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i jiǎo wán
2 英文参考Huaijiao W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huaijiao pil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uaijiao wa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与槐角丸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593 45 槐角丸 蜜丸 9g 丸 0.8 中成药部分 * 594 45 槐角丸 蜜丸 54g 瓶 4.2 中成药部分 595 45 槐角丸 蜜丸 60g 瓶 4.6 中成药部分 596 45 槐角丸 蜜丸 90g 瓶 6.7 中成药部分 597 45 槐角丸 水蜜丸 6g 袋 0.61 中成药部分 *△ 598 45 槐角丸 水蜜丸 30g 袋 2.7 中成药部分 599 45 槐角丸 水蜜丸 36g 袋 3.2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槐角丸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13首。
中成药槐角丸的主要成分为槐角(炒)、地榆(炭)、黄芩、枳壳(炒)、当归、防风[1]。具有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血热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的药典标准。
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之槐角丸5.1 方名槐角丸
5.2 槐角丸的别名地榆槐角丸
5.3 组成炒槐角一斤,枳壳(麸炒)、当归(酒浸一宿,焙)、地榆、防风、黄芩各半斤[2]。
槐角(去枝梗,炒)1斤,地榆半斤,当归(酒浸1宿,焙)半斤,防风(去芦)半斤,黄芩半斤,枳壳(去瓤,麸炒)半斤。
5.4 功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之槐角丸具有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乳名瘘;及肠风疮内小虫,里急下脓血。
功能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2]。治大肠湿热,痔瘘肿痛,大便下血[2]。
5.5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2]。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久服。
5.6 附注地榆槐角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6 《御药院方》卷八之槐角丸6.1 方名槐角丸
6.2 组成槐角1斤(麸炒令焦,熟拣净),黄耆(锉)4两,枳壳(麸炒,去瓤)4两,熟干地黄4两,当归4两,防风4两,木香1两。
6.3 主治之槐角丸主治肠风痔疾,大便涩滞,气结不通,饮食衰少,面黄肌瘦,或下血不止,或在便前,或在便后者。
6.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6.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槐角丸7.1 方名槐角丸
7.2 组成槐角(炒)144两,红花12两,黄芩96两,防风48两,槐花(炒)96两,地榆炭96两,赤芍48两,大黄48两,枳壳48两,当归48两,生地96两,荆芥穗48两。
7.3 功效《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槐角丸具有疏风凉血,泻热润燥之功效。
7.4 主治《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槐角丸主治大肠火盛,滞热便秘,肠风下血,痔疮痛痒。
7.5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蜜丸每服1丸,水丸每服3钱,空腹温开水送下,1日2次。
7.6 制备方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7.7 用药禁忌忌食辛辣厚味。
8 《医级》卷八之槐角丸8.1 方名槐角丸
8.2 组成槐角4两,侧柏叶(炒)2两,荆芥(炒)2两,白术(炒)2两,枳壳1两,黄芩1两,地榆1两,当归1两,防风1两。
8.3 主治《医级》卷八之槐角丸主治肠风下血,及脾胃虚而不调,粪后带红,脱肛。
8.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汤送下。
8.5 制备方法米糊为丸。
9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之槐角丸9.1 方名槐角丸
9.2 组成槐角3两(炒),防风1两半,黄芩1两半(炒),当归3两,枳壳8钱(炒),升麻5钱,地榆3两(炒),生草5钱。
9.3 主治《医略六书》卷二十五之槐角丸主治肠风痔血,脉浮数者。
9.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送下。
9.5 制备方法上为末,醋为丸。
9.6 各家论述方中槐角清大肠以凉血,地榆涩血室以止血,黄芩清热宽肠,防风疏风胜湿,当归养血脉,枳壳破滞气,生草缓中泻火,升麻散热升清也。醋丸米饮下,使热散气清则结化风消而广府肃清,何肠风痔血之不痊哉!此疏利之剂,为肠风痔血之专方。
10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之槐角丸10.1 方名槐角丸
10.2 组成槐角子8两,槐花8两,槟榔4两,黄芩3两,刺猬皮2个(酒浸,焙)。
10.3 主治《疡医大全》卷二十三之槐角丸主治痔漏。
10.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10.5 制备方法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之槐角丸11.1 方名槐角丸
11.2 组成槐角、当归、地骨皮、猬皮(炙)各等分。
11.3 主治《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之槐角丸主治痔瘘。
11.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每次空心服50丸。
11.5 制备方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之槐角丸12.1 方名槐角丸
12.2 组成槐角子一两,枳壳(麸炒)、黄芩(酒炒)、地榆、荆芥、黄连、侧柏叶(酒浸)各五钱,黄柏(酒浸)、防风、当归尾(酒洗)各四钱[2]。
槐角子1两,枳壳(麸炒)5钱,当归尾(酒洗)5钱,黄芩(酒洗)5钱,黄柏(酒洗)5钱,侧柏叶(酒洗)5钱,黄连5钱,荆芥穗5钱,防风5钱,地榆5钱。
12.3 主治《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之槐角丸主治肠风下血,不间粪前后,远年近日。
治肠风下血[2]
12.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腹,米汤送下[2]。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心米汤送下。
12.5 用药禁忌忌生冷。
13 《血证论》卷八之槐角丸13.1 方名槐角丸
13.2 组成槐角3钱,地榆2钱,黄连1钱,黄芩3钱,黄柏3钱,生地3钱,当归3钱,川芎1钱,防风2钱,荆芥2钱,侧柏2钱,枳壳2钱,乌梅3枚,生姜1钱(汁)。
13.3 功效《血证论》卷八之槐角丸具有清火和血之功效。
13.4 主治《血证论》卷八之槐角丸主治肠风下血。
13.5 各家论述方中防风、生姜以祛外来之风,乌梅、荆芥以治内动之风。为肠风立法,本于仲景白头翁及葛根诸汤之意。
14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三之槐角丸14.1 方名槐角丸
14.2 组成槐角1两,防风半两,地榆半两,当归半两,枳壳(制)半两,木贼半两,茯神半两。
14.3 主治《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三之槐角丸主治肠风泻血,脱肛。
14.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14.5 制备方法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之槐角丸15.1 方名槐角丸
15.2 组成槐角(蜜炙,为末,炒)1钱,胡椒49粒,巴豆2粒(不出油,研烂,入诸末再研),丁香20粒。
15.3 功效《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之槐角丸具有消积滞之功效。
15.4 主治《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之槐角丸主治气疾,腹内常痛。
