊断方法
新生儿出血病通常要看出血的部位如何再进行处理,那么新生儿出血病护理诊断是怎样的呢?
新生儿出血病的护理中,建议可以改善宝妈的饮食,多吃蔬果类,调整好饮食,通过喂乳的方式缓解孩子的病情,再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防止孩子病情加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宝妈平时可多吃有营养的流体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食物上加以适当控制,对于胎儿的喂乳也是有好处的。
临床表现新生儿出血病可分为3型,及早发型、经典型和晚发型,后者常见于婴儿期。生后24小时内发病,常见于孕母使用干扰维生素代谢的药物,如抗凝药(双香豆素)、抗惊厥药(苯妥因钠、苯巴比妥)、抗结核药(利福平)等。可有头颅血肿,颅内、胸腔内或腹腔内出血。
新生儿出血病很严重吗
新生儿出血病有些是比较严重的,有些则没有那么严重,正常来说新生儿出血病严重吗?
新生儿出血病的严重的程度,具体还要根据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判断。如果出血量比较少,出血部位不是身体的重要脏器,这种情况一般是预后比较好的不是很严重,大部分经过维生素K1治疗以后可以慢慢的缓解。新生儿出血病的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及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对无后遗症者本病是可以治愈的,治愈后不再复发。
如果出血量比较大,而且出血的部位又是身体的重要脏器,比如颅内脏器,或者是肺出血,就有可能出现这种出血性休克或者是出血性的贫血,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死亡,幸存者也会有一些后遗症,比如说智力低下、癫痫甚至是脑瘫,所以说,新生儿出血病严重的程度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的对待。
新生儿出血病如何治疗
新生儿出血病可能会危害到人体的器官,所以要及时治疗,那么新生儿出血病治疗是怎样的呢?
新生儿出血病对出血量较多引起失血性贫血甚至休克者,经积抢救治疗可完全恢复。如果引起颅内出血者,预后主要决定于出血引起脑损伤的程度。轻的脑损伤经后续康复治疗常可痊愈。严重的脑损伤甚至可危及生命,急性期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脑瘫、继发性癫痫等后遗症,应酌情进行康复综合训练以改善生活质量。
新生儿出血病的护理要做到早期的喂乳,通过调节宝妈的饮食,通过喂乳的方式对孩子的病症进行控制,防止病情恶化。宝妈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合理的搭配饮食,营养要注意均衡为主,对于孩子的身体恢复是有好处的。
新生儿出血病的病因
新生儿出血病不及时处理只会更加严重,通常来说新生儿出血病病因是什么呢?
当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15µg/L)仅为牛奶(60µg/L)的1/4,同时母乳喂养儿肠道菌丛产生维生素K也较少,初生母乳量又不足等等,因此,母乳喂养者发病率较牛奶喂养者高15~20倍。母亲饮食中缺乏维生素K,如绿色蔬菜、豆类、肝及蛋等,更至维生素K的缺乏,就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出血病。
维生素K缺乏之所以导致出血,是由于某些凝血因子的凝血生物活性直接依赖于维生素K的存在。凝血因子Ⅱ、Ⅻ、Ⅸ、Ⅹ的谷氨酸残基需要经过羧化过程,它们的谷氨酸残基需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具有更多的Ca2 结合位点,增加钙结合位点,才具有凝血的生物活性。
消化道出血(1)上消化道出血:
量少时多仅有黑便,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达到一定量时可出现呕血。因上消化道出血时,血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硫化物结合成为硫化铁,大便呈柏油样黑色,但如出血量大,肠蠕动过快,则出现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的血便。洗胃后胃抽取液带有鲜血时则为胃以上消化道出血,但应排除因胃管对黏膜的操作性损伤。
(2)下消化道出血:
