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百花草学名:Leucas mollissima Wall. var. chinensis Bentham别名:
白花仔草、虎咬癀(台湾)。科名:唇形科Labiatae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cm,茎近方形,基部横伏,多分枝,上部斜上,全株被白色毛。叶对生, 具短柄,叶片广卵形或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3cm,宽1-1.5cm,基部钝形或楔形,先端尖或偶钝 形,疏粗锯齿缘,两面密生毛。花为轮伞花序,腋生。萼筒形,具脉纹10条,长6mm,密生毛茸,5齿 缘。花冠白色,筒状昏形,上唇直立,凹入,被毛,下唇平展,3裂,中裂片稍大形。雄蕊4枚,花柱 不整齐。雌蕊1枚,柱头2裂。瘦果细小,卵状三棱形,先端钝。花果期夏、秋间。分布:海南岛及东南亚菲律宾,锡兰,印度等地。功效:全草有清热,解毒之效。治肠炎,盲肠炎,子宫炎。外敷毒蛇咬伤,疔疮,肿毒。百草茶原料之一。复方:(1)治痢疾:白花草、风尾草合用。《甘·药材志一》 (2)治伤暑下痢:白花草、小飞扬草、豆仔草 (菁芳草)等合用。《甘·药材志一》 (3)治慢性盲肠炎:白花草与八角连等合用。《甘·药材志一》 (4)治 小便色黄:白花草、笔仔草、五芹草(车前草)各40公分,水煎服。《甘·药材志一》 (5)消炎,退癀: 虎咬癀(白花草)、柳枝癀、茶匙癀(菁芳草)、大丁癀、鼠尾癀各10公分(称五癀汤),水煎服。《甘·药材 志一》
人参。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受人追捧。它还有鬼盖、黄参、玉精、血参、土精、地精、金井玉阑、孩儿参和棒槌等别名。一般而言,人工栽培的人参被称为园参(籽参、籽海、林下参);野生的人参被称为野山参;被人发现后经采挖和移栽的人参被称为移山参。
净制处理后晒干的人参叫生晒参;加不同辅料,用不同方法炮制后制成的是红参和糖参(白参)。古时医药典籍中的人参都是野山参,野山参与园参在氨基酸、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扩展资料
人参可以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主治气虚津伤、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肺虚咳喘,津伤口渴、惊悸失眠。
人参常见的服用方法有噙化、清炖、泡酒、煮粥、煲鸡。噙化即人参切薄片,取一两片放入口中,缓缓溶化咽下。注意噙化前要保持口腔清洁,剂量不宜过多,每天1g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解疑人参:论百草之王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