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为督脉的穴位,位于巅顶,两耳连线的中心。就是头顶那个凹陷的地方,自己用手可以摸到的。
百会是人身最高的穴位,如果这个位置被击中了,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倒地并且不省人事的情况。
百会为诸阳之会,人体阳气最盛的地方,与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和督脉五条经脉相交会,故称三阳五会。《会元针灸学》:“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
能针能灸,可补可泻,有平肝熄风,开窍醒脑,提升阳气,升阳举陷,回阳固脱的功效,治疗头痛、头晕、癫狂痫证、中风昏迷、失语、健忘失眠以及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久泻不止、小便失禁等阳热上冲或阳气不固的病证。
针百会一穴,经气可通全身。《普济方》言:“百会穴百病皆主。”
治头痛,中医有“诸般头痛,百会为先”的说法。《胜玉歌》云: “头痛眩晕百会好”《针灸大成》云: “百会、后顶、合谷,治头风顶痛”等。
为急救穴,《资生经》云:“人身有四穴最应急,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玉龙歌》记载: “中风不语最难医,顶门发际亦堪施,百会穴中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据说《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就是用这个三阳五会为虢太子治疗尸厥的。百会配风府穴,能调气血,降逆气,醒脑安神。凡头晕目眩,中风失语,昏迷,取之奏效。
治疗泄泻,《丹溪治法心要·泄泻》中有“久病气虚,泄泻不止,灸百会三壮。”《寿世保元》“泄泻三五年不愈者,百会穴五七壮即愈”。
治疗脱肛,《医宗金鉴》: “提补阳气上升,……,大肠下气脱肛”《席弘赋》“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使用时要配以长强、神阙、气海等穴。多用灸法。
百会穴贴敷治子宫下垂:五倍子5克,蓖麻5粒,升麻3克。共研为泥,贴敷于百会穴,胶布固定,每日早、中、晚3次,每次贴10分钟,10天为一疗程,疗效不明显可续用一疗程。
针刺百会穴使用28~30号毫针,平刺百会穴0.3~0.5寸,局部产生酸胀感
按摩百会,用食指或中指持续给力,当局部出现酸酸的、麻麻的感觉时,再持续30秒。就可以缓解由于颈椎病引起的头痛、头晕,精神紧张等症状。
灸百会穴可用艾柱灸法,使患者坐位,将艾娃置放在百会穴,然后从顶端点燃,当燃烧剩余1/3左右,病人开始感到热烫时,即用摄子将剩余的艾绒压灭或去掉,另换义化施灸,义巧的灸量单位是"壮",燃烧一个艾巧即为"一壮",灸量多少因人体质和病情而定,体质非常虚弱者,施灸量不宜太多,一般每次灸3~5壮,体质一般或较强者,每次可灸5~9壮。也可以使用隔葱灸:取葱白适量,捣烂如泥,放在百会穴上,上置艾柱施灸。一般可灸5~7壮,感到局部温热舒适,不觉觉灼痛痛为度;隔姜灸:把生姜(鲜者为好)切成约2~3mm厚的薄片,中间以针刺穿数孔,置于百会穴,上面放大艾柱灸之,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用镊子子将姜片夹起,离开皮肤数秒钟,然后放下续灸。一柱燃尽,则换柱再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湿涧为度;隔附子饼灸:将附子切成2~3mm厚的薄片,或以附子末加黄酒做成药饼,中间刺穿数孔,置于百会穴,上面放艾柱灸之。如药饼变干,应换湿药饼再灸。
百会的艾条灸法最简单,将艾条点燃进行施灸,艾条灸又可分为固定灸、雀啄灸、回旋灸、实按灸。固定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2~4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在百会穴一般施灸30分钟左右,每日1~2次。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百会穴,距离不固定,像麻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移动施灸,一般每次施灸30分钟,每日1~2次;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百会穴,不停地作回旋转动施灸,此种灸法面积较大。
针灸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针灸主要通过把针具刺入人的身体里的方法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一种针对身体上的穴位进行刺激治疗的方法。针灸是属于中医的一种。针灸能有效的让发生疾病的经络得到疏通。
针灸后肌肉的一些反应:
1、经络有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
2、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温通子宫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出水泡,出红疹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4、做完艾炙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
5、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
6、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
7、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8、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
9、针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0、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1、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12、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
13、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
14、肌肉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5、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不宜针灸的人群:
1、 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
2、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3、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4、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针灸时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昆仑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