多为较鲜红或鲜红色的血便;当下消化道出血达一定量,且存在出血部位以下的梗阻时,可反流至上消化道而出现呕血,常带有胆汁。此外,还应参照失血量与呕血和(或)便血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下消化道出血还应排除 *** 、直肠或乙状结肠的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及临牀表现(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应有原发的危重症表现(如重症感染、硬肿症或呼吸窘迫综合征),伴有皮肤以及穿刺处止血困难、凝血功能和DIC检查异常。
(2)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出血症多在生后2~6天出现呕血。早期出血量不多且无重要脏器出血时,小儿一般情况良好。当出血量多时,除呕血外,还可有鲜血便,以及贫血所致全身症状,亦可继发DIC。
(3)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常见于2~3个月时,单纯母乳喂养、长期用抗生素、胃肠道外营养的婴儿。临牀上可见采血部位止血困难,发现出血予维生素K1静脉或肌内注射,输新鲜全血或干冻血浆,可较快止血。
(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多发生于早产儿,足月儿于喂养不当或严重感染时也可发生,临牀多以腹胀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呕吐、便血等。
(5)凝血功能异常性疾病:
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相对较少见。临牀上常伴有全身出血倾向,查凝血全套以及血常规等可以鉴别。
(6)消化道出血性疾病:
①反流性食管炎:轻型一般不会发生消化道出血,但长期慢性的反流性食管炎则可发生,临牀表现为顽固性呕吐,常伴有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落后。
②应激性溃疡:有引起危重症(如缺氧、颅内高压、严重感染等),以胃内咖啡渣样液体常见。可随原发病的好转而好转,临牀一般给予洗胃和保护胃黏膜的治疗即可。
③急性胃肠炎:早期以呕吐和腹泻、腹痛为主要临牀表现,严重时或为侵袭性病原菌感染时可出现便血和呕血。
④肠套叠:临牀上首先表现为阵发性哭吵,难安慰,随后出现果酱样大便。肠道彩超或空气 *** 下拍片可确认。
⑤过敏性肠炎:多为牛奶蛋白过敏,以间断血丝便常见。如不即时处理,可发展为慢性腹泻,并出现营养不良等。查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可明确诊断,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可以避免。
⑥先天性巨结肠:临牀以腹胀为主,当腹胀严重,伴发坏死性结肠炎时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
⑦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发生于早产儿,足月儿于喂养不当或严重感染时也可发生,临牀多以腹胀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呕吐、便血等。
⑧乙状结肠、直肠及 *** 疾病:多为息肉, *** 直肠瘘,肛裂引起血便,以鲜血便为主,常附于大便表面。
⑨肠道畸形(肠道的血管瘤、动静脉瘘、重复畸形等):此类疾病平时多正常,在饮食不当或肠道感染或其他因素诱发下出现消化道出血,且多为急性较大量的出血,需紧急处理,防止休克的发生,在出血间隙期需明确病因后给予相应治疗。
全身性症状(1)失血相关症状:
除呕血与便血等上述表现,还可由大量失血而引起一系列的全身性症状。最常见的是贫血,根据失血量和速度的不同,贫血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慢性失血时,常仅有贫血,临牀可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大儿童可出现易疲倦、乏力、异食癖等。急性失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的1/5以上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临牀表现为心率增快、四肢末端发绀、发凉,血压下降、皮肤花斑、精神萎靡和烦躁交替出现等,需紧急输血和抗休克处理。
(2)其他:
原发病的相关临牀表现。
检查事项
1、血常规检查:
