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你是一个不太会拒绝朋友的人,当朋友问你借钱的时候即使你觉得他没你想的那么靠谱,可他既然对你开口了,你又不好意思去拒绝他,于心又不忍,所以他才会一再的去找你借钱。我有个朋友很多年没见了,但我认可他的人品,偶然见了后,留下了联系方式,之后他就找我借钱,我也想过,但那次见面我觉得他还是他,所以我借了出于朋友。他也按时给我了,之后就几乎每月都给我借,生意上有些难处了说是,但是之后还的就没有那么及时,我心里不太高兴,就想这下次不给他了,他可能觉察出来,就诉说他的难处,我一听又不忍心还是借给他了。
所以朋友一而再的找你借钱,我觉得还是你的问题。一般来说就是因为你这个人心地好,不善于拒绝他人。他正是因为掌握了你这个心态才会找你。假如你没那么容易的给他,他也就不会经常找你了,你说呢?
关于“经常借钱的人是什么心态?”这一问题,其实在人类自身发展进程中的各个现实生活中始终存在,当然属于不劳而获的一种心态的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论何时代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手头拮据的时候,因此向他人借钱以应急很正常。当然,借债要还曾还被提到“杀人偿命”的高度,表明借钱关系涉及到诚信与感恩关系范畴,因为能借到说明他人相信你的人品,不亚于是雪中送炭,于是不仅要及时归还也要深记这种恩情,毕竟那是他人的血汗吗?
然而,也客观存在一些人的借钱则成为常态,与其说是“借”倒不如说是“骗”更准确,这类人也不仅限于好吃懒做的穷人群体,纯属心态扭曲!比如,当今的时代所报道的“老赖”群体,不也是很好的例证吗?
总而言之,经常借钱的人(除特殊客观情形外)总体上来说是心态不正,理应敬而远之,毕竟手头拮据总归不能成为常态吧?……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概念叫损失效应,研究发现,每一个人失去一个东西感受到的痛苦比他得到那个东西感受到的快乐要大2.5倍。也就是说,如果你丢失了100块钱,那你至少要捡到250块钱才能平衡你内心所受到的伤害。损失效应不过是人的一种本性罢了。当那些人借钱久了,就会觉得那些钱原本就是他自己的。所以说,当你需要他们还钱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遭受了一笔巨大的损失。从心理学上讲,他们是非常抗拒还钱的,特别是数目比较大的那一种,无异于让他们剜肉补疮般的痛苦。他们必须要有强大的自律意识才能战胜这个本性,但多数人之所以借钱,往往是因为他们自己在财务上管不好自己,本质上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很不自律的人。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让借钱的人还钱那等于让一个不自律的人变得自律。什么是自律呢?自律的本质就是亲手杀死一个颓废的自己,这原本是一个很困难的事,这也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借钱不还钱的原因。如果你很珍惜友谊,那你最好不要与你的朋友发生任何经济上的往来,尤其是不要把钱借给他,因为那个经常借钱的人,大概率上是不会还钱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