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油温:油温约一二成热,锅中油面平静。适用油酥花生、油酥腰果等
菜肴的烹制。
原料下锅时无反应。低油温:油温三四成热,油面平静,面上有少许泡沫,略有响声,无青烟。
适用于干熘,也适用干料涨发,有保鲜嫩、除水分的作用。中油温:油温五六成热,油面泡沫基本消失,搅动时有响声,有少量的青烟从锅四周向锅中间翻动,适用于炒、炝、炸等烹制方法。具有酥皮增香,使原料不易碎烂的作用。下料后,水分明显蒸发,蛋白质凝固加快。高油温:油温七八成热,油面平静,搅动时有响声,冒青烟。适用于爆和重油炸等方法。具有脆皮和凝结原料表面,使原料不易碎烂的作用。下料时见水即爆,水分蒸发迅速,原料容易脆化。掌握好油温,还须根据火力大小、原料性质以及投料的多少来决定: 1、用旺火加热,原料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因为旺火可使油温迅速升高。如果火力旺,油温高时下入原料,极易导致原料粘结、外焦内生。2、用中火加热,原料下锅时油温应高一些,因为中火加热,油温上升较慢。如果在火力不旺、油温低的情况下投入原料,则油温会迅速下降,造成原料脱浆、脱糊。 3、应视投放原料的多少而决定油温,投放原料量大,油温应高一些,因原料本身的温度会使油温下降,投量越大,油温下降的幅度越大,且回升较慢,故应在油温较高时下入原料。反之,原料量较少,下锅时油温可低一些。4、要根据原料的老嫩和形状的大小来决定油温。质地细嫩,形状较小的原料,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反之,油温则应高一些。当然,掌握好油温必须综合考虑,灵活掌握,视各种条件合理地控制油温,这样才能烹制出合格的菜肴来。 炒菜时油温不宜太高以八成热为佳,油温过高会产生一种叫“丙烯醛”的有害气体,是油烟的主要成分,还会产生大量易致癌的过氧化物。油锅一至二成热(30度~60度)三至四成热(90~120)五至六成热(150~180)七至八成热(210~240)九成热(270)1、滑炒类的菜适合用四成以下的油温,煸炒类适合用四至八成油温,油炸类需要八成以上油温。
2、专业厨师们通常将油温分成十成,每成的温度相差约30℃,大约可划分为低温、中温、高温三个层次。
3、四成以下为低温,油温约在120℃以下,这种油温适合制作滑炒类菜肴。120℃至250℃之间为中温,也就是四至八成油温,这种温度最适合制作煸炒类的菜肴。250℃以上就算是高温了,也就是八成油温了,这种油温最适合用来炒制蔬菜之类的菜肴。
4、八成以上的油温已经不再适合炒菜了,这种油温在制作油炸类菜肴时才会用到。
炒菜油温适合约为120°C~180°C,也称中油温。此时油面波动,向四周翻动,微有青烟升起,细看油表面会有波纹,筷子周围气泡变得密集,但没响声,原料下油后,周围有大量气泡,并伴有哗哗声。
适用于炒、炝等烹调方法,待油温五六成热,将葱姜蒜等辅料倒入炝锅,然后放入肉、青菜,水分明显蒸发,蛋白质凝固加快,原料不易碎烂。用这个油温炒青菜能使炒出来的菜颜色漂亮且营养流失少,油温过高可能造成原料受热不均匀,油温过低蔬菜容易出水。
扩展资料: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烹调时,油的温度最好控制在中油温,即120℃~180℃的五六成热油,如果超过该温度,油脂易产生过氧化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还可能导致油着火,带来安全隐患。油温在70℃以上时,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就会被破坏;
油温达到180℃~200℃,人体所需的各种脂肪酸也会被氧化破坏,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如果油温继续升高,油脂会氧化产生过氧化脂质,这种物质在肠道内会阻碍人体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吸收。
如果在饮食中长期摄入过氧化脂质并在体内积蓄,会加快人体的衰老速度,甚至还会诱发癌症;油温达到150℃~200℃时,油烟中的致癌物浓度较高。因此,平时家中烹调,应少用高温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四成热软炸五六成热快炒 每种烹调都有最佳油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