测试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一般性检查。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在机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为全身性出、凝血疾病,出、凝血检查有异常改变,如DIC或维生素K缺乏症等。先天性同种免疫性或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各种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等患儿,出、凝血相异常。
2、粪便检查:
粪便隐血试验是指在消化道出血量很少时,肉眼不能见到粪便中带血,并且粪便中有少量红细胞被破坏。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若发现红细胞,则结果为潜血试验强阳性。急性胃肠炎患儿可有黏液血便,鲜血便等。
3、Apt试验:
用以鉴别血液为母血还是新生儿自身的血。若试液由粉红色转变成黄棕色,说明其为成人型血红蛋白(HbA),即说明血液为母血;如仍为粉红色则血液来自新生儿,新生儿咽入自己鼻咽腔或气道中的血液,主要为胎儿型血红蛋白(HbF)。
4、X线检查:
(1)腹部平片:采取仰卧、直立或侧卧位腹部平片,可排除肠梗阻和肠穿孔,对新生儿小肠扭转、坏死性肠炎及胎粪性腹膜炎尤为重要。
(2)钡剂造影:稀钡餐在非急性出血期造影是有一定价值的,常加甲基纤维素作双层对比。也可在十二指肠插管后注入钡剂作小肠造影检查(加或不加甲基纤维素)。钡 *** 常有助于肠套叠的诊断。①直接征象 发现胃和十二指肠壁龛影可确诊。②间接征象 溃疡对侧切迹、十二指肠痉挛、畸形,对本病有诊断参考价值。因小儿溃疡浅表钡餐通过快,检出率较成人为低,且假阳性率较高。气、钡双重造影效果较佳。
5、内镜:
(1)纤维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检查:在食管、胃的连接部,淡红色的食管黏膜与桔红色的胃黏膜有明显的分界线,两者互相交错,构成齿状样。此项目优于X线钡剂造影。能确定Treitz韧带以上或以下部位出血;能看到出血来源(阳性率高)及具体出血情况;能在直视下进行活检和止血;并能观察到X线检查不易发现的浅表、微小病变;在急性出血时亦可进行检查。小儿用GIF-P2或GIF-P3型镜,在全麻或局麻加安定及阿托品下进行,镜检前必须纠正凝血障碍和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状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纤维直肠镜、结肠镜检查:首先进行直肠镜检查。做结肠镜检查前,一般先做钡剂 *** 检查,此与上消化道镜检查有所不同。用PCF(Olympus)或FC-34MA型内镜,小婴儿也可用小口径胃镜替代。纤维结肠镜检查主要是进行大肠检查,全结肠镜亦可进行部分回肠检查。禁忌证:腹膜炎,肠穿孔,腹腔内广泛粘连者;癌肿晚期伴有腹腔内广泛转移者;细菌性痢疾活动期;直肠、肛管、 *** 周围的急性炎症病变;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对检查不能耐受者。
6、核素扫描:
是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检查方法。利用99mTc-硫胶或其他锝酸盐标记的红细胞扫描,主要用于上述检查方法未能明确诊断的反复间断的消化道出血患儿,对美克尔憩室、消化道重复畸形等有诊断价值。
7、血管造影术:
用于1.5~2.0ml/min以上的出血病例检查。因有上述一系列更先进无损伤的检查方法,目前此方法已很少用。
相关文章
[新生儿呕血和便血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失血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呢
新生儿失血性贫血 新生儿失血性贫血的病因 新生儿失血性贫血的症状
1.产前出血主要是经胎盘失血,包括胎儿-胎盘出血胎-母输血及双胎间输血。由于出血隐匿,出血量多少不等,出血速度可急可缓,因此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1)胎儿-胎盘出血:指胎儿出血至胎盘而引起新生儿贫血,可出血至胎盘实质或出血导致胎盘后血肿,常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脐带绕颈:当脐带绕颈时因脐静脉壁薄,收缩脐带的压力首先阻塞脐静脉,然后才是脐动脉,故胎儿不能得到从脐静脉来的胎盘血,而脐动脉仍继续将胎儿血回流至胎盘胎儿失血严重者,可丧失20%的血容量。
②剖宫产手术后:结扎脐带前如婴儿位置高于胎盘这时通过脐动脉的血继续流向胎盘而由于流体静力的压力,阻碍了血从脐静脉继续回流至胎儿,有报告剖宫产婴儿血容量较阴道分娩者低。
(2)胎-母输血:
①脐动脉和绒毛间隙存在压力差:脐动脉和绒毛间隙存在压力差,胎儿水分及代谢产物可达母体,因此胎儿血亦可循此途径,特别是绒毛有破损时,血可直接进入母血循环,有人检查妊娠各期胎盘,发现胎盘屏障有不少小裂口,此乃继发于血管的阻死和绒毛梗死。
