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食欲差、胃不好,一按一揉人体哪个“养胃穴”能缓解呢?炎炎夏日,很多人要么不思茶饭,要么靠冷食和冰块“延续生命”。不知不觉间,脾胃都受伤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中脘穴是胃经的募穴(即经络中气血最丰富的地方)。认为“脾胃百病皆可治”,也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的重要穴位。对于胃痛、恶心、胃胀,刺激中脘穴可以护胃止疼;平时适当按摩也能养胃,增进食欲。中脘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胃经在此聚气。位于人体中线,肚脐上方4寸(胸骨下段与肚脐连线中点)。具有调和脾胃、理气止痛的作用。
指压时应采用仰卧位,放松肌肉,慢慢呼气,四指下压,6秒后离开双手,重复10次,每日2 ~ 3次,直至局部发热。取穴:位于上腹部,前正线上,肚脐上方4寸(胸骨下段与肚脐连线中点)。将右手掌放在左手掌背上,手掌贴在肚脐上。吸完后先顺时针搓肚脐,再逆时针搓,各50次。此外,艾条灸神阙穴可防治体质虚弱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为什么孩子总是堆积食物?也会有食物堆积的表现。我把这叫做无形的积食,其实是伤脾的。此时,即使每天喝粥,孩子的舌苔仍然厚腻,说明有食物堆积。
因为脾胃虚弱,这样的孩子抵抗力弱,容易出现外感疾病、咳嗽、缠绵等问题。可以说,这种积食导致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我见过的那些不容易调整的孩子特殊的身体问题,往往都是在这里找到根源的。调理脾胃的日常按摩食谱:补脾经、搓腹、捏脊、搓足三里。顺着拇指的桡侧边缘,沿着指尖向关节处推。力度要轻,但不要太重。通常需要三到五分钟,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几个月大的孩子可以做两三分钟,两三岁的孩子可以做五分钟,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做十分钟。
总结起来就是十个手法,按、揉、捏、推、拿、捣、运、搓。结合这几年的临床经验,我觉得推、揉、揉、捏脊是医生最常用的手法,但是按压、揉捏是家长在家给孩子操作最方便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有急性外伤,如皮肤破裂、骨折、溃疡或急性出血,是不允许按摩的。按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双手拇指肚按在脾俞穴上,另一种是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两侧脾俞穴,由轻到重逐渐用力,每次3~5分钟。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你可以每天或隔天按一次。一个疗程5次左右,一般2个疗程后,就能有效改善儿童厌食、停滞的情况。
宝宝肚子胀气的可以用按摩手法,双手揉搓,等手热后,才可以给宝宝按摩,最好沿着肚脐周边用手掌进行顺时针按摩,可以促进肠蠕动,也可以改善腹胀的情况,很多人不知道,如果母亲吃了太多产气的食物,乳汁的分泌也会受到影响,这时母乳喂养的婴儿喝完母乳后,也更容易肠胃胀气。
对于哺乳期的母亲来说,我们通常在吃这些食物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会让宝宝喝牛奶也有产生气体的倾向。要想快速消除宝宝的胀气,最快的方法是按摩肚皮,做排气运动,导管排气(不推荐) ,但平时更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真正解决根本问题。
调整饮食无论是母亲还是婴儿,最近的饮食都能回忆起是否有一种特别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可以适当减少这种食物的摄入量(不建议完全吃,影响营养平衡) ,首先要确保摄入的食物不会继续在婴儿的胃里产生大量气体。
很多宝妈都认为按摩是消除宝宝肚子胀气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较为普遍同时又不会伤害宝宝身体的办法。有效的按摩手法通过刺激肚子周围的器官加快运动,从而加速胀气的排出。按摩有助于增加胃肠的动力,从而使宝宝肚子的短时间内快速排出废气。
因宝宝便秘所造成的肚子胀气可通过按摩太白穴加以缓解。按摩下脘、足三里、四缝、中脘几个穴位对于缓解宝宝肚子胀气还是非常有好处的。
用奶瓶喝牛奶时,还应注意奶瓶里的液体应装满整个奶嘴,不要半瓶奶是半瓶空气,否则宝宝会喝进肚子里很多空气。宝宝打嗝后轻拍奶水,我们可以把他放起来,让宝宝的头靠在你的肩膀上,你的手做成空杯状,小宝宝的背开始轻轻地拍在肩胛骨下面,已经重复这个动作5-10分钟了,大多数情况下你都能听到宝宝打嗝的声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