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位于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5寸处。
取穴法:患者俯卧位,于第一、二腰椎棘突中间,左右旁开3.5寸取穴。(背部正中与脐中平行的位置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再往上数一节凹陷处就是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一寸相当于患者拇指背横纹处的宽度)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拼音5 代号6 出处7 痞根穴的定位8 痞根穴取穴方法9 痞根穴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9.2 穴区神经、血管 10 痞根穴的功效与作用11 痞根穴主治病证12 痞根穴的配伍13 刺灸法 13.1 刺法13.2 灸法 14 特效 *** 15 文献摘要16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痞根 1 拼音pǐ gēn
2 英文参考EXB4 [中国针灸学词典]
pǐgē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B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痞根为经外奇穴名(pǐgēn EXB4)[1][2]。出《医经小学》。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1]。主治痞块,腰痛,胃痉挛,胃痛,胃炎,胃扩张,肝炎,肝脾肿大,腰肌劳损,肾下垂,肠炎等。
4 拼音
pǐgēn
5 代号EXB4
6 出处《医学入门》:专治痞块,十三椎下,各开三寸五分。
7 痞根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痞根穴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1][3]。
痞根穴位于腰区,横平第一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5寸[2][4]。
痞根穴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医学入门》)[5]。
另说在“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医宗金鉴》); “第十一胸椎之下两侧,相去三寸半”(《中国针灸学》)。
经外奇穴——痞根穴的位置
经外奇穴——痞根穴的位置
8 痞根穴取穴方法患者俯卧位,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取穴。
俯卧位,于膀胱经之肓门旁开0.5寸处取穴[4]。
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后正中线交点向上推1个椎体,在其棘突下,旁开3.5寸处即是痞根穴[6]。
9 痞根穴穴位解剖痞根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和腰方肌。分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和第一、二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9.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髂肋肌[3]。
9.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1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1腰动脉分布[3]。
10 痞根穴的功效与作用痞根穴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
11 痞根穴主治病证痞根穴主治痞块,腰痛,胃痉挛,胃痛,胃炎,胃扩张,肝炎,肝脾肿大,腰肌劳损,肾下垂,肠炎等。
痞根穴主治痞块、腰痛[3]。
痞根穴主治痞块、腰痛、胃痛,以及肝脾大、肝炎、胃炎、肠炎、肾下垂等[2]。
痞根穴主治痞块[5]。
局部病:痞块(肝脾肿大)久不愈,肝炎[4]。
其他病:胃痉挛,胃炎,胃扩张,肾下垂,腰肌劳损等[4]。
12 痞根穴的配伍痞根配精宫、鬼眼,治疝痛、反胃[4]。
痞根配命门、肾俞、太溪,治腰肌劳损[4]。
13 刺灸法13.1 刺法一般斜刺0.5~1.0寸[2]。
直刺0.5~1寸[3][4],局部有酸胀感[4],或放射至腰部[4]。
13.2 灸法可灸[3][2][4]。
艾炷灸3~7壮[5]。
14 特效 ***经常用 *** 槌敲打 *** 痞穴根有利于维持和促进肝脾消化系统功能,可缓解由气血瘀滞引起的肝脾肿大[6]。
15 文献摘要《医学入门》:多灸左边,如左右俱有,左右俱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