②经腹羊膜穿刺术:经腹羊膜穿刺术已广泛用于处理新生儿溶血病及围生期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断,穿刺针头可损伤胎盘引起出血,曾有报告10.8%胎-母输血发生于诊断性羊膜穿刺后。
③其他损伤:外倒转术、静注催产素、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④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绒毛癌等:胎儿红细胞最早可在妊娠4~8周通过胎盘进入血液循环,也可在临产时发生。
(3)胎-胎输血(fetofetaltransfutsion):双胎输血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一个合并症,其围生期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1941年Herlitz首先报道,目前对其临床表现已有较多的认识,但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在病因研究方面有一定进展,因此在处理上也有所突破,增加了存活率
发生双胎输血的重要条件是双胎胎盘间具有共同的胎儿血管床,根据胎盘血管注射牛奶的研究,单绒毛膜双胎几乎全存在这种血管吻合,有动脉间,静脉间,毛细血管间的吻合,但多发生在动,静脉交通型,这是1882年S。chatz提出,称之为“第三循环”,供血儿动脉血至胎盘绒毛叶,从静脉回流入受血儿,此病的发病机制已受到下列新的概念的挑战:
①双胎间血清蛋白浓度区别:1963年Kloosterman提出供血儿通过血管吻合慢性丢失蛋白至受血儿循环,因蛋白不能通过胎盘,低蛋白血症的供血儿循环中胶体渗透压低水分回流至母亲体内。患儿脱水和生长落后;而高蛋白血症的受血儿其胶体渗透压高从母体吸收大量水分,患儿生长较快,羊水过多,并可致全身水肿。
②双胎间心钠素水平区别:1989年Nageotte发现受血儿心钠素水平高于供血儿,心钠素释放是由于血容量增加刺激而产生的同时可促使胎儿尿产生增加,导致羊水过多,1992年Wieacker也同意此结论,指出羊水增多是由于抗利尿激素释放受抑制所致。
③帆状胎盘:1993年Fries等指出单绒毛膜妊娠合并帆状胎盘者双胎输血多于不合并者,他们认为膜状脐带易受压,血流通过脐静脉到一个双胎的量减少,而较多的血会通过胎盘血管吻合处流至另一胎儿,致羊水产生过多,又可反过来压迫脐静脉造成恶性循环,作者指出穿刺抽出大量羊水,不仅可缓解症状也可作为直接病因治疗。
④双胎间胎盘功能的区别:1992年Saunders等提出双胎输血的病因是供血儿的子宫胎盘功能不全,胎盘循环周围阻力增加,通过血管吻合促进血分流至受血儿,1993年Vetter提出小的胎儿胎盘功能不全和生长障碍的反应是释放出生长刺激物,但因本身胎盘功能不全而无法对此刺激物起反应;而另一胎儿其胎盘功能正常,通过血管吻合此生长刺激物流入,受刺激后促进生长,此过程即称为“生长因子后果”(growthfactorsequence)多由于分娩时产科意外情况胎盘及脐带畸形而引起生后失血以脐部胃肠道和内出血多见,近年来由于医院性诊断性取血而引起失血也有所增加。
2.产时失血多由于分娩时产科意外情况、胎盘及脐带畸形而引起。
(1)胎盘异常:严重失血常发生于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或剖宫产时误切胎盘而致失血,胎盘畸形以多叶胎盘较常见每一叶发出一脆弱静脉分支至胎盘,该血管易破裂出血。
(2)脐带异常:正常脐带可由于过度牵扯而突然出血,脐带畸形如脐带血管瘤、迷走血管等,后者是脐带达到其植入处前分出1条或多条血管,其血管壁薄,缺乏脐带胶样组织的保护极易破裂;脐带帆状植入胎盘,血管亦在无保护情况下穿过羊膜和绒毛膜之间,出血发生率为1%~2%。
3.生后失血生后失血以脐部、胃肠道和内出血多见,近年来由于医院性诊断性取血而引起失血也有所增加。
(1)脐部失血:原因可由于:
①断脐时脐带结扎不紧或脐带残端血管再度开放而出血。
②经脐带静脉插管进行换血换入库存会有过多保养液的低血红蛋白血。
③多次做诊断性脐静脉取血。
(2)肠道失血:由新生儿出血症、先天性肠道畸形或坏死性肠结肠炎引起
(3)内出血:多由产伤引起,贫血常在生后24~72h出现,多伴有黄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巨大头颅血肿或头皮腱膜下出血
②颅内出血:如硬脑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大者可致贫血窒息缺氧所引起的早产儿脑室出血,出血量可达10%~15%患儿血容量。
③肝、脾破裂。
④肾上腺出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