15.5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姜汤送下。
15.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烂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16 《疮疡经验全书》卷七之槐角丸16.1 方名槐角丸
16.2 组成槐角(去梗,为末,入乌牛胆内,挂透风处)。
16.3 主治《疮疡经验全书》卷七之槐角丸主治痔漏有脓血,大便结燥,肿硬疼痛。
16.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每服40丸,平胃散作汤送下。
16.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17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之槐角丸17.1 方名槐角丸
17.2 组成炒槐角1两,枳壳5钱(炒),橘红3钱(老树),甘草1钱。
17.3 功效《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之槐角丸具有清肠止血之功效。
17.4 主治《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之槐角丸主治痔漏。
17.5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梨藕汤送服。
17.6 制备方法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赤金为衣。
18 槐角丸的药典标准18.1 品名槐角丸
Huaijiao Wan
18.2 处方槐角(炒)200g、地榆炭100g、黄芩100g、枳壳(炒)100g、当归100g、防风100g
18.3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5~5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5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18.4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涩。
18.5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种皮栅状细胞l列,长100~190μm(槐角)。纤维细长,微弯曲,壁稍厚,非木化(地榆炭)。韧皮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黄芩)。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直径约30μm(防风)。
(2)取本品水蜜丸5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剪碎,加等量硅藻土,研匀。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浓氨试液3滴,滤过,滤液加盐酸3滴,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加甲醇2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甲醇-水(6:0.3: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水蜜丸2.5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4g,剪碎,加等量硅藻土,研匀。加乙醇15ml,浸渍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2g,加乙醇1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水蜜丸2.5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4g,剪碎,加等量硅藻土,研匀。加三氯甲烷20ml、浓氨试液1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防风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荧光斑点。
(5)取本品水蜜丸1.5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2g,剪碎,加等量硅藻土,研匀。加石油醚(30~60℃)20ml,浸渍2小时,时时振摇,滤过,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尽溶剂,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0.5ml使溶解,通过聚酰胺柱(40目.2g,内径为0.8~1cm)上,用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丁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3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8: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8.6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18.7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8.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冰醋酸-水(46:1:5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8.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18.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水蜜丸,研细,混匀,过三号筛,取约1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50%甲醇80ml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取约1g,精密称定,置乳钵中,用50%甲醇80ml分次研磨,移至100ml量瓶中。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1小时,放冷,加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8.7.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2.8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4.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36.0mg。
18.8 功能与主治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18.9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18.10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18.11 贮藏密封。
18.12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9 槐角丸药品说明书19.1 药品名称槐角丸
19.2 药品汉语拼音Huaijiao Wan
19.3 剂型大蜜丸每丸重9g
19.4 性状槐角丸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涩。
19.5 槐角丸的主要成份槐角、地榆、黄芩、枳壳、当归、防风等。
19.6 槐角丸的功能主治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19.7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19.8 槐角丸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服药后可有轻度腹泻。
19.9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 *** 性食物。
2.保持大便通畅。
3.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大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内痔出血过多或原因不明的便血应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槐角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槐角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槐角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槐角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9.10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9.11 备注 槐角丸--《中国药典》【处方】槐角(炒)200g,地榆(炭)100g,黄芩100g,枳壳(炒)100g ,当归100g, 防风100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涩。
【炮制】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5~5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5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槐角(去枝、梗,炒)500克,地榆、当归(酒浸一宿,焙)、防风(去芦)、黄芩、枳壳(去瓤,麸炒)各250克。
【制法】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肠凉血。治肠风、痔漏下血,伴里急后重。 *** 痒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槐角丸--《抉寿精方》
【处方】槐角子30克,枳壳(麸炒)、当归尾、黄芩、黄柏、侧柏叶(各酒洗)、黄连、荆芥穗、防风、地榆各15克。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
【禁忌】忌食生冷。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抉寿精方》
槐角丸--《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槐角1斤(麸炒令焦,熟拣净),黄耆(锉)4两,枳壳(麸炒,去瓤)4两,熟干地黄4两,当归4两,防风4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痔疾,大便涩滞,气结不通,饮食衰少,面黄肌瘦,或下血不止,或在便前,或在便后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槐角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槐角(炒)144两,红花12两,黄芩96两,防风48两,槐花(炒)96两,地榆炭96两,赤芍48两,大黄48两,枳壳48两,当归48两,生地96两,荆芥穗48两。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疏风凉血,泻热润燥。主治大肠火盛,滞热便秘,肠风下血,痔疮痛痒。
【用法用量】蜜丸每服1丸,水丸每服3钱,空腹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注意】忌食辛辣厚味。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槐 角丸--《医级》卷八
【处方】槐角4两,侧柏叶(炒)2两,荆芥(炒)2两,白术(炒)2两,枳壳1两,黄芩1两,地榆1两,当归1两,防风1两。
【制法】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及脾胃虚而不调,粪后带红,脱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汤送下。
【摘录】《医级》卷八
槐角丸--《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处方】槐角3两(炒),防风1两半,黄芩1两半(炒),当归3两,枳壳8钱(炒),升麻5钱,地榆3两(炒),生草5钱。
【制法】上为末,醋为丸。
【功能主治】肠风痔血,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方中槐角清大肠以凉血,地榆涩血室以止血,黄芩清热宽肠,防风疏风胜湿,当归养血脉,枳壳破滞气,生草缓中泻火,升麻散热升清也。醋丸米饮下,使热散气清则结化风消而广府肃清,何肠风痔血之不痊哉!此疏利之剂,为肠风痔血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槐角丸--《疡医大全》卷二十三
【处方】槐角子8两,槐花8两,槟榔4两,黄芩3两,刺猬皮2个(酒浸,焙)。
【制法】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三
槐角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处方】槐角、当归、地骨皮、猬皮(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瘘。
【用法用量】每次空心服50丸。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槐角丸--《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
【处方】槐角子1两,枳壳(麸炒)5钱,当归尾(酒洗)5钱,黄芩(酒洗)5钱,黄柏(酒洗)5钱,侧柏叶(酒洗)5钱,黄连5钱,荆芥穗5钱,防风5钱,地榆5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不间粪前后,远年近日。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米汤送下。
【注意】忌生冷。
【摘录】《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
槐角丸--《血证论》卷八
【处方】槐角3钱,地榆2钱,黄连1钱,黄芩3钱,黄柏3钱,生地3钱,当归3钱,川芎1钱,防风2钱,荆芥2钱,侧柏2钱,枳壳2钱,乌梅3枚,生姜1钱(汁)。
【功能主治】清火和血。主治肠风下血。
【各家论述】方中防风、生姜以祛外来之风,乌梅、荆芥以治内动之风。为肠风立法,本于仲景白头翁及葛根诸汤之意。
【摘录】《血证论》卷八
槐角丸--《直指》卷二十三
【处方】槐角1两,防风半两,地榆半两,当归半两,枳壳(制)半两,木贼半两,茯神半两。
【制法】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泻血,脱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直指》卷二十三
槐角丸--《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
【别名】地榆槐角丸
【处方】槐角(去枝梗,炒)1斤,地榆半斤,当归(酒浸1宿,焙)半斤,防风(去芦)半斤,黄芩半斤,枳壳(去瓤,麸炒)半斤。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主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乳名瘘;及肠风疮内小虫,里急下脓血。
【用法用量】地榆槐角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摘录】《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
槐角丸--《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
【处方】槐角(蜜炙,为末,炒)1钱,胡椒49粒,巴豆2粒(不出油,研烂,入诸末再研),丁香20粒。
【制法】上为细末,烂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积滞。主治气疾,腹内常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姜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
槐角丸--《疮疡经验全书》卷七
【处方】槐角(去梗,为末,入乌牛胆内,挂透风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痔漏有脓血,大便结燥,肿硬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0丸,平胃散作汤送下。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七
槐角丸--《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炒槐角1两,枳壳5钱(炒),橘红3钱(老树),甘草1钱。
【制法】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赤金为衣。
【功能主治】清肠止血。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2钱,梨藕汤送服。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