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治疗对重症患者应先给予对症及支持疗法,如增加营养、纠正贫血、利尿消肿等,待全身情况好转后,再进行驱虫治疗。少数病例因一次大量感染,可出现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及轻度黄疸,血转氨酶升高,血象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等急性华支睾吸虫病症状。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流行于广东、山东、河南等24个省、市、自治区。
1.病原治疗
(1)吡喹酮 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毒性低、反应轻以及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快等优点。连服2天。治疗后3个月粪便虫卵阴转率达90%以上。少数病例在服用时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24小时后可减轻或消失。一般治疗量对肝、肾无明显损害。个别患者可有期前收缩、心律失常等。
(2)阿苯达唑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本病,效果满意。分2次服,7天为一个疗程。粪便虫卵阴转率几乎为100%。
2.对症治疗
对重度感染并有较重营养不良或肝硬化者,应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保护肝脏,以改善全身状况,并及时进行驱虫治疗。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者,除驱虫外并加用抗菌药物。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总管梗阻时应予手术治疗。合并病毒性肝炎时,除积极保护肝脏外,应在病情改善的基础上尽早进行驱虫治疗。
阿苯达唑、甲苯达唑都是治疗肝吸虫的特效药。病情分析:肝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分布广泛,一直是全国肝吸虫的最高发省份之一。本病作为一种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轻度感染可无症状,重者则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管阻塞及原发性胆管性肝癌等。在本项目实施的4年中,课题组负责人赵忠厚主任医师牵头,在该省肝吸虫虫卵阳性率高于40%和20%的重度流行区、中度流行区共设置了9个观察和试验点,并对病区群众进行了预防控制策略及化疗药应用效果的跟踪调查。在流行现状的调查中,专家们发现,当地群众的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仍是肝吸虫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如当地居民厕所及牲畜棚圈简陋,粪便不经无害化处理即行施肥;大多数家庭厨房菜板和刀具荤素、生熟不分,部分人难改食生鱼的习惯,喜欢将大型活鱼的鱼肉切成丝,拌上佐料后食用,加之一些群众常用小鱼或鱼头及鱼的内脏来喂食猫狗,使这些贮存动物感染严重,反过来促进了肝吸虫的传播。
指导意见:生活习惯病是由于生活方式不良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它涵盖了多系统、多脏器的病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对困扰人们的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等疾病的致病根源,人们的认识模糊,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这些疾病与不良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没有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潜在危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