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是痤疮的一种类型,为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粉刺根据症状表现,可以分为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两大类型:
白头粉刺,又称为闭合性粉刺,主要表现为皮损是约1毫米大小的肤色丘疹,无明显毛囊开口。
黑头粉刺,又称为开放性粉刺,主要表现为圆顶状丘疹伴显著扩张的毛囊开口。
扩展资料
长痘痘饮食上需要注意的点:
1、长痘其实就是长痤疮,不少人爱不释手的甜食也是导致长痘的皮肤杀手。
糖类进入体内后,会改变表面脂类成分,促进皮脂的产生,食用甜食越多,皮脂腺分泌就越旺盛,从而导致皮脂腺中的厌氧痤疮杆菌过度繁殖,并排泄出过多的脂肪酸。
2、除了糖,还有四类食物也要少吃。高脂类食物,会加速机体新陈代谢,皮脂腺分泌增多,从而使痤疮不断出现;
3、海产品,可引发过敏而导致皮肤状况变严重,常会导致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扩大而难以去除;
4、辛辣刺激性食物,刺激皮脂分泌,加重痤疮;
5、各种补品忌服。
参考资料:痤疮-百度百科
有妈妈给默默留言说宝宝刚满月,最近脸上有一些小米粒大小的小红点,宝宝好像很不舒服,总是蹭来蹭去的,有的人说是奶癣,有的人说是湿疹,奶癣和湿疹有什么不同呢?
什么是奶癣?什么是湿疹?
奶癣是指宝宝皮肤上有小米粒大小的红色皮疹,有的表面会有小白点,常发于婴儿期,一般情况下是在宝宝1-3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现,宝宝发痒、烦躁、哭闹不安等不适症状,奶癣又称之为湿疹、胎癣、胎疮等。奶癣和湿疹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奶癣一般发于宝宝面部,比如:前额、下颌、脸颊等,比较严重的会延伸到宝宝的颈部、手脚、头部等部位。
奶癣特点
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可融合成片。表面有糜烂、渗液或黄色痂皮,境界不清,亦有干燥浅红斑及丘疹,表面有少许糠秕样鳞屑。
奶癣一般分为三种
脂溢型奶癣
多见于生后1~3个月,以宝宝面部为主,皮肤潮红,覆盖黄色油腻性鳞屑。
渗出型奶癣
渗出型奶癣常见于比较肥胖的宝宝,比较轻的脸颊会出现红疹,因为比较痒宝宝喜欢蹭面部,或者抓挠,会有液体渗出,并发生糜烂,比较严重的会扩展到全身,如果感染了会变成脓包,出现发热症状。
干燥型奶癣
多见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
宝宝奶癣诱因?
1、婴儿皮肤特性
婴儿时期的宝宝皮肤比较娇嫩,对外界的各种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发生奶癣,比如:环境寒冷、湿热,日光照射,穿衣不当、清洁不当等等。
2、宝宝过敏体质
宝宝由于先天的或者后天的过敏体质,对高蛋白过敏,比如:鸡蛋、鱼虾蟹等等,哺乳期妈妈食用是要多加注意。
3、先天因素
孕妇食用很多的发物,即营养丰富或有刺激性的,容易使某些病状发生变化的食物,如辛辣食物、鱼腥海味等,或者孕妇情绪波动大,肝火内动,有未清除的热毒于留在胎儿中。
婴儿奶癣的日常护理
1、保持宝宝患处干爽,每天一次或隔一天用温水清洗,注意水温不要过热,不要用碱性较大的洗浴品清洗。比较严重的患处最好不要接触水。
2、不要用刺激性药物,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3、宝宝穿衣尽量宽松,经常换洗,且穿衣不要过厚,避免机械摩擦和汗液刺激,宝宝衣物最好是棉织品。
4、妈妈要勤给宝宝剪指甲,适当的约束宝宝的双手,防止宝宝抓挠感染扩散。
5、湿疹已经结痂的宝宝,可以用植物油(橄榄油)檫拭,使痂皮逐渐软化。
婴儿奶癣的预防方法
1.乳母及患儿忌食鱼腥、海味、辛辣、鸡、鹅、牛、羊等。
2.避免接触鸭绒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
4、采用母乳喂养的妈妈,应多吃些蔬菜、水果、豆制品和肉类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
5.牛奶喂哺可适当延长牛奶的烧煮时间,以利蛋白质变性,减轻致敏作用;喂养忌过饱。
6、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家长要注意保持房间的清洁,房间角落、柜子底下、床下面这些容易积灰尘的地方尤其应该注意经常打扫。避免让宝宝在尘土飞扬的场所玩耍,以免宝宝接触扬尘、花粉等过敏原。
中药偏方(仅供参考)
(1)黄柏面、寒水石面、青黛面,以香油调涂患处渗液多的调稠些,渗液少的调稀些,每日搽2次。
(2)黄连、枯矾,共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配成软膏外涂患处。
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接触传染。预防黄水疮,首先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尽量避免损伤;其次,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B、C,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以增强其免疫力。除了不和病人肌肤接触外,环境要明亮、干燥、清洁。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