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n tíng
2 英文参考Shéntíng GV24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éntí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2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2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神庭 汉语拼音 Shenting 罗马拼音 Shenting 美国英译名 God's Courtyard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V24 日本 24 法
国 莫兰特氏 VG23 富耶氏 德国 LG23 英国 Gv24 美国 Go24
神庭为经穴名(Shéntíng GV24,DU24)[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本事方》),天庭(《针灸杂志》),督脉(《备急千金要方》)。属督脉[1]。神庭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的交会穴[1][2]。神即神明,庭即前庭,“脑为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之前庭,故名神庭[1]。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疟疾,眩晕,耳聋,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满,头晕目眩,鼻鼽,流泪,雀目,吐舌,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等。
4 神庭穴的别名发际(《本事方》),天庭(《针灸杂志》),督脉(《备急千金要方》)。
5 出处《针灸甲乙经》:神庭,在发际,直鼻,督脉、足太阳、足阳明之会。
6 穴名解神即神明,庭即前庭,“脑为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之前庭,故名神庭[1]。
神,指脑之元神。庭,宫庭,庭堂。本穴居头颅之上,脑在其中,而脑为元神之府,为人的精神智能生发之处,故名之。意为此乃脑神所居之高贵处也。道经中有三丹田之说。《中黄经》以脑宫为上丹田,心宫为中丹田,腹胃为下丹田,也称上中下三庭。《黄庭中景经》注:“面有神庭。”《黄庭内景经》注:“神处其中则灵,灵则应,应则保身。”故神庭者脑神之宅,保身之堂也。此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分处,正当脑海前庭,为神居之所,神识所在,且居面之上部。《续博物志》云:“面者,神之庭也。”《淮南子》云:“神者,智之渊也。”主治烦闷恍惚,癫疾风痫诸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治癫疾风痫……悸惊不安寐。”因名神庭。[3]
7 特异性神庭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的交会穴[1][2]。
8 所属部位前头[4]
9 神庭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神庭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5]。
神庭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正坐仰靠取穴[1]。
神庭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外台秘要》)[2]。一说:“在发际,直鼻”(《针灸甲乙经》)。
神庭穴在督脉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10 神庭穴的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0.5寸处取穴。
神庭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正坐仰靠取穴[1]。
正坐或仰靠位,于前发际中点直上0.5寸处取穴;若无前发际时,可先取百会,向前4.5寸取穴[6]。
快速取穴:正坐,从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拇指指甲中点处即是神庭穴[7]。
11 神庭穴穴位解剖神庭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11.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1]。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8]。
11.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8]。
布有额神经分支和额动、静脉分支[2]。
12 神庭穴的功效与作用神庭穴具有宁神醒脑、降逆平喘的功效。
神庭穴有清头明目、宁心安神作用[1]。
神庭穴系督脉、胃经和膀胱经之会穴,有清头宁神之功,主治癫狂风痫,惊悸不安[3]。
13 神庭穴主治病证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疟疾,眩晕,耳聋,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满,头晕目眩,鼻鼽,流泪,雀目,吐舌,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等。
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及高血压、疟疾等[1]。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失眠,鼻渊,癫痫等[2]。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鼻渊,鼻衄,耳聋,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失眠;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满[6]。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失眠、鼻渊、癫痫[9]。
头晕目眩,鼻渊,鼻鼽,流泪,目赤肿痛,目翳,雀目,吐舌,角弓反张,癫狂,痫症,惊悸,失眠,泪囊炎,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
14 刺灸法14.1 刺法一般沿皮刺0.3~0.5寸[1]。
平刺0.3~0.5寸,局部酸胀[6]。
沿皮刺0.5~0.8寸[2]。
平刺0.5~0.8寸[10]
14.2 灸法可灸[1][6][10]。
艾条灸5~10分钟[2]。
15 神庭穴的配伍神庭穴配列缺治头痛[1]。
神庭穴配上星、睛明、前顶、太阳治目赤肿痛[1]。
神庭穴配三阴交、神门治失眠[1]。
神庭配上星、肝俞、肾俞、百会,有补益肝肾,滋阴明目的作用,主治雀目,目翳。
神庭配攒竹、迎香、风门、合谷、至阴、通谷,有宣肺利窍,疏风清热的作用,主治鼻鼽清涕出。
神庭配兑端、承浆、有醒脑开窍,调阴和阳的作用,主治癫疾呕沫。
神庭配上星、睛明、前顶、太阳,治头痛目疾[6]。
神庭配印堂、神门、内关、三阴交,治失眠[6]。
神庭配本神、百会、后顶、玉枕、天冲、大杼、曲骨、尺泽,治癫疾[6]。
神庭配风池、合谷、太冲,治小儿惊风[6]。
神庭配攒竹、迎香、风门、合谷、至阴、足通谷,治鼻鼽、清涕出[6]。
16 特效 ***用中指指尖掐按神庭穴,每次3~5分钟,可缓解和调理由重感冒或晕车、晕船引起的头昏、呕吐等症状[7]。
17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针灸甲乙经》: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痎疟,神庭、百会主之。寒热头痛,喘喝,目不能视,神庭主之。风眩,善呕,烦满,神庭主之。癫疾呕沫,神庭及兑端、承浆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癫疾风痫,戴目上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
《针灸大成》:主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吐舌,癫疾,风痫,目上视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呕吐烦满,寒热头痛,喘渴。
《普济方》:歧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轻,多则伤,宜灸七壮至二十壮;禁针,针即发狂。
《类经图翼》:灸三壮,禁刺,刺之令人癫狂目失明。
18 神庭穴研究进展18.1 对中风患者微循环及痛阈